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古城遺址挖出6根 大木作 最長體量17.2米

經過一天半的旅途,3月22日早上8時,裝載6根3D列印“大木作”的車輛緩緩駛入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現場專家隨即對它們進行驗收。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挖出6根 大木作 最長體量17.2米

木材是良渚先人大量使用的自然資源。2017年以來,考古學家們在良渚古城遺址的鐘家港古河道中,陸續發掘出一些長短不一、神秘的木構件。

其中6根體量較大的被稱為“大木作”,最長的有17。2米。挖掘出土的“大木作”靠近宮殿區,它們在當時究竟用來做什麼,考古學家正在研究中。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挖出6根 大木作 最長體量17.2米

為了更好地還原展示這些木構件,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專門找到了深圳的一家公司,用3D列印技術進行原樣複製。

依託挖掘文物時採集到的三維資料,20臺3D印表機晝夜不停工,最終打印出6根木構件的全貌。這種數字化新技術大大避免了翻模及脫模過程可能給文物造成的二次傷害。

這些木構件因為尺寸較大,分成了20段打印出來。拆開細緻的包裝,只見打印出來的每一個“木結構”呈現出灰白色,紋理清晰、凸凹有致。

“因為3D打印出來的東西相對來說是比較脆弱的,所以我們在打包跟運輸的過程中給它外面包了好多層保護材料。包括在裝車的過程中,我們也是特殊設計了一些結構給它吊起來,讓它兩個兩個互相分開,不會讓它相互撞到。”良渚大型木構件複製3D列印專案組經理陳少康說。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挖出6根 大木作 最長體量17.2米

據悉,“大木作”的原件目前存放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內,正進行長達幾年的脫水處理。如果此次運用3D列印技術復刻出的木構件能夠基本還原文物,經過後續的翻模、著色等流程後,預計七月份將展陳在鍾家港古河道內。

現場,幾位專家圍著組裝好的6根“大木作”,量長度、觀紋理、看細節,以確定是否可以為後續的工藝提供重要參照。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挖出6根 大木作 最長體量17.2米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展示陳列藝術總監蔣義欣介紹,3D列印時資料的完整性還是不太夠,所以它們還需要進行修復。“我們要翻模以後把肌理這些全部都修復出來,然後再進行著色。由於它是在露天的場面,我們的著色需要防風化,耐久性等方面都要達到一個最好的條件。”

“這是我們首次運用3D列印技術,來‘復原’木構件,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文物與遺產管理局副局長孫海波表示,這些“大木作”在公園內展陳後,觀眾可以透過近距離地觀看它們,想象5000年前宮殿的模樣。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

●漂泊百年,十二生肖“馬首”迴歸圓明園,看3D列印如何參與文物保護

●想聽埃及木乃伊的聲音嗎?英國科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再現3000年前的聲音

●線上玩泥巴嗎?“非遺+科技”,3D列印的泥塑也很“香”

● 關注我們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