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在安史之亂中流落失職,生活貧困,他是如何從紈絝青年變成的

公元755年,由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安史之亂徹底改變了大唐的國運,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詩人杜甫像很多普通百姓一樣,從此開啟了流浪的生活,李白則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隊伍,準備一展鴻鵠之志。

而韋應物,在這場安史之亂中,流落失職,生活貧困的他彷彿脫胎換骨一般,開始奮發讀書,從一個紈絝青年變成了憂國憂民的文人。

韋應物在安史之亂中流落失職,生活貧困,他是如何從紈絝青年變成的

在唐德宗元興元年,也就是公元784年,韋應物在滁州任刺史,閒暇時,他經常會詩興大發,膾炙人口的《滁州西澗》便是在此期間創作的。

韋應物不僅寫詩一流,更是一位悲天憫人的地方官。在一個春耕時節,韋應物看到農民辛苦地在田間勞作,他感慨萬分地寫下了這首《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驚蟄時節,一場春雨讓世間萬物充滿生機,一派草長鶯飛花紅柳綠的景色。

春色雖美,但是農民卻根本無暇欣賞,他們一年四季也沒有多少空閒時間,從驚蟄開始便開始忙碌地在田間地頭勞作。

年輕的壯勞力都去田間地頭耕種,他們將院子改成菜地,準備種菜。白天忙碌一天,忘記了時間,收工的時候才發現太陽已經下山。

韋應物在安史之亂中流落失職,生活貧困,他是如何從紈絝青年變成的

農民辛苦一年自不必說,即便捱餓也從不怨天尤人,他們要求的並不多,一場春雨便足夠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歡喜。

令人諷刺的是,農民辛苦一年,糧倉卻早已沒有了隔夜糧,而官兵還是無休無止地要求繳稅。韋應物親眼目睹農民的不幸遭遇,他感到愧疚不已,作為一位地方官,他感覺自己從未耕田種地,但是俸祿卻全靠農民辛苦勞作繳稅而得,想到這些,他真是慚愧萬分自責不已,從這一點可以感受到韋應物是一位常常自省之人。

韋應物在安史之亂中流落失職,生活貧困,他是如何從紈絝青年變成的

這首《觀田家》雖然是一首田園詩,但是與王維和孟浩然的田園詩風格完全不同,詩中並沒有描述鄉村美好的景緻,更感受不到太多唯美和充滿禪意的境界,而是感慨農民一年辛苦勞作卻連溫飽都無法解決。這首詩最偉大的地方,是它揭露了當時繁重的賦稅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

更令人感慨和哀傷的是,韋應物在做地方官的時候,盡職盡責,愛民如子,自己卻一貧如洗,最後寄居在蘇州無定寺,不久便客死他鄉,不由得令人唏噓不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