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下午參觀

南京博物院

。(哈哈,今天算是博物館日,不過這些地方真的是快速瞭解當地文化魅力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坐落在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在這裡你既可以看到《盜墓筆記》中金縷衣這樣的古代文物,也可欣賞書畫藝術,甚至在老街道上走一走,來一場穿越之旅。

博物院於1933年籌建,1948年建成,主殿模仿天津獨樂寺山門的模樣。2009年擴建,2013年11月6日對外開放後,成了僅次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國第二大博物館,共設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民國館、非遺館六館。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博物院的主要建築分左右兩塊,右邊走一段路後是仿獨樂寺的博物館老主殿,現已不再用作陳列展品,而成了安檢的地方,“獨樂寺”後是歷史館,其他五館都在左手邊。你既可以從左邊五館遊覽到右邊歷史館,也可以從歷史館遊覽到左邊五館。建議先去歷史館,因為有“鎮院之寶”的特展館就在歷史館左側,可按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藝術館-非遺館的順序,遊覽完整個博物院。

歷史陳列館

歷史館陳列著從遠古到明清按時代順序排列的文物,行走其中,好像漫步於江蘇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裡。值得一看的有:遠古時代的恐龍骨架;金縷衣、銀縷衣;南北朝時用一塊塊磚砌成的牆,細看上面隱隱刻著“竹林七賢”的磚雕等。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鎮護之寶--金獸

這隻西漢時期的金獸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縣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挖水渠時發現,通高10。2釐米,身長16釐米,身寬17。8釐米,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空腹、厚壁,澆鑄成形,是迄今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屬鑄造和捶擊工藝完美結合的真罕實物,被譽為”國之瑰寶”。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西漢 廣陵王璽金印

此印系純金鑄造而成,製作精工,光燦如新。印臺面呈方形,上有龜鈕。印面印刻篆文“廣陵王璽”四字,字型端莊凝重,刀法遒勁老練。龜鈕的背上鑄有六角形圖案組成的龜背紋。龜甲的周緣、雙眼、四肢等部位,均鏨刻有小圓圈形的花紋——俗稱魚子紋。

漢代諸侯王金印,以往僅見於文獻記載。廣陵王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枚漢代諸侯王金印。《後漢書·輿服志》徐廣注云:“太子及諸侯王金印、龜鈕、朱綬。”

那麼,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透過印璽材料、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型等,為研究漢朝王室印璽,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尤其透過這一印璽,可以驗證日本一件國寶的真偽。

1784年,在日本福岡東郊志賀島,一個農民修整水田溝渠時,發現一枚方形金印,上面是綴雕蛇鈕,印面陰刻篆文“漢委奴國王”五字。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這顆金印現陳列在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然而,對於這一枚金印的真偽,日本一直爭論不休:一是公元57年,倭奴國遣使從朝鮮來華,《漢書》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拜見光武帝劉秀,光武帝賜予印綬,金印可能就是其中一件物品;二是私印之說,認為是委奴國王私自鑄造的金印,甚至可能是1600年之後私刻的。

從1784年到1981年,將近200年時間內,日本為此爭論不休,然而東漢廣陵王璽金印的出現,解開了這一歷史懸案。

原因很簡單,“廣陵王璽”與“漢委奴國王”只相隔1年,且兩者之間的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型上高度一致,因此可以確認“漢委奴國王”印是真的。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金縷玉衣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這件金縷玉衣是西漢江都王劉非墓出土。大雲山漢墓的主人江都王劉非與滿城漢墓的主人中山靖王劉勝一樣,都是是漢武帝異母兄長,七國之亂後吳國被廢除,吳國故地劃歸江都王劉非管轄。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光明之寶--錯銀銅牛燈

