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論起國家文化之深厚,我國在世上難逢敵手,而要論起文物出土之豐厚,陝西在全國也算是老大。所以說陝西的房地產會很難做,因為很多時候在開發一片地區的時候容易挖出墓葬,上報有關部門工程就得停下來,當然這是好事。1984年一位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了文物販子的高價收購,將其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因為連年戰亂與休養生息的緣故,我國考古業興起的時間較晚,在50年代初的時候,考古行業開始復興。

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因為大秦帝國的陵墓就在陝西附近,很多考古隊都在陝西活動,在20年的尋找過程中,考古隊收穫良多,卻又收穫甚少。在這一過程中,考古隊的確找到了一些墓葬,但卻沒有找到秦始皇陵的線索。

時間輾轉就是20多年,來到1974年,驪山腳下一群農民在做農活的時候不小心挖出了陶土人頭,畢竟考古隊在那裡轉悠了很長時間,當地農民也被普及了很多文物知識,知道這是重要文物並上報國家。於是乎,轟動世界的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兵馬俑屹立於世。

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驚喜沒有結束,兩年後一位姓趙的農民又發現了秦公的第一大墓,出土了許多重要的文物資料,為我國研究那個古老的王朝提供了許多線索。

1984年譚富全正在河水裡淘金,作為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腳踏實地,淘金是當地盛行的事情,在農忙結束河水上漲之際,很多人都會來到河邊進行淘金,雖然收穫不多,但好歹能夠貼家用。結果這一天淘金的過程中,他撿到了一隻金光閃閃的蠶,看起來來歷頗為不凡。

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作為地道的陝西人,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地下埋有很多寶藏,所以當看到金蠶的那一刻,譚福全確認自己怕是撿到了文物。

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儘管譚福全沒有聲張,也只有幾個街坊鄰居知道,但訊息還是傳了出去,率先找到他的不是國家的考古隊員,而是一個文物販子,問他願不願意賣出這隻金蠶,一開始出價8000,後來又加價到2萬,無論他怎麼抬高價格譚福全就是不願意,要知道當時的2萬可以比得上現在十幾萬了。

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譚福全一開始是打算將這件文物當作傳家寶傳下去的,等哪天自己家裡遭逢劫難也可以拿出來一解燃眉之急,不過既然文物販子能出這麼高的價格,那麼這個“金蠶”肯定來歷不凡,最後在猶豫許久之後,譚福全下定決心。他找到陝西省博物館,將這個“金蠶”無償捐獻了。經過專家認證之後,這隻金蠶可不簡單,乃是漢代的鎏金銅蠶,隸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84年陝西老人淘到“金蠶”,拒絕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無償捐獻國家

鎏金銅蠶在我國的古籍上記載頗多,但第一次見到它的真正面目還得歸功於譚福全的無私貢獻,金蠶九個腹節,形態完整,製作精緻,工藝精美,體現了漢代工藝的高超,為研究漢代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而譚福全的貢獻也值得讓人銘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