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論非必要不回家》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論“非必要不回家”》

庚子,小寒。

遼東侯城、三山浦,

燕趙常山、山谷,

疫俱起,山河聞風。

時入臘年,遊子歸期,

諸郡倡滯:“非必要不回”。

以大局為重,則小家難投。

世道盡子孫離鄉土,異城奔波;

有婦孺望夫父,高堂倚門。豈非必要?

回桑梓奉人倫之樂,共度佳節;

怕道路染風寒之疾,恐涉疫瘟。

心意起猿,魂軀難安。

一時未決,何以重?

【文學】《論非必要不回家》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過年回家

疫之所起無所知,歷經年未消;

人之守家難守業,皆宦遊求活。

有居家未出者,養老退休者,迎州郡倡議,

預阻鄉親與故土之外,暫保本地以安心;

難知遊子此思鄉於內,誓舍繁華而歸家。

甚者,城市無疫時,便已消佳節歡鬧,

更無佳節所賦鄉土之情懷,得此倡議,以為萬全。

鄉村多溫情,仍保留逢年團圓,

且多逢年可聚族親以祭拜,倡議非強,難能為阻。

【文學】《論非必要不回家》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農村拜年

議者言:“由外域入境而不止,寄民眾歸家且展緩,是何道理”。

有復言“處非疫地,家亦無疫,焉何故計”。

驅倡者曰:“此非一城一郡之事,關乎數億人,

莫因疏忽,而一發不可收,家何時不可歸”。

反曰:“盡起全民全土之防,忽略風俗情,

行以果敢,求全速為嚴守,家此時就難可歸!”。

遊子嘆“出外非家,安身租居,所用皆所掙,

非一人,皆與全家享錢糧。

臨時為工,福利離身,耗獨日,難與皂隸共短長。

倡之所出,未慮此間”。

【文學】《論非必要不回家》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春節·網路供圖

惡疫初生,去歲狀況,無奈城封,

阻殺病疫,效果彰顯!

百餘日之功,得風和日麗,山河昌明。

病疫又起,今時與同,再倡禁鄉,

擋攔風雨,此策無新!

億萬人所盼,是國泰民安,家親團聚。

防患於未然,止疫刻不容緩;

除夕是佳期,歸鄉急不可待。

願有妙策可兩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