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簟紋衫色嬌黃淺,釵頭秋葉玲瓏翦。”雅緻成為宋代女性服飾的主要特點,《夢華錄》中的趙盼兒風雅出眾性格剛柔並濟為人頗有見識,服飾整體風格內斂低調、沉穩清雅,有著宋代審美基礎影響下的簡約之美的推崇與追求。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和以豐盈為美的唐朝審美不同,大宋女子崇尚柔弱纖細的體態,宋裝整體造型以流暢修長的線條為主,小袖狹長衣著造型較為常見。但由於服飾的多元化發展,寬袍大袖依舊在節日和慶典等隆重場合出現。在具體款式上宋代羅裙縮短了唐代“行即裙裾掃落梅”的誇張裙長,轉而將重心放在利用面料的褶皺和懸垂感凸顯穿著者的婀娜體態上,褶裙、百迭裙等裙款奠定後世女性著裝基礎。《夢華錄》服裝設計師便是參考宋制長裙的回兜效果,在剪裁上進行突破,使長裙在靜態站立時也如山水畫中的激流回旋,聘婷婀娜靜中有動,舉手投足皆是風情。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宋代服飾講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含蓄雅緻的美,從現有留存的畫作服飾中的雅緻配色和珍珠飾物中可見一斑,整體來說配色清淺有致,配飾清雅講究。以上特點在《夢華錄》劇中設計師為趙盼兒定製的披風選材用料上就能感受到:看似霧白,實際上是運用不同灰度的白色拼接而成,更精妙的是在拼接的衍縫處都嵌入珍珠,動靜之間,形成織物與珍珠之間有微妙色彩和光澤的流動,營造出柔似煙霧的效果。除此之外,劇中多處服飾的邊緣用到珍珠、彩珠的細節裝飾,以及整體服裝與披帛的配色更是將雅緻內斂的宋服之美盡意表達。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夢華錄》中宋引章的才情與美麗,呼應著世人心中對宋代淺吟低唱詩書琴棋詩酒花的情懷。彼時商貿活躍繁榮,因此帶動了紡織業包括紗羅、織錦等高端面料的更迭和精進,服飾亦因紡織業的繁榮有了很大的發展,宋人的感性浪漫有了堅實等物質基礎作為支援,風花雪月自此有了實體。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中有:“桃、杏、荷花、梅花,皆併為一景,謂之一年景。”

自北宋起成為汴京女性最流行的衣飾紋樣取自四季風物:燕子柳條、粉蛾戀花、花卉植物,用色清新生動,紋樣感懷自然之風華。同時宋代花卉紋樣更傾向“折枝繪”,即折花一枝以此繪圖,花樣生動輕靈,獨一無二,這種信手拈來的創作模式兼具行為藝術和寫意思維,想來就很美很有趣。比如《夢華錄》中音樂藝術家宋引章的服飾用色常見天青、釉白、桃粉等,也極具這樣隨意美好的氣質。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老學庵筆記》中記載的“白地白繡、鵝黃地額黃繡、裹肚則紫地皂(黑)繡”可以窺見清而不俗的低調審美風尚。宋服面料簡潔雅緻,但偏愛使用精緻細膩的花邊裝飾。比如牙領花邊工藝有刺繡、印金、繪畫等,圖案內容涉及吉祥鳥獸、四時花草、山水峰巒。在《夢華錄》有個非常有心的細節,在茶坊的場景戲中,設計師趙 茶坊中三姐妹的衣服上圖案都是有一樣的,由三片茶葉圍攏而成周圍裝飾荷花,其寓意與三姐妹的奮鬥歷程極為相似,代表三姐妹團結 為理想打拼,旁邊有荷花展示出淤泥 不染的個性追求,像極了現代米其林酒店的logo制服。這一細節將宋人的詩情畫意和高超的織繡工藝都融合在服飾中,見到《夢華錄》服裝設計師的用心,也引入了別有一番旖旎曼妙的宋人風情。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時代的富足與高段位的藝術素質不只體現在上層社會人群,而是展現在各個階級層面。如孫三娘這樣的宋代平民女性,用樸實的手藝和源自生活的高階審美,提升著自己和周邊的生活格調,她雖沒有奢美的綾羅綢緞,但絕不缺乏品味,衣衫考究清麗、配搭巧妙、充滿細節,於市井煙火氣、生活中詮釋美好與品味。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宋代繁盛的商業發展使資金良性迴圈,得以著力於紡織技術和工藝的研發,促成了一場大宋織造業的工業革命。水力大紡車、腳踏紡織機和提花機、印染等技術革新的面世,大大提高了麻紡織品的紡織能力和製造速度。民間紡織品目包含羅、綾、絹、絕、綢、雜折、絲線、麻、布葛等,金貴和華美程度隨不能與官造比擬,但質量與品類已相當可觀。如今在我們看來很高階的紗羅和絲帛在當時是普通民眾非常普及的面料材質,並且彩色可選範圍甚廣。詩詞中的“青衫淺粉紅”、“楺藍衫子杏黃裙”、“草色連天綠似裙”,除了白色和褐色為貴族專屬外,嫩鵝黃、盈盈粉、西子綠、晴山藍燈各種鮮嫩柔美的色彩,都成為街頭巷尾中的一抹亮色。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從《暘谷漫錄》中描寫的“更團襖、圍裙、銀索攀膊,掉臂入廚房”,以及北宋墓中高官纖服的婢僕廚娘磚刻不難看出,宋代廚娘並不只有鍋碗瓢盆的煙火氣,反而十分考究精美。宋代的強大美學思維,令普通勞動女性跳脫出荊釵布衣的刻板印象,服飾在方便工作的同時體現出儀式感與美感。《夢華錄》孫三孃的服裝裁剪修身洗練,加上增加層次感不臃腫的圍裙、幹練又具裝飾性的“銀索攀膊”,呈現優美動人的工作造型。她的頭上是宋代貴族和平民間都十分流行的“包髻”頭飾,宋代《女孝經圖》、《織耕圖》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彩繪宮女塑像中都有呈現。民間包髻貫用紗羅,講究一些的使用紫羅做成“紫羅蓋頭”,宋代包髻與女子是否嫁娶無關,到元代才演變成已婚婦女的標誌。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中國服飾之美|霓裳如夢事,風華盡錄之

專題策劃 :華意明天時尚內容中心

編輯總監 :黃薇

執行主編:Taozi

撰文:Nan

版面設計:BBird 。 楊木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