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作者/水溶

有些人讀紅樓夢,是喜歡反覆讀的,比如我。

並不是從頭至尾,也不論完整的幾遍,總是信手翻開一些章節,翻到哪裡,就是哪裡。

就像窗外的風,吹到哪朵花,就是哪朵花。

我想,紅樓夢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讀時的心境。

世間事總是重複的,不一樣的,是看時的閱歷。

年輕的時候,讀到的是愛情,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林妹妹,讀過若干歲月,就發現自己不得不活成寶姐姐的樣子。

曾經很羨慕寶玉,可以為所欲為,不必讀書上學。等活到了賈政的年齡,終於也就變成了一個逼著兒女用功的父親。

有些事情,你沒親身經歷,永遠是隔著感覺的。

直到你真的失去一個親近的人,才能真正讀懂了紅樓夢中的生死。

失去最親近的人的悲痛,曹公一般都不明寫。

比如,黛玉失去母親,父親,黛玉怎麼哭,怎麼悲,其實都沒認真說。

比如,李紈失去丈夫,在書中這隻當做往事來寫,只有一句:不到二十歲,一病死了。

當時年輕的李紈會不會痛不欲生,好像也不再值得一說。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整整的一生是多麼漫長啊。一個人走完,想想都絕望。

從那以後,李紈提到賈珠,就會淚目。

書中相關情節不多,但總歸如此。姊妹們一處說笑間,李紈說:當初你珠大爺在日,何曾沒有兩個人的?

若有一個守得住,我也多個膀臂。

說著就哭了。

哭的不是沒有膀臂,哭的是賈珠永遠成了往事。

寶玉捱打,王夫人叫著賈珠的名字,哭訴寶玉說:

你替珠兒早死了,留著珠兒,也免得你父親生氣。

旁邊的李紈掌不住,也放聲哭了。

這個傷痕,半輩子都不癒合,終究不能碰。

賈母是個灑脫的人,每天樂樂呵呵。

她年輕的時候,也和李紈一樣,失去了丈夫。

國公爺的模樣,只怕連大老爺賈赦也未必記得清了。這就說明:國公爺走時,孩子們還小。

說明賈母還很年輕。

同樣的青春守寡。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那一年,清虛觀裡,當年國公爺的替身張道士,說了一句:我看哥兒的模樣兒,怎麼就和國公爺一個稿子。

是說,寶玉長的像他爺爺。

賈母就哭了,和李紈的眼淚一模一樣。

哪怕到白髮蒼蒼,歲月也無法完全消磨掉悲傷。

夫妻夫妻,總歸是要念一輩子的。

寶釵小時候,有個非常疼愛她的父親。這份深沉寬厚的父愛,書上只有一句話:

當日有她父親在時,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一句就夠了。迎春探春惜春,她們和父親,連一句話的筆墨都沒有寫到。

那時候,在父親的羽翼下,寶釵也曾經性情飛揚過。你可能無法想象,寶釵小時候也是個淘氣的,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

這是她親口跟黛玉說的。

也曾經揹著大人,和兄弟姊妹們偷看禁書,也曾經被發現,捱打捱罵。

闖一個孩子該闖的禍,任一個孩子該任的性。

如果一個小女孩能夠嬌縱任性,那一定是有人為她撐著一片天空。

直到有一天,父親溘然長逝,天空轟然倒塌。

如果說,寶釵的生活原本是一個多彩的盒子,父親走後,她從此蓋上了盒蓋,生活從七彩褪色成黑白。

從此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

可以用肩膀扛著她前行的人不在了,餘下的漫漫長路,她牽著母親的衣襟,一步一步靠自己的雙腳走。

她比同齡的女孩都懂事,都沉穩。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而薛姨媽呢?那時她也還年輕吧?薛爺既然那麼愛女兒,想必也是個重家庭重妻子的人吧。

十年前的薛姨媽,不就也是一個李紈。

她心中那麼多無處安放的愛,也只好全部傾在兒子身上。

賈雨村給黛玉當老師的時候,看到黛玉小小年紀,言談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雨村據此得出一個結論:度其母必不凡。

其實林黛玉的父親,既然能中得探花,也自不凡。

那麼這一對夫妻,是不是互相欣賞,彼此傾慕呢?曹公沒寫。

只知道賈敏去世之後,林如海說,無意續絃。

只知道幾年之後,林如海也就去世了,無法推測他是一病而亡,還是帶著對愛妻的思念,鬱鬱而終。

也許林如海夫婦最終能在天堂聚首,卻留下一個小小的黛玉在人世間。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那時候父母去世,作為未嫁女的黛玉是該守孝的,她會在某段世間,一身素色衣衫,立在迎春姊妹們的紅綠之間。

至於當時怎麼哭泣,過後怎麼想念,作者一句都沒提。

真正的大悲傷,都是不說的。

尤氏的繼母尤老孃,前半生死了兩個丈夫,後半生死了兩個女兒。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之後呢?尤老孃是活了幾年,還是很快死了?並不知道。

她活著也沒意思。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前一頁鬧學堂的喧嚷還沒落下,下一頁秦鍾就死了。前一頁寶玉收拾小書房要和秦鍾一起讀夜書,再翻幾頁,翻到的是寶玉供在秦鍾墳上的蓮蓬。

從秦可卿到秦業,再到秦鍾,這一家人,上天動動手指,一鍵刪除。

如果不是寶玉和柳湘蓮這兩個朋友,秦鍾墳頭清明荒草,不會有一張紙錢。

前一個元宵,襲人回到家裡團聚,和母親一起吃年茶;下一個元宵,襲人在怡紅院和鴛鴦說話,她不到前面歡喜喧鬧的場合去,因為母親新死,身有熱孝。

我是經歷過生死相隔的,最近幾年,家裡相繼有好幾位長輩去世了。

但那是自然規律,他們活到了八十歲九十歲,他們就死了。

我有很多追念,但沒有太多悲傷。清明來臨時,我會寫這樣一句詩來祭奠他們:

水遠山高行到老,青郊長臥各安眠。

我覺得那是歸去,不是死亡。

水溶:《紅樓夢》中的四大謎團,連賈寶玉都未解,到底是誰的鍋?!

我曾經失去過一位小友,那年的她只有二十歲,讀紅樓,寫詩詞,穿漢服,仙女般人物。我眼看著她的父親捧著骨灰盒,我想,二十年前的產房門口,他或許就這樣捧著剛出生的女兒。

我曾經失去過一個兄弟,他大方豪爽,急公好義,和我有著多年的親情,相幫相扶,卻在某個日子毫無徵兆的猝然而去,長別人間。前一天還和他打電話約聚餐,後一天參加他的追悼會。

真的可以說走就走。

從那以後我懂得,沒有什麼是來日方長。

經歷過這些之後,再翻閱紅樓夢,一處兩處,千筆萬筆,都是無常。

書上也好,人間也罷,不過是生死二字。

以平常心,看無常事

讀紅樓夢,做明白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