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二號楚墓彩繪漆出行圖人物形象研究包山二號楚墓人物形象研究

包山二號楚墓彩繪漆奩出行圖人物形象研究

曹雨捷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湖南省、長沙市,410082)

1987 年在湖北荊門包山二號墓發現了一個圓形的漆奩。從形制上看它與先前馬王堆出土的九子漆奩相似,同樣是夾苧胎雙層漆器,在器身上用硃紅、赭黃、熟褐、棕黃、翠綠、赭、青白色漆,用平塗、線描與勾畫、點線結合等方法繪製了一幅場面宏大的畫像,這幅圖上包括有二十六個不同造型種類的人、四輛車、十匹馬、五棵樹、一頭豬、兩隻狗以及九隻大雁。

包山二號楚墓彩繪漆出行圖人物形象研究包山二號楚墓人物形象研究

對於這幅畫的意義以及定名在學界內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有行獵說,有出行說,有迎親說。[1]P22但是這並非我們今天的討論重點,這個出土於戰國晚期楚國墓葬中的漆奩在繪畫上明顯的帶上了當時楚國的特徵,這就像是一幅長卷的照片,對於我們認識當時楚地的日常風尚有著非常重要的依據。

第一和第二畫段表現的是出行場面,在第一棵柳樹的右邊邊,站有五個人,穿著服飾華麗,寬袍大袖,衣襟修長,彷彿正抬頭望著天上飛過的大雁,在這棵柳樹的左邊,則描繪的是一架驂車和一架駢車,驂車和駢車之間又有四個人,彷彿是馬車主人的隨從,而坐在馬車上的人冕冠垂纓,應該是楚國的貴族。在第二棵柳樹和第三棵柳樹之間,還有一輛驂車,驂車上的主人同樣一幅貴族打扮,驅馬駕車,前兩幅畫段以流暢的筆勢,生動地描繪出一派出行的景象,第三段依然為貴族駕駛著一輛驂車,車上站著寬袍大袖的三人,第四段表現的是迎賓場景,在第四棵柳樹的右邊,同樣繪出五個人,氣宇軒昂,應該是迎賓主人的隨從。在旁邊有一架駢車,馬車上的人應該就是迎賓主人,風度翩翩,正準備著迎接遠道而來的貴賓。而在畫卷的第五段,只畫了一隻狗和一隻豬,它們躍身急奔的神態為整幅畫卷增添了生機。

上面描述的身份是怎麼確定的呢?除了所描繪的具體場景的人物動作以外不同的服飾也給我們了啟示,在畫面上寬袍大帶頭戴高冠的是地位較為尊貴的貴族,而服裝短小簡明幹練的應該是地位較低的人。因此我們來著重的分析一下。

一、衣著

襦:圖上第一個畫像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未帶冠,並且梳理著腦後挽髻的髮式,這種髮式流行於戰國至西漢楚地,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上的女子便是這種髮式。長髮在腦後部挽成的譬用絲帶紮緊,使之向後突出,未端略向上翹。

而他身上所穿的是一種比較短的襦服。袖寬非常的寬,而衣服的長度達到了膝下,露出緊身的袴和鞋子,大步跟隨著前面的馬車,在風風火火的行動中這個人的袖子甩了起來,可以看到這也是一件比較輕薄的衣服,想必是一個比較低微的身份。襦服是古代一種短衣,其長度是要到膝蓋之中,說文:“襦,短衣也。”襦的材料可以不相同,戰國襦的唯一實物出土於馬山楚墓,是一件殘破的夾襦。比對馬山楚墓中女性身高的高度大概在膝蓋的位置左右,而且在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上也能見到這種上穿短襦,下穿百褶裳的僕役式樣[2]P163,可以看到當時穿這種襦服的大多數應該是身份比較低微的僕從穿著打扮的服裝。

深衣:深衣是中國古代一種針對上衣下裳的分開式而出現的連體式服裝,其名稱來自於做工方式為其上衣﹑下裳分開裁剪並縫合到一起。《禮記·深衣篇》中描寫深衣道:“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長毋被土。續衽鉤邊。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2]P165而在深衣這個大門類之中,因為款式的不同和麵料不同又有不同的稱呼。

袍服:深衣又名袍服,但是袍又專門指長衣並內絮絲棉的冬季服裝,因此馬山楚墓出土的八件長身的夾絮服飾被稱之為袍,定名時候定為交領右衽棉絮袍。而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則是根據服飾穿著式樣定名。曲裾深衣續衽繞襟,直裾則是直裾下裳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3]P221在戰國時期楚國這兩種服飾已經出現了,並且有文物證明,但是從現在出土的戰國服飾中並不能見到曲裾的實物,馬山楚墓所出土的所有的衣物均為直裾並未出現曲裾,而曲裾的實物則是要到漢代初年的馬王堆漢墓了。

