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是我國曆史上燈具大發展的時期。以往學界多把注意力集中於燈具器形本身,對其進行型別的分析、藝術角度的考察、製造技術和實用功能的研究。關於燃料問題,雖有一些與燈具型別相對應的探討和燈具燃料型別發展演變的研究,提出了動物油脂、植物膏油和蜜蠟(或稱脂蠟)等不同燃料種類的粗略劃分,但很少涉及燃料的來源和製取。要解決照明問題,必須關注照明燃料的供應,特別是佔社會絕大多數的平民百姓普遍使用的照明燃料的製作和來源。因此,有兩個相關聯的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漢代社會最普遍的照明燃料是什麼,二是主要燃料的製取和供應情況如何。對這兩個問題的探索可以為漢代民間照明燃料問題的解決找到比較可靠的依據。

一、膏油燈是漢代普遍的照明燈具

考古發現的漢代燈具種類繁多,研究者出於不同的目的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類,出現多種分類體系。現在通行的燈具分類法基本都以造型為依據,如葉小燕按燈具造型將戰國秦漢燈具分為兩大類,即取形於動植物或人物的象生形燈和取形於日用器皿或有所演化的象物形燈。每一大類下又細分為若千小類,如象生類有人俑燈、牛燈、朱省燈、鳳燈、雁足燈、象徵花樹的連枝燈等,象物類有豆形燈、盤燈、卮燈、三足爐形燈、行燈、拈燈、奩形燈、耳杯形燈等。象生類燈造型複雜,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五、結語

《汜勝之書》以瓠籽制燭和《四民月令》搗治麻子制燭的記述是關於漢代植物油來源的兩條重要史科。以此為線索,透過對後世農書中記載的傳統制油法的分析,筆者結合漢代所具有的工具型別、原料供應和技術條件對植物膏油的提取和燃燈進行了試驗,結果證明了漢代開發生產瓠、麻植物燈油的可行性。筆者確認陶質的植物膏油燈是漢代社會民間日常用燈的主流形式,這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陶質燈具發現的數量多,器形簡單多樣,是相對易得之器;二是對應的液態燃料即植物膏油,原料豐富,製取技術要求不高,是漢代人很容易做到的;三是陶燈具選用隨意,繁簡皆可,目前考古發現中還存在許多未被識別、但可以用作燈具的器物。以上三點可以使漢代照明成為尋常之事。本研究只對漢代文獻提到的兩種燈油原料進行了分析研究,但也不否認有其他照明燃料的存在,只是總體上仍應以瓠油和大麻油最為普遍,種植業為照明燃料的生產提供了保障。漢代燈油原料以瓠、麻為主,至於自制為主還是交易所得,日常食用油又多是什麼,煮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製取工藝,這些問題希望以後能夠被納入到一個大的框架中進行研究。

(附記:南京大學歷史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張可睿同學參加了制油實險。)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