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讀方良的《逸仙散文》有感| | 《瀟湘原創之家》文學平臺上

讀方良的《逸仙散文》有感

作者:方緒南

【文學】讀方良的《逸仙散文》有感| | 《瀟湘原創之家》文學平臺上

方良把他的《逸仙散文》集的清樣轉發在《瀟湘原創之家》文學平臺上,贏來一致祝賀。這本散文集中,有23篇精品力作在他沒有整理成集之前,在瀟湘平臺推出過,我都讀過,並留言轉發過。每次讀他散文新作我總是一副貪吃的相,沉浸在簡約的文字、豐富的意境、熟悉的鄉場上,抑或是汨羅江上倒映的青山綠水之中。

對《逸仙散文》的閱讀我是認真的,有很多感慨,想寫下來,但寫讀後感是我的短板,真怕自己漫無邊際誇誇其談,因此不敢輕易下筆。就只能再次老老實實利用空閒,在自己瑣事的隙縫中,又重讀那熟悉的文字,認真地領會每一篇文章的主旨,品味精彩篇目。

方良和我同居一個方姓聚居的區域,我原籍金坪鄉店頭塅裡。現合併成木金鄉(木瓜公社與金坪公社合併)。有句習諺:店頭莫問“方”,木瓜莫問“餘”。意思是:店頭絕大多數的人姓方,木瓜絕大多數的人姓餘。方良的祖籍就是店頭北部的丁家灣。

作為一名為生活營營苟苟的賤民我,我熱愛我的故鄉,但我回不去了,現在與方良先生同居在同一個鎮——長壽鎮。我現在喜歡上了長壽街,我這個小市民適合在這裡居住,直接了當地說這裡的生活成本並不高,適合我後半生渾渾噩噩混日子,不像方良,一跑跑到南方大都市去了定居,在那裡享受優雅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但恕我直言:他的夢境,他的精神、靈魂總遊離在長壽街這生他養他的故鄉,於是組成他文字的元素,卻是故鄉的點點滴滴——人和事,景與情,恨與愛。他置身於現在的這座城市裡生活、工作,他的精神是豐盈、飽滿的,是陽光、溫暖的,是積極、昂揚的,但也有些許的寄人籬下,南漂人的感覺。哪怕作為一名外來務工的人,他樂意為那座城市當一名“打工仔”,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當沿著他的文字走進汨羅江畔、若英園、夜合山、仙姑巖,追逐汨羅江之魂,觀石牛寨丹霞地貌,憶祖母的三寸金蓮,想起自己的初戀。我才感到自己不夠格做平江上鄉人,多少有些愧對這生我養我的地方。謝謝家兄弟!他的《逸仙散文》集讓我對自己生活的長壽從文學、文化的視角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儘管我人微言輕,但我站在普通市民、普通讀者的立場來看,《逸仙散文》集,跳躍的是一顆赤子之心,是方良用一腔熱血奉獻給自己的故鄉長壽人民的一份珍貴禮物,這是我在一遍遍通讀《逸仙散文》集之後,歸納出的我個人的淺見。我想這也是《逸仙散文》集結出版的意義所在,只要你有幸讀到《逸仙散文》集,我相信它會或多或少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一個文化或精神的參照物,透過它的參照,讓我們生髮出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眷戀,並迸發出為之無悔前行的力量。

譬如說,意老子大結局。在方良的筆下,展現的是拙樸的農民,為生產力的發展,背曬黃天的勞作,但總是飢腸轆轆,吃飽,或者葷腥搭配好,成了人的夢想,甚至飢不擇食。於是主人公差點喪命。最後還是死於鬥人牛的犄角之下。這個悲劇性故事被作者載錄下來,無非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可有原型的後輩人卻跑來對作者問罪,還想對簿公堂。我與對方的代理人交涉幾次,針對當前的時代背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控辯與說教,才平息一場險些打起官司的糾紛。

我只是想說:今天富起來的人不應該忘本,忘本就意味著背叛。我沿著方良的文字在石龍煙雨西湖的小舟上,做了一次文化的回望。平江人都說:平江有一座回頭山,外出的子孫腦耽眈。在外的遊子總被無形的線,牽著往回走。《巴陵的傳說》《君山與湘湘妃竹》是我們小時候愛聽的神奇傳說故事,也是最初的歷史啟蒙教育,這也是這根線上的兩個歷史的元素,也是指北針,於是作者順著這個方向,去尋找魂牽夢繞的可愛爺爺;去回訪營養不良的偷錢買粉筆的少年,這類故事折射出底層的人追求文化,渴求知識的一個縮影。

作者的視覺也是夠遼遠的。在西沙,環視四周是浩瀚的海,作者就是置身於無邊的空間,,正是這種家國情懷和氣場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徜徉在作者意境充盈的文字中。

《逸仙散文》集的出版,是方良先生追求完美文學之夢的一個碩果,也是長壽人的驕傲!值得我們品讀,值得我們收藏。

【文學】讀方良的《逸仙散文》有感| | 《瀟湘原創之家》文學平臺上

作者簡介

方緒南,註冊法律工作者,岳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有小說,散文,詩歌在全國各地報刊雜誌發表。

圖片:網路

【文學】讀方良的《逸仙散文》有感| | 《瀟湘原創之家》文學平臺上

(專輯持續更新,歡迎作者入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