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無意中翻到了這句詞,似驚鴻一瞥,無數美好便躍然紙上。

杏花疏影、笛聲悠揚,

忽然間的境界之美,觸碰到了心底的那抹柔軟。

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我們先看下整首詞。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南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譯文:

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傑。

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淡淡影子裡,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歲月彷彿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

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緻。

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蹟,就讓漁人在半夜裡當歌而去。

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道:“佳句聽人口上歌, 有如絕色眼前過, 明知與我全無份, 不覺情深喚奈何!”,

此刻的我便是這種心情,雖不能得到,但讀到之時心情也是為之大快的。

拋開整首詞,單看這兩句,便是多麼美的畫面!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初春的深宮裡, 一位寂寞經年的宮女, 藉著朦朧月色, 在大片杏花林裡, 橫笛吹怨, 樂聲哀婉悽然。

似乎有些:“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的喜悅與憧憬,

然後轉身陷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淡淡憂愁之中。

意境幽然,如清風拂面,樂而不浮,哀而不傷。

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當然,剛才是我聯想到的青春唯美版愛情故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文學與情感,就像“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以自己的視角去抒發個人的情感。

好,言歸正傳。

我們結合整句詞來看,這兩句並非當前實境,

是詞人二十多年前浩如煙海的往事再現,

良辰美景,群賢畢至,酣快暢飲,在這杏花疏影裡, 吹笛到天明。

有種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柔美;

有種陸游“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優雅。

詩意的畫面便油然而生。

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這首詞是詞人南渡之後, 身經戰亂、親友零落、仕途起落, 憂喜交加,有感而作。

往事滄桑,盛年慘痛,可是他又能怎樣?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這讓我想起了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一日一日,一月一月,一年一年,

忽然的某個時刻,看透了一切,四大皆空。

就像忽然的某個時刻,明白了某句話的道理,幡然頓悟一樣,都是一種幸福。

遇見陳與義《臨江仙》: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注: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