但是可以看到這張圖的第二個人物頭戴高冠,衣服為兩層,中間束腰,並且在右側未有直裾所應該出現的側線,同時兩層衣物的顏色相同,因此可以認識到兩層衣物應該是一件衣物繞了兩層,而再寬大的直裾因為上半部分相交衽的原因,不可能繞兩層以上,因此這個圖上所表示的側面應該是曲裾的一個側面。孫機先生曾經說到:“東周貴族婦女“等級”越高,“深衣”纏繞層數也就越多,以用料的奢侈來體現貴族身份的雍容和富足。”[2]P172其實在曲裾和直裾的選擇上並無太多講究。直裾和曲裾同樣可以穿在等級較高一些的僕從的身上,在馬王堆出土的木俑和湖北雲夢大墳頭彩繪著衣木俑上都可以看到曲裾的身影。

但是這些木俑上並未有冠。而在包山出行圖夾苧胎漆奩上,這些著曲裾的人物形象閒庭信步,還帶著高冠,在走路的過程中還露出了鞋子,這些特徵放在一起,應該證明了這是兩個比較有身份地位的人,有可能是貴族,但是透過在畫上的位置可以識別,這兩位是跟另外三位著直裾的人站在一起,其身份地位應該並不是特別重要,有可能只是來參與活動的普通貴族客人而已。而另外一些身著長袍,背後刻意的描繪出一道緣是身著直裾的人的形象,直裾通常比較寬大,從馬山楚墓出土的實物可以看出腰部寬度約等於真人腰圍的1。5倍,同時衣長也非常的長,馬山楚墓最長的一件拖尾大約有五十釐米,這體現在漆畫上就變成了拖地的長袍和緣包裹至身後的式樣。這些帶著高冠穿著直裾站在路邊瞭望大雁的人從穿著打扮來說應該是陪同主人的貴客。同時主人也穿了這樣一件長袍曳地的直裾。

二、姿態

漆奩上描繪的26個人物形象各異,使眾人能在幾眼中分辨出不同的身份。這是包山楚墓彩繪出行圖夾苧胎漆奩彌足珍貴的一點,人物姿態的設計脫離了人物設計的固定模式,不再僅僅以全正面或者全側面出現,每個人物都充當著畫面上的一個主角,平鋪式的畫法事無鉅細的展示了每一個人物的形象,是漆畫的一個很大進步[3]P21。

僕從是整幅圖中最好認出的,他們穿著窄短的服飾,或奔跑著追隨著驂車上的主人,雙手交疊放在胸前,或者跪地正迎接著驂車,抬手放在胸前,每個人雖然動作迅速快捷但是神態依然自若,顯然是訓練有素的家丁。

主人站在驂車上,他身形畫的比兩旁僕役高大一些,頭戴高冠身穿深衣接受著車前僕役的跪拜,身後還有三個正在奔跑追趕驂車的奴僕,主人的神色非常淡然,顯然是已經習慣這樣前簇後擁的生活。另外一輛駢車一輛驂車上的幾個人正專心致志的站在車上,均為廣袖大袍,正在認真地完成著他們的工作,為主人開路。而陪同人員或者說客人則是不做重點刻畫,均是身著直裾頭戴冠帽側或背對人群,面朝雁群,只留下一個嫋娜的背影,這樣的形象設定既顯示出了當時出行場面上眾多的人,又在這種畫卷型的圖畫上淡化了不重要的角色形象,只留下主人的形象。

這種有主次的畫法已經使漆器裝飾脫離了最簡單普通的原始裝飾而成為漆畫,更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啟蒙,這種散視長卷式的人物描繪方法開啟了後世描繪人物的方法。[4]P23而這種散視聚焦的方法也直接體現在了馬王堆的T型帛畫上、東晉的洛神賦圖等一系列的古代畫作精品上。

參考文獻

[1]宋鴿。東周楚服結構風格研究[D]。文物鑑賞與藝術,2006,(04)

[2]胡鶯。包山二號墓漆奩的出行影象研究[J]。文化藝術研究,2008,(01)

[3]沈從文。中國服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張曉婭。包山二號楚墓漆奩繪畫藝術分析[J]文物鑑賞與藝術,2010,(02)

[5]祝賀。彩繪出行圖漆奩的藝術以及工藝特色淺議[J]。大眾文藝,2010,(10)。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