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丨唐朝詩人的稿酬與操守

長知識丨唐朝詩人的稿酬與操守

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特別是詩詞歌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詩人。唐朝的詩人們靠什麼賺取稿酬呢?為他人撰寫碑文、墓誌銘是稿費的主要來源。《容齋續筆·文字潤筆》記載,替人寫文章而獲得潤筆費,始於晉朝和南朝的劉宋時期,盛行於唐代。從對待稿酬的態度上,可看出唐朝詩人的人品和操守。

唐朝的大文豪韓愈就經常為一些豪門貴族和官宦人家撰寫墓誌銘而獲得一筆可觀的報酬,並樂此不疲,當然,碑文中不乏溢美之詞。韓愈曾為國舅王用撰寫碑文,王用之子饋贈韓愈一匹帶鞍的寶馬和一條白玉帶,可見報酬之豐厚。韓愈有一次受皇命寫了《平淮西碑》,碑文裡讚頌了韓弘的豐功偉績,韓弘一高興送給韓愈500匹絹,有人折算相當於現在的近20萬元,每個字至少132元。據有人考證說,韓愈一生為他人撰寫了65篇碑文,可見其收入不菲,就連他的好友劉禹錫都眼紅了,曾在祭韓愈文中說過:“一字之價,輦金如山。”更不可思議的是韓愈的朋友劉叉因不滿其做派,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從韓愈家中拿走數斤金子,並明明白白地說:“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所以後人譏諷韓愈的這種行為為“諛墓”。

和韓愈同時期的皇甫湜也是寫碑文的高手,且要價甚高。裴度任東都留守時,用皇帝賞賜給他的錢重修福先佛寺,竣工後,他寫信請白居易撰寫碑文,恰巧任留守府幕僚的皇甫湜在場,他看有大錢可賺,不高興地說:“我皇甫湜就在你身旁,你卻寫信請在遠處的白居易寫碑文。我的文章是陽春白雪,他的文章是下里巴人。你怎麼容不下高雅之人?”裴度便讓他寫了一篇《福先寺碑》碑文,並贈給他一些繒採作為酬謝,但是皇甫湜很不滿足,抱怨說:“碑文三千字,每個字須三匹絹,你給得也太少了!”裴度於是陪著笑臉送給他九千匹絹。

其實韓愈、皇甫湜與他們的前輩李邕相比是小巫見大巫。李邕不僅擅長詩文,還是書法家,撰文與書丹兩份潤筆費都囊括了,所以《舊唐書·李邕傳》說:“邕長於碑頌,朝中衣冠及天下聞人多齎持金帛,以求其爾。前後所制,凡數百首,受納饋遺亦至百萬。時議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以至於李邕多次被貶官,照樣生活無憂。

韓愈等為獲取豐厚的報酬,許多碑文都是脫離實際情況的歌功頌德之作。白居易曾在《秦中吟·立碑》一詩中對這種現象作了嘲諷:石碑上記載的都是些功比姜太公、德如孔仲尼之人,只有這樣才有機會流傳後世,而那些真正有功業的人卻因為沒有立碑吹捧,只能任名聲淹沒在歲月中,最後也就只有當地人知道。杜甫也曾作詩嘲諷:“干謁滿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鉤,騏驎織成罽。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又作《聞斛斯六官未歸》曰:“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錢。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

唐朝詩人也有很多人能堅守文人的底線和操守,不為錢財而出賣靈魂。

白居易與元稹是莫逆之交,元稹死後,白居易為他撰寫墓誌銘。元稹的家人送來了價值六七十萬錢的財寶,白居易堅辭不收,可是元家人非給不可。白居易推辭不掉,便將這些財物捐給了香山寺,以作修繕寺廟之用。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記》一文中,述說了這件事,並把功德全部歸於元稹,說是元稹生前有這個願望,要修葺香山寺。

唐穆宗時的宰相蕭俯疾惡如仇,崇尚簡潔,不讓名利玷汙自己的節操。成德節度使王士真死後,唐穆宗下詔書命蕭俯為其撰寫碑文,蕭俯推辭說:“臣的器量褊狹,這事不能強求。王的兒子王承宗在先朝曾抗拒王命,也沒有可圈可點的事蹟,如果我執筆,不能有溢美之詞。再說寫好進呈朝廷之後,按照慣例應得到賞賜,我如果公然拒絕,則違背陛下的旨意,如果微臣勉強接受了它,那就不是我平生的志向了。臣不願為他寫碑文。”唐穆宗非但沒有怪罪蕭俯,還因其重名節而嘉獎了他。

裴均以財物交結權幸,為宦官竇文場的養子,是參與圍剿永貞革新運動的藩鎮之一,任將相十餘年,荒縱無度。他死時,聲名狼藉,人所不齒,其子裴鍔平庸俗氣,攜帶一萬匹細絹到宰相韋貫之家中,求寫碑文。貫之性格高傲,清潔高雅,不屑一顧地說:“我寧願餓死,也不忍心做這個事。”《舊唐書》評價貫之說:“性沉厚寡言,與人交,終歲無款曲,未曾偽詞以悅人。身歿之後,家無羨財。”而韓愈則不同,有一次,裴鍔回家看望父親,韓愈專門作了一篇序文為其餞行,文中直接稱呼裴均的字。古時相互間稱呼字表示關係親近密切,為此韓愈遭到朝中群臣的攻擊和譏笑,韓愈也因此事被貶為太子右庶子。

◎本文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