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金剛經》刻於唐長慶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權四十七歲時所作,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為右街僧錄準公書。原石早佚,1908年在敦煌石窟發現唐拓孤本,一字未損,極為稀罕,現藏法國巴黎博物院。上海有正書局、文明書局、中華書局、文物出版社均有影印本行世。

杜甫認為“書貴瘦硬方通神”,這代表了當時的一種審美理念,在唐代書法中當以歐陽詢、柳公權為其代表。歐陽詢沿襲北碑之法,以瘦硬筆法來體現一種方正峻利、強悍曠邁之勢,然而又不乏南朝儒雅之姿及風韻之秀,故其瘦硬之書仍有骨硬肉豐,剛而不狠的特點。到了中唐,其審美趣味已趨向豐腴之態,以肥為美,故有顏書行世,任何事物到了一定程度都會開始向相反方向發展。柳公權即是一例,他力圖避免顏書的過於豐滿茂密,以瘦勁出之,變內蘊為外拓,追求一種筆到力到,清癯精勁的藝術情調。

《金剛經》為柳公權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筆靈巧勁健,雖多有與“顏書”同法之處,但明顯地摒棄了“蠶頭雁尾”的用筆之法,而多融入魏晉及初唐楷意,並摻之以北碑的骨力洞達,故初觀此碑似覺平常,頗有劍拔弩張之勢,然細察之則一招一式頗富變化,方勁整飭中寓清靈通秀之氣,其一點二畫,一如刀斫般齊整,乾脆利落,節奏明快,極富動感。故而人們將“柳體”的特徵概括為:精於點畫、謹於間架、法度森嚴而富宙堂氣象。於此碑可見一斑。

宋董逌《廣川書跋》:“此經本出於西明寺。柳自謂備有鍾、王、歐、虞、陸(柬之)之體。今才其書,誠為絕藝萬可貴也。”自得之情溢於言表。

後世學顏者多於學柳者,為何?明代項穆《書法雅言》中說:“柳誠懸骨鯁氣剛,耿介特立,然嚴厲不溫和矣。”柳公權書法一如其人,剛正不阿,風骨錚錚,故常人畏其嚴厲。然卻末窺視到其嚴中寓情的一面,不可不謂是種遺憾。柳書三昧我們儘可從《柳公權金剛經》中體味之。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敦煌藏經洞唐拓孤本,柳公權《金剛經》,得見如來

禪林網

公眾平臺宣告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臺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請聯絡本平臺及時增補。重編錄用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犯著作權及版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