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有一個人生於明末江南,

他被稱為明清小品聖手,文筆奇佳,才華橫溢。

他精通吃喝玩樂,極愛繁華熱鬧,

還寫下了中國最有趣的墓誌銘。

他就是張岱。

01 。幼年聰穎

張岱是一個明末時期浙江紹興的官二代,

幼時因為早年患有痰疾而長住外祖父家養病。

他家裡人世代為官,均是飽讀詩書之輩,

作為書香門第之子,

張岱從小對史學,理學,文學充滿興趣。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小時候,他舅舅指著牆上的畫給他出對子,“畫裡仙桃摘不下”,

張岱對道:“筆中花朵夢將來”,

舅舅大喜,稱他為“今之江淹”。

後來他隨祖父到杭州時遇到了陳繼儒,

陳繼儒當時正騎著他祖父送的鹿遊覽錢塘江。

陳繼儒聽聞張岱善對,

便指著屏風上的李白騎鯨圖道:“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

張岱立刻對道:“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

陳繼儒聽後大笑,不停誇讚張岱聰穎。

可見,張岱從小就才華畢露。

02。 少時風流

於繁華靡麗中長大的張岱,年少時少年裘馬,浪蕩不羈。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張岱讀書極多,不僅文學功底了得,還幾乎精通當時所有的藝術門類,堪稱集富豪之家的窮奢極欲與文人雅士的精緻講究之大成。

據不完全統計,三十歲之前,張岱愛好的事物包括但不限於:烹飪、品茶、看花、賞燈、彈琴、鬥雞、蹴鞠、看戲等等。

他縱情山水,愛與好友結伴同遊,在臥龍山下設鬥雞社,與好友鬥雞作樂。遊司徒廟會,登龍山看雪,又常在家中召集朋友飲酒唱曲至半夜。

張岱好飲茶,他不僅可以辨別水質,還能品出產地,曾放言杭州一帶,他嘗一口就知道是什麼泉。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十八歲那年,他發現了一口名為“禊泉”的古井,水質上乘。

“取水入口,第橋舌舐顎,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

此泉被他認證之後,聲名大振,引起了哄搶,連官府都驚動了。

後來,他精心研製了一款“蘭雪茶”,其形狀“如百莖素蘭同雪濤並瀉也”。

一出就遭到了大家的追捧,導致附近省市的茶商紛紛將自家的茶葉改名“蘭雪茶”,真是火爆到了極點。

張岱還特別熱衷收集美食,並對美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嘴饞且挑剔。

張岱愛吃蟹,每年十月都要和好友舉辦蟹宴。

他認為:“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具全者,為蚶,為河蟹。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

“一到十月,餘與友人兄弟輩立蟹會,期於午後至,煮蟹食之,人六隻,恐冷腥,迭番煮之。從以肥臘鴨、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如玉版。果瓜以謝橘、以風慄、以風菱。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筍,飯以新餘杭白,漱以蘭雪茶。”

除了螃蟹,他還特別愛吃乳酪,為了吃到上等的乳酪,他甚至親自養了一頭牛。

“夜取乳置盆盎,比曉,乳花簇起尺許,用銅鐺煮之,瀹蘭雪汁,乳斤和汁四甌,百沸之。”

光好吃還不行,還要做的好看,“玉液珠膠,雪腴霜膩,吹氣勝蘭,沁入肺腑”,簡直色香味俱全。

這種對美食的痴狂,真不是一般的吃貨能比的。

張岱喜歡看戲,還會演戲。

“嗣後曲中戲,必以餘為導師。”

興致來了,他還自己登臺獻藝,張岱創作的《喬作衙》一劇演出當日,萬人空巷,觀者如痴如醉。

他就像明朝的人氣男偶像,真性情,真風流。

張岱愛與性情獨特之人交朋友。

他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一個人如果沒有癖好,不可與他交朋友,因為他缺乏深情;一個人如果沒有缺點,也不可與他交往,因為他少了真氣。

他的朋友有文人雅士,也有藝人、匠人、名妓、閒僧等,各種三教九流,奇人異士。

他還在一次長途旅行中,將所遇到天南海北的旅人講的故事記錄下來,綴集自古以來值得一記的事物,多為趣話和笑談,以備乘船與旅伴言之有物所用,名叫《夜航船》。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少年時期的張岱,性情乖張,大俗即大雅,可謂是逍遙自在。

03 。隱世避禍

“……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這樣悠閒自在,家人和樂的日子沒過幾年,張岱的祖父外祖父相繼去世。

泰昌元年,母親又病逝,又過了幾年,張岱父親張耀芳逝世。

在親人相繼去世後,張岱曾參加鄉試,可惜因為所作文章格式不符而落榜,張岱便無心科舉。

兩年後的崇禎十七年,是47歲的張岱人生的轉折點。

與他自小親近二叔張聯芳病逝。

緊接著,同年三月,遭逢國變,天下烽煙四起,大明亡國。順治帝在北京稱帝。

自此,張岱國破家亡。

順治二年,好友祁彪佳與人閉門縱談古今忠烈之後,投水自殺以身殉國,次年,山水知己王思任殉節而死。

親友不存於世,故交多入黃泉。

萬念俱灰的張岱在白西山中避兵亂,與破床碎幾、折鼎病琴為伴,開始潛心著作。

張岱與談遷、萬斯同、查繼佐並稱“浙東四大史家”。

在這四個人中,就著述數量、質量而言張岱的成就最為突出,留下了一大批很有價值的史學著作。

“先生本世家子,年五十遭國變,杜門謝朋好,著書等身”。

除了《石匱書》等史學著作外,還有《陶庵夢憶》這樣的小品文。

上面記述了他親身經歷過的雜事,詳細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區的社會生活,是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

像為我們熟知的《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天地間一片蒼涼,人生如同黃粱一夢,追憶當年的西湖,冰雪萬千。

還有有趣的《金山夜戲》。

崇禎二年中秋後一日,餘道鎮江往兗。日晡,至北固,艤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餘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餘呼小奚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劇。鑼鼓喧闐,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張口,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興之所至,深更半夜在金山寺門口唱戲,弄得僧人都不知他們是人、是怪、還是鬼。

他的後半生與前半生的喧譁熱鬧截然不同,冷冷清清,鮮于他人來往,只一門心思著書。

雖貧困潦倒,倒也高壽,享年84歲。

“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他見證了一個王朝的繁華鼎革,飽嘗冷暖。

但觀其文字,並無疾世憤俗之感,素雅平淡,幽默又有大境界。

END

∞文章來源:古典書城∞

∞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