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採桑子,念奴嬌,何方神聖?

春節開始入了《中國詩詞大會》的坑,從第一季開始看起,一口氣看了三季。後來斷斷續續又看了四季和五季,算是把詩詞的癮個勾起來了,天天唸叨著要玩飛花令,他也有了第一個偶像:陳更。

《中國詩詞大會》中有些題詩涉及到詞牌名來源,所以就找了些詞牌名來源的資料,也讓自己長長見識。

資料裡面是這樣寫的: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關於詞牌的來歷.主要有下面6種情況:

1.來自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民間,有的來自宮廷。詞剛興起時.曲調大多來自民間。唐、宋兩代,民間譜制的相當多,有些曲調為文人所愛好,因而據以填制新詞,後來就得到了廣泛流傳,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楊柳枝》,原來就是長江中上游一帶的民間歌曲,後來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從中汲取了營養,據以譜寫了不少的新詞。

2.摘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由於蘇軾的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念奴,也是一個人的名字。

3.取自原詞的題目。有些詞牌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詠的是夜間景況.《拋球樂》詠的是拋球,《踏歌詞》詠的是舞蹈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絡。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裡的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4.取自樂府。漢武帝時.曾委派擅長音樂的李延年為“協律都尉”.把製作樂曲規定為樂府的任務之一。此後,唐、宋兩代也都設有類似的音樂機構,專門整理古樂和創制新曲。這些新曲後來有不少都成了詞牌。例如《並蒂芙蓉》《黃河清》《壽星明》《舜韶新》等就是由此而來。

5.來自外域或邊地。漢唐兩代,西域和邊地的音樂不斷傳入內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調也隨之到處流行,有的就被採用為詞調。

來自外域的、最著名的如《菩薩蠻》,據唐代以至明代一些文人的考證.儘管說法有所不同,但都肯定這個詞牌來自西域。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從西北傳入的印度《婆羅門》經過加工改制而成的。來自邊地的曲調,如《涼州》《六州歌頭》《八聲甘州》等。涼州、甘州都是唐代邊地的州名,這些地區,的曲調傳入內地,後來也被採為詞牌的名稱。

6.詩人自度或自制。唐宋兩代,不少詞人通曉音律樂理,能自己創制詞調。例如宋代詞人柳永、周邦彥、姜夔等人,既是詞人,又是音樂家,他們的詞集中就有不少自制新調。詞人自制的詞調(詞牌),叫做“自度曲”或“自制曲”,在這種情況下,詞人往往在詞牌下面加註“自度曲”字樣,或加小序。如姜夔的詞集《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中的《揚州慢》《長亭怨慢》《淡黃柳》《石湖仙》等十七調,都自注為“自制曲”,而且都分別註明宮調.旁邊填有“工尺譜”——是惟一完整的宋代樂譜。

詞牌種類繁多,總共在1000個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約只有100多個。如〔沁園春〕、〔水調歌頭〕、〔念奴嬌〕、〔菩薩蠻〕、〔如夢令〕、〔蝶戀花〕、〔憶秦娥〕等。

用一首他最喜歡的詞來結尾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