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我是個文藝女青年,我就是個賣房子的,我的人生本來荒蕪

蘇軾:我是個文藝女青年,我就是個賣房子的,我的人生本來荒蕪

如果進行一個全民調查,全中國的文藝女青年最想嫁的人是誰?那蘇軾絕對是第一名入選的。

林語堂說:“蘇軾很喜歡造房子,朝廷總是讓他天南海北地奔波來去,不管是作官還是貶謫,他每到一地,安定下來後,總是想著營造。”

人生本來荒蕪,神交給人最大的本領便是種植與營造。初到黃州,只能借住寺院,蘇軾便總想著有一個房子,好似受了傷的動物,著急地想要找一處巢穴,就象鳥兒千方百計也要在枯樹間搭一個精美的小窩一樣,蘇軾在黃州起東坡,築雪堂。朝堂、權勢,遠得好象另一個世界的事物,在東坡躬耕,在雪堂讀書,在臨皋亭三餐四季,才是最踏實與安心地現世。他營造,勞作,棲息,與朝雲和夫人,恩愛、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22歲的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蘇軾興奮地與友人寫信:“雲藍小袖者,近輒生一子”,蘇軾為他取名“遁”,小名乾兒。

那個時候的蘇軾,正作《易傳》。“遁”,取自《易經》第三十七卦——“遁”卦,是消遁、遠離、歸隱之意。這一卦的爻辭中說:“嘉遁,貞吉”,他用“遠離”和“貞吉”,給了小兒子一份最好的人生理想與寄託。

遁兒滿月之時,他感慨系之,自嘲一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洗兒詩》

“守愚”,是道家的生存智慧。蘇軾自己一直學不會,他希望乾兒能學會,得平安。他希望就這樣,在黃州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他買來了老牛,鋤頭,鐮刀……,那是農民的筆墨紙硯,可以書寫他作為“東坡”的日子與命運。

此時的蘇東坡,與陶淵明的相遇,幾乎是註定的。

陶淵明以正月五日遊斜川,臨流班坐,顧瞻南阜,愛曾城之獨秀,乃作斜川詩,至今使人想見其處。元豐壬戌之春,餘躬耕於東坡,築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後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遊也。乃作長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餘齡。

——《

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黃州東坡,一遍一遍地抄寫《歸去來兮辭》,他在詞裡說,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寫字的時候,他就成了陶淵明,而黃州的東坡,就是五柳先生的斜川。

隔了七百年,在黃州,人間最孤寂的角落,蘇東坡讀懂了陶淵明。就像兩片隔了無數個季節的葉子,隔著幾百年的風雨卻脈絡相通,紋路相和。張煒說:“他們都是出入叢林之人,都是身處絕境之人,都是痛不欲生之人,都是矛盾重重之人,都是愛酒愛詩,愛書愛友人,愛自然之人。”

久居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然而,上天總是不能讓蘇軾的安穩持續得太久。

元豐七年(1084)三月,蘇軾又接詔命,改為汝州團練副使。蘇軾雖不願離開雪堂,但仍然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攜家啟程。夏日暑熱,七月二十八日,船至金陵時,小小的蘇遁中暑不治,夭亡在朝雲的懷抱裡。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

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搖頭卻梨慄,似識非分恥。

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

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臥終日僵。

中年忝聞道,夢幻講已詳。儲藥如丘山,臨病更求方。

仍將恩愛刃,割此衰老腸。知迷欲自反,一慟送餘傷。

——《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遁,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

詩題很長,把蘇遁短暫的生命寫得寸寸清晰,彷彿要刻在心上。年近半百的東坡,老來得子,歡喜無極。乾兒異常聰明,眉眼也長得特別像他,每當東坡在家執卷閒步讀書,小精靈一樣的乾兒軟軟的腳步歪歪扭扭,亦步亦趨地跟著爹爹。這麼小的孩子,已經懂得搖頭不要梨果,就像孔融懂得了仁讓之禮。

這像粉團兒一樣的寧馨兒,讓東坡鬱結的心得到過多大的撫慰啊。

蘇軾:我是個文藝女青年,我就是個賣房子的,我的人生本來荒蕪

然而,上天還是無情地收走了這一份禮物。對於東坡來說,除了失子之痛,還有對於年輕的母親——朝雲的心疼。“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朝雲的痛苦,點點滴滴都在這個男人眼中。這個宋朝的男人的可貴之處,就是對於他人的共情之心,天下生民的艱難他心惜之,家中妻兒的悲喜他亦能敏感之。

東坡可以擦去悲傷的眼淚,並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痛苦也會減弱;但朝雲不一樣,這是她的第一個孩子,這也是一份證明,一份上天對於她和先生的情感的賜予和恩賜和證明,然而,突然就沒有了!她悽慘的哭聲,彷彿要追隨死去的遁兒一起離開,孩子的小衣服還掛在架子上,朝雲的乳汁卻已喂不到孩子的口中了……

朝雲是個多麼深情的女子啊!失去幹兒,她沉浸在無盡的痛苦與哀傷中,久久不能走出陰霾。但她何嘗不知道先生失去小兒的悲傷?讀到東坡的詩,感受到先生的疼惜與隱然的內疚,朝雲亦是不捨。她知道不能再陷溺於作為母親的悲痛泥淖而任性地不走出來,她的先生,已然承受了太多命運的擊打,她要溫暖他,撫慰他,再不忍用失子之痛磨折他,逝者已去,生者何堪?

何為深情?就是向彼此開放自我的脆弱,卻又疼惜著對方的傷痛!朝雲慢慢收斂哀傷,隱忍蝕骨之痛,她不能再在先生的磨難中再加一絲絲悽風苦雨。

對不起先生,我們的孩子沒有了,老天把他收走了。一定是朝雲無福,無法為先生守護住這個天使。這份心痛悲傷,以及福薄緣淺的自我懷疑,也為後來的朝雲修行佛學埋下了人生的伏筆。生活的艱難與命運的磨折,帶給朝雲熔爐式的鍛鍊。這是蘇軾的蛻變期,也是朝雲的蛻變期。苦難與不幸是熔爐,可以燒得人心死成灰,也可以鍛得人堅韌璀璨,因為每一份苦難,都是走向另一種成就的機緣。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對得起我所經歷過的那些苦難,苦難是什麼?苦難應該是土壤,只要你願意把你內心所有的感受隱忍在這個土壤裡面,很有可能會開出你想象不到,燦爛的花朵。

人生草灰蛇線,伏脈千里,每一個為什麼都能在歲月中找到答案。當年十二月一日,蘇東坡抵達泗州,淮水淺凍,東坡一家在泗州度歲。此期間,王朝雲從泗上比丘尼義衝,開始學佛。(未完待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