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文化概覽》系列文章之:白銀黃河文化概覽

《白銀全市文化概覽》系列文章之四:

REAL ESTATE

白銀全市彩陶文化概覽

貟守勤

(2022年6月22日)

彩陶文化,即新石器時代文化。

新石器時代是人類使用磨製石器的階段,屬於後石器時代。這個時代大約從1。2萬年開始,結束時間距今4000年左右。

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首先是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的仰韶村,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距今約7000年——5000年(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

《白銀文化概覽》系列文章之:白銀黃河文化概覽

馬家窯文化石嶺下型別

甘肅境內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馬家窯文化,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歷經了3000多年的發展,有石嶺下(馬家窯型別的早期,武山縣城關鎮石嶺下附近)、馬家窯、半山、馬廠等四個型別。主要分佈於黃河上游地區及甘肅,青海境內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帶。

甘肅史前文化的發展序列,即大地灣一期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四壩文化——— 卡約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沙井文化。其時間跨度從距今約8000多年一直到距今2000多年,綿延不斷長達約6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發展史。使中國最早的古文化惟一沒有阻斷和消失,也就是說在中原地區彩陶文化衰落時,甘肅的彩陶文化仍然延續了數百年。

彩陶文化是白銀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內容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青銅時代文化和巖畫文化等構成。白銀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150處以上,這裡僅僅以“點”來描述,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多數情況下是成片大面積分佈的。

靖遠縣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包括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別松柏崖遺址、火燒凹遺址、大紅溝遺址,齊家文化舊莊遺址、虎豹坪遺址、墩墩山遺址和常山下層文化相帽山遺址、堡子山遺址等73處以上。

會寧縣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包括仰韶晚期文化米家峽遺址,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別關川遺址、鐵木山遺址,齊家文化關川遺址、老鴉溝遺址,常山下層文化關川遺址、草灘遺址,馬家窯文化馬廠型別姚岔嘴墓群、何家寨柯墓群,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共存史家弆遺址、陰山遺址等68處以上。

景泰縣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包括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別營盤臺遺址、峴灣遺址、東風園子遺址、王家灣遺址、張家臺遺址、景泰縣城遺址等5處以上。

白銀區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包括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別曬

肚子嶺遺址

、馬家窯文化半山、馬廠型別糜地溝遺址、麻地溝古墓群、雷聲山古墓群,

齊家文化澇池溝遺址

5處以上

平川區新石器時代古遺包括馬家窯文化百豐村石溝遺址,平川陡城發現距今6000—4500年的仰韶文化彩陶1處以上。

白銀彩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牛門洞遺址文化。

《白銀文化概覽》系列文章之:白銀黃河文化概覽

辛店文化附加堆紋尖底雙耳瓶

牛門洞文化是甘肅境內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範圍之廣、跨代之長,在甘肅史前文化遺址中是首屈一指的。

牛門洞文化是甘肅新石器文化繼大地灣之後中國西北地區發現中最早、最完整的史前文化。

牛門洞彩陶是1920年當地秦安移民墾荒時發現的,而仰韶文化發現於1921年,馬家窯文化發現於1924年,秦安大地灣是1958年甘肅省文物部門發現的。牛門洞文化比仰韶文化早1年發現,比馬家窯文化早4年發現。

牛門洞彩陶的發現時間較早,卻錯失了命名權,原因何在呢?由於當時會寧文化落後,研究人才缺乏,加之位置偏僻、資訊閉塞、交通不便等,彩陶發現以後沒有引起有關方面或人士的重視,沒有或者無法及時公諸於世,按照國際慣例先發現先命名的命名法則,本應將新石器這一時期的文化命名為牛門洞文化,而由於國際知名人士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生及其助手等於1924年在臨洮馬家窯的發現,馬家窯獲得了史前文化在這一地區的命名權。

牛門洞為仰韶文化石嶺下型別,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半山,馬廠型別,齊家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等型別並存的新石器。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韶文化的石嶺下型別有時也劃歸為馬家窯文化早期型別,故有馬家窯文化石嶺下型別、馬家窯型別、半山型別和馬廠型別之說。

石嶺下型別、馬家窯型別、半山型別和馬廠型別的彩陶在會寧縣博物館都有收藏,這是牛門洞文化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最好的說明。

牛門洞遺址(文化)出土的部分文物:其代表器物有蛙紋雙耳彩陶罐,屬國家一級文物;繩紋素陶罐;細頸侈口藍紋紅陶罐;高頸藍紋紅陶罐;高頸藍紋瓶;灰陶盆;紅陶鬲;平行鋸齒加菱形細網格紋彩陶壺,屬國家一級文物;四大圈菱形紋雙耳彩陶壺,屬國家一級文物,以上均出土於會寧縣牛門洞遺址。

葫蘆網格紋雙耳彩陶罐,窠立臺遺址出土,屬國家一級文物;

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牛門洞大地梁遺址出土,屬國家一級文物。

牛門洞遺址(文化)從仰韶文化石嶺下型別一直延續到青銅時代(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是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並存的文化遺址。

據記載,牛門洞在1975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物,製陶工具和石器,文化層厚達1—2米。出土文物多為彩陶壺、甕、罐、缽、盆以及細頸侈口藍紋紅陶罐、高頸藍紋雙耳罐、高頸藍紋瓶、灰陶盆、紅陶鬲和磨製石器等。一部分為新石器時代文物。其中灰陶缸、陶罐、陶灶、陶井、瓷碗均為漢、宋、明、清代文物,數量之多,製作精美,實為罕見。其代表精品有蛙紋雙耳彩陶罐、繩紋素陶罐、細頸侈口藍紋紅陶罐、高頸藍紋雙耳罐、高頸藍紋瓶、灰陶盆紅陶鬲、三孔石刀等。

在白銀市,屬於牛門洞範疇的文化遺址遍佈全市五縣區,遺址點估計在200處左右。會寧、靖遠、景泰縣博物館,以及白銀市博物館、定西市博物館等,都收藏有大量牛門洞遺址概念下的彩陶。

定西市博物館從牛門洞遺址拉走的彩陶更多。據當地百姓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定西市文化館拉去了幾卡車,會寧縣文化館劉衍慶館長只挑去了幾筐。

白銀市博物館史前文化展出165件藏品中,屬於牛門洞遺址文化範疇會寧出土的有109件,靖遠出土的有45件,白銀區出土的有2件。屬於牛門洞本地的有10件。

會寧境內半山型別遺址較多,最具代表性的遺址是牛門洞遺址之窠立臺、大地灣等處。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蛙紋雙耳彩陶罐,繩紋素陶罐,細頸侈口藍紋紅陶罐,高頸藍紋紅陶罐,高頸藍紋瓶,灰陶盆,紅陶鬲,平行鋸齒加菱形細網格紋彩陶壺,四大圈菱形紋雙耳彩陶壺等,土於牛門洞遺址,還有葫蘆網格紋雙耳彩陶罐和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出土於牛門洞之窠立臺、大地梁等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