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封面丨趙慶元:以書入畫 畫造高境

趙慶元:

以書入畫 畫造高境

趙慶元簡介

趙慶元,號冷翁,1943年生,山東莒縣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臨沂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畫院畫師,山東臨沂藝校高階講師。出版有《趙慶元書法集》《冷翁書法對聯選輯》《趙慶元花鳥畫集》。

中國書法與中國畫是中國藝術史上的兩大體系。自唐代張彥遠提出“書畫同源”之論,影響波及中國書畫一千多年,歷代評論家都程度不同的從各個角度論及書法與繪畫的關係,歷代傑出的畫家也實踐著書法與繪畫之間的互動。在當代花鳥畫家趙慶元先生的畫作中,我們能夠發現和領略到一種高層面的書與畫的珠聯璧合及其所帶來的十分可觀的書風畫韻。

尋繹趙慶元先生的從藝歷程,可知他經過了一個先修書法、後攻國畫進而將兩者同時並舉、齊頭並進的過程。這一過程,自然而然,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紮實穩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趙慶元先生就以書法藝術上的精湛造詣和顯著成果,被評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享譽當今書壇。他幾十年如一日,遍臨古今名碑法帖,形成了自己渾厚雄健、樸雅高古的個性書法風貌,在當今書法界獨具高格,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縱觀趙慶元先生的書法作品,那堅實的行筆功夫、化古為我的藝術創造性、剛柔相濟的點畫美感、碑帖融匯的整體思路、文雅蘊藉的書卷氣以及技道兼有的高度追求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其書法的總體性亮點。一直以來,趙慶元先生涉獵於諸多字型,楷、隸、真、行、草都寫得別有體格。他早年書宗漢魏,寬博大度,樸厚純真,古趣恣肆;中年書承晉元,率真野逸,淳樸駿拔,極具風骨;近些年攻草書,研二王,學懷素,習黃庭堅、覺恩等,線條放縱,剛勁飄逸,沉雄流暢,自然而不失法度。其中,他以隸書和草書最為擅長。其隸書,汲取了諸多碑帖的精華,對《曹全》《張遷》《乙瑛》《禮器》《石門頌》《史晨》《好大王》等名碑皆曾精心研磨而有程度不同的元素吸收,尤其是對四川摩崖石刻別有會心,並融以篆、楷、草書等字型的特質,遂形成了自己的面目,法見高古,文而質實,厚重而靈動,樸拙中見靈秀,特有一種骨勁蒼厚、靜好淵然的雅氣。觀其草書,沉著老辣,不滑不飄,收放自如,有的看似筆畫狼藉,實則已造成法度與自由兼顧的線性美感,那種胸有成竹的熟絡,那種元氣淋漓的意味,那種不媚世俗的快意,無不昭示著一種寫形更寫意的審美張力與戛戛獨造的書寫風度。事實上,趙慶元先生的各類書法作品,都體現了一種“文人書法”的特色。

正是依託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兼有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寫意之道的獨到理解,趙慶元先生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以書入畫之路。其花鳥畫中真摯樸實的情感表達與超越物象的意性闡述,一如他性格的敦厚、紮實,亦如他的書法,內涵豐富而又不乏韻味。實際創作中,趙慶元先生高度重視書法對其花鳥畫的反哺與提升作用,特別著意於書法的用筆方法、空間結構意識甚至審美趣味對於其畫的滲透與融入,更加註重大寫意性的突顯。如此以來,在把握住“以書入畫”之精要的前提下,趙慶元先生吸取了書法作為抽象藝術的表現性,發掘了筆墨潛在的審美特質,提高了其寫意畫的審美品位。《時有清風吹好香》《春上枝頭》《瓊漿玉液西域果》《野趣偶拾》等作品表明,他將書法筆道引入花鳥創作中,能夠嫻熟運用“屋漏痕”“折釵股”“錐劃沙”“綿裡藏針”等多種書道用筆之法,講究節奏韻律,線條變化自如,富有質感和深味,為其狀物造型別添骨力。這就使其創作的題材領域一再擴充套件,畫路廣泛。民間風物、山鄉野趣、蔬果花卉、鳥獸蟲魚,在其畫中應有盡有,有力地豐富了畫語涵量。

欣賞其佳作《鬧春》,可以想見作者勾勒鳥的嘴、眼、爪子之時,畫寫花的枝幹、花瓣之際,那一筆一劃都屬於“骨法用筆”,筆筆寫出,是帶有金石筆力的畫法。於是,線條在他的畫中已超越了塑造物象形體的功能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已成為表達自己思想、意念和靈魂的載體。也正因為線條的流轉組合、頓挫順逆、沉穩奔放都融進了書法的元素,趙慶元先生面對生活中紛繁多樣的花鳥蟲魚,能夠以簡潔洗練的筆法、墨韻來表現,寥寥幾筆,形神兼備,使意象栩栩如生。這就回歸了中國畫筆墨的本體之美,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筆墨都成意象,意象又成筆墨,體現出十分精湛的藝術造詣。

書法與中國畫的關係一直以來就是國畫自身發展中具有實踐與理論意義的重要命題。對此,趙慶元先生一直在努力探索,力求尋覓到書畫之間最佳的結合點。近幾年,他在以書入畫的創作之路上,取得了藝術的累累碩果,在藝術界和收藏界享有盛譽。我們堅信,隨著厚積薄發之勢的日益發揮,趙慶元先生今後在他的藝術園地裡會有更大的收穫!

臨沂封面丨趙慶元:以書入畫 畫造高境

臨沂封面丨趙慶元:以書入畫 畫造高境

臨沂封面丨趙慶元:以書入畫 畫造高境

臨沂封面丨趙慶元:以書入畫 畫造高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