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唐代詩壇的一代奇人,寫下一首千古奇詩,被後人冠以孤篇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時代,也是古代社會高度繁榮、開放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中,既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覽眾山小”的凌雲壯志。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卻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生平史料寥寥無幾,他所有的命運都與一首千古奇詩聯絡在了一起,甚至被後人冠以“孤篇壓全唐”之名。

在盛唐氣象初顯時,即有

“吳中四士”

名動江南:天子近臣

賀知章

,“唐代三絕”之一的

張旭

,以及當時頗有盛名的

包融

。相比較上述幾位而言,張若虛可謂“神秘少年”:他生卒年不詳,兩《唐書》均無傳。僅據

《舊唐書·賀知章傳》

可知他是揚州人,做過兗州兵曹(似今武裝部官員)。中宗神龍年間,他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包融諸人並馳名京都……幾無生平,鮮少過往的他卻在約1300年前某個春夜“出道即巔峰”。

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

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

因《春江花月夜》著名

那時候春回大地,岸邊花枝在月光下變得通透。詩人走出客棧沿著小路行至江邊。晚風吹拂,水霧氤氳,星光飄飄灑落入人間,四下無人,唯有他靜靜地站著,看著眼前的美景出了神,恍惚想來少年壯志凌雲,四處漂泊,求學問道數載竟功名未竟,彷彿眼前鏡花水月……就這樣詩句藉著月光翩然入腦: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旭:唐代詩壇的一代奇人,寫下一首千古奇詩,被後人冠以孤篇

這首詩把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令人心馳神往的一系列景物自然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併發生聯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夜在春中,江在夜中,月在江心,花在月下,這些分散的景物有機地結合起來,彷彿各自擁有了靈魂,構成了一幅既實又虛、如夢似幻、渾然一體、廣闊無垠的畫面,亦構成了人生動人的良辰美景。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這是詩人關於時間的永恆之問。但他不求解,因為他自有答案: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此詩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於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絕唱,不愧聞一多先生的高度評價——

“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然而僅憑這一首詩真的能壓倒全唐的無數佳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孤篇蓋全唐” 是後人的誇張說法。最早關於《春江花月夜》的高度評價應該是清末王闓運的“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後人誇大其詞,不知何時竟變成了“孤篇蓋全唐”。

《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2800餘人,詩作超過49000首。張若虛之後,詩佛

王維

,詩仙

李白

,詩聖

杜甫

,詩魔

白居易

,詩鬼

李賀

等陸續登場,寫月、寫景、寫遊子、寫離人、寫鄉思、寫徵人……可謂四萬顆明珠熠熠生輝。

盛唐詩壇之所以令人憧憬神往,或許在於時代不會阻止你閃耀,但同樣的,你也無法掩蓋誰的光芒……

文案:李佳濱| 編輯:陳  婧

原創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絡:

張旭:唐代詩壇的一代奇人,寫下一首千古奇詩,被後人冠以孤篇

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啦~

感謝耐心閱讀,喜歡一定要“在看”

每天5分鐘,語文百科小達人

“星標”置頂不僅準時還不迷路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