來自揚州廣陵王漢墓的東漢錯銀銅牛燈,1980年出土於江蘇邗江縣甘泉2號東漢墓。本身是黃銅鑄造,上面刻上紋路,嵌進融化的銀,搓擦打磨,形成錯銀紋(可見要是新燈的話,會光彩熠熠)。這種的創意和西漢宮女式樣的那件漢宮長信燈異曲同工。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是南京大報恩寺的重要建築構件,大報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廟建築的代表,寺中的琉璃塔,被譽為中世紀七大奇觀之一。由這座拱門可以想見當時琉璃塔的金碧輝煌,雄偉壯觀。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南博的大報恩寺琉璃拱門上,正中是大鵬金翅鳥,兩邊摩羯魚,緊接著是長翅膀的飛羊和白象,有觀眾曾指出這中間少了一對獅子?

其實,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上的動物造型,叫六拏具,這是藏傳佛教美術的一個特有造型,也就是六種動物組成的法相裝飾。 按照佛教《佛說造像量度經》裡的說法,六拏具是:一、伽噌拿,漢語為大鵬,慈悲之相;二、布囉拿,漢語為鯨魚,保護之相;三、那囉拿,漢語為龍子,救度之相;四、婆囉拿,漢語為童男,福資之相;五、舍囉拿,漢語為獸王,自在之相;六、救囉拿,漢語為象王,善師之相。

這麼說來,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的動物造型應該是:頂部中央為大鵬金翅鳥,兩側向下分別為龍女、摩羯魚、飛羊、獅子(缺失)、白象——沒錯,就是少了一對獅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偏偏少了一對獅子?

原來,大報恩寺琉璃塔毀於建成後四百餘年的洪楊之亂,後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陸續收藏了一些大報恩寺琉璃塔的構件,其中主要是1958年在該塔附近的窯址發現作為備份的琉璃構。但是,因為南京博物館負一樓的層高不夠,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很高,如果完整復原層高不夠。專家們考慮了很久,決定捨去獅子。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坤輿萬國全圖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利瑪竇到達廣州,自制《萬國圖志》。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到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

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成圖,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傳於現世。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

從這圖可以看出,其實我國在當時已然知曉世界有五大洲,四大洋,世界非常大,奈何到了大清,閉關鎖國,這以後我會發一篇文章說明,這裡按下不表。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萬件文物中,瓷器藏品佔了一半,達20多萬件。而在瓷器中盛行於元明兩朝的梅瓶,向來備受人們矚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兩件梅瓶: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和“賞賜”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釉裡紅瓷器色彩凝重華麗、純正鮮豔,燒製條件要求高,燒製技術難掌握,所以十分珍貴。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明朝的黔國公沐斌的妻子梅氏墓出土了近百件金器,其中有幾件髮飾讓人羨慕,每一件造型都很奇特精緻,上面鑲嵌了各色寶石……用金玉滿堂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清乾隆時期鳳冠,國家一級文物,兩江總督李衛家族墓出土。鳳冠上有“奉天誥命”四字,誥命專指一品夫人,可見李夫人的高貴身份。小時候看過電視劇《李衛當官》,沒想到李衛夫人墓出土的金鳳冠如此華麗精緻。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1987年南京鄧府山佟卜年妻陳氏墓出土。長5。7釐米。重29。5克。琥珀為心形,紅色,半透明。琥珀外鑲金飾,錘鍱成二龍戲珠紋樣,龍首與龍尾相接處各在錘鍱的如意紋金託上嵌一紅寶石。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如意雲紋金盤

出土自呂師孟墓葬,他的叔父就是守襄陽6年的呂文煥,最後未成死節,投降元政府並反攻南宋,文天祥曾罵這叔侄假是逆賊,我是忠臣,你們殺了我正成全了我的名節。所以後世多以呂師孟為逆臣賊子。且不說金盤主人是忠是逆,這件文物確是古代金飾的精品。四對如意雲紋意味事事如意,而且整盤滿飾纏枝花紋,非常精美,流傳到現在讓人驚歎叫絕!

帶你走進南京博物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