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時勝愛:新城古村捧捧坳,一個小村的幸福生活

新城古村捧捧坳

文/時勝愛

【我的扶貧故事】時勝愛:新城古村捧捧坳,一個小村的幸福生活

記憶中的捧捧坳山清水秀,一條彎彎的河流繞村前而過,河水清澈,浣衣的婦女蹲在河邊石階上捶洗衣物,搗衣聲、戲水聲、談笑聲伴隨流水悠悠飄向對岸,盪漾晴空,宛若一曲“江南水鄉”的歡樂頌。

2019年新春剛過,我回到闊別多年的湘西,在距離捧捧坳不遠的湘西經開區上班。同事告訴我,我們公司所在的這片土地,是原長潭村和老營盤村的地域,還有極少一部分屬捧捧坳,不過現在已全部建設成工業園。說到捧捧坳,我分為親切,她美麗的樣子一直停留在我十來歲時的青春記憶裡。看著眼前四通八達的公路,到處拔地而起的林立高樓,與我記憶裡的印象完全搭不著邊。為了確定是否我的印象有誤,於是專門抽空去捧捧坳,尋找孩提時代曾擁抱過的那份美麗風景。

【我的扶貧故事】時勝愛:新城古村捧捧坳,一個小村的幸福生活

走出工業園,迎著夕陽抬步前行,公路右邊有一條小河,對岸半山腰是規模宏大的金湘水泥廠,拉著砂石、水泥的大卡車在那座橫跨河床的大橋上來回奔跑。再向前不遠,又是一座大橋,橋頭這側有一條鄉村公路像枝杈分出,迂迴從橋下橫穿而過,順著斜坡一路向上延伸到躲在山腰裡的村莊。橋頭公路兩側是幾十棟樓房,外面牆壁裝修的實木板材刷得金黃油亮,在夕陽下十分奪目。河流對岸,一片樓房傍山而建,鱗次櫛比,美麗壯觀。望著眼前的特色村莊,完全顛覆了我兒時記憶的景象。我只能把眼前所見的山水,不斷地與記憶裡留存的印象反覆進行比對、拼合,慢慢復原,最終才確定這裡就是捧捧坳。一樣山水,兩種畫面,令我恍如隔世,不由感慨萬千。新時代新發展,帶給了這座古老苗寨新氣象新繁榮,捧捧坳已從昔日村姑變成大家閨秀,從毫不起眼的醜小鴨變成了引人注目的白天鵝。

【我的扶貧故事】時勝愛:新城古村捧捧坳,一個小村的幸福生活

捧捧坳共有兩個自然寨,隔河而居,分別叫老寨和新寨。廖姓是捧捧坳老寨的第一大家族,據說最初是從雙塘那邊搬遷過來的。那時廖姓家族在雙塘十分旺盛,人口眾多,其中有兩兄弟很會做買賣,專門當“牛客”做牛羊生意。當時捧捧坳一帶還荒無人煙,有一次,兄弟倆趕著新買來的牛從西門口村順河下行,一共拐了九道河灣,來到捧捧坳時突然視野開闊,兩人促足仔細打量眼前這片山溝,看見在如今新寨的背後有一道山嶺,像長龍般一直延伸到幾十裡後的坪雲、關侯一帶,新寨所在位置就是龍背,是旺族旺孫的風水寶地。在龍背一側是懸崖,崖下有一個溶洞,整體看上去就像張開巨口的蛤蟆(如今這裡就叫蛤蟆口、蛤蟆洞),按照風水學所說:“蛤蟆一張嘴,家財萬貫到肚裡。”兄弟倆又游到河對岸,看到這邊山勢如“人”字型屹立,古語常說“人”山旺財,二人喜出望外,回到雙塘後攜妻帶子,遷來捧捧坳安家落戶,後面子孫旺盛,形成了現在的老寨。

【我的扶貧故事】時勝愛:新城古村捧捧坳,一個小村的幸福生活

新寨的由來同樣具有傳奇色彩。話說老寨廖家“牛客”兄弟倆生意越來越大,擴充套件到了沅陵縣。當時兵荒馬亂,許多老百姓為了躲避戰爭,紛紛逃難來湘西。其中有一家姓趙的,一家老小在逃難路上幾乎死盡,只剩下一個小孩。這小孩成了乞丐,沿路乞討,也飢餓暈倒路邊,恰巧遇到廖家兄弟路過,救醒他後帶回捧捧坳收養,讓他幫工放牛。

數十年一晃而過,趙姓小孩長大成人,廖家長輩為他操辦婚事,成家立業。從此趙氏一族如雨後春筍,繁衍茂盛,老寨很快不夠地方居住。於是趙家後人與廖家長輩共同協商,說老寨地勢有限,廖家、趙家人口不斷增長,請讓趙家人搬到河對岸居住。廖家自然滿口答應,新寨就是從那時候形成的。到目前為止,捧捧坳趙姓比廖姓人口更多。現在的新寨戶數有一百五六十戶,而老寨這邊只有三四十戶。由於趙姓是廖姓解救收養,便一直認廖姓為父母長輩,相互稱兄道弟,趙廖為一家不能通婚。

【我的扶貧故事】時勝愛:新城古村捧捧坳,一個小村的幸福生活

除了廖、趙兩大家族,捧捧坳還有龍、吳、麻、石、姚、婉等姓,主要是“本地媳婦外地郎”構成的,也有是為躲避匪亂從附近小村莊搬遷來的。像姚姓、婉姓就來自上游的西門口村,吳姓來自山那邊的三岔坪,先祖是因為娶了個廖家姑娘才上門的。現在的捧捧坳雖然有不少雜姓,但彼此間互敬互助,村民和諧友愛,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全寨人都會搶著來幫忙。這個團結和諧的古老苗寨,正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

作品原創:時勝愛

文章稽核:黃石松

圖片攝影:龍志浩

美術設計:張冬梅、羅永清

法律顧問:李漢雲、陳霞

原創申明:品湘西發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品湘西原創平臺所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