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不能是一條“驚魂路”

“上學路”不能是一條“驚魂路”

【作者 郭元鵬】

安徽省池州市第六中學校門前的路口因為時常發生交通事故,一度被同學們稱為“碰撞口”。日前,池州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和未成年人檢察官對“碰撞口”進行“回頭看”,該校高一年級的曹楊同學對檢察官說,現在交通隱患已經排除,騎車上學時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上學路”變成了“驚魂路”,家長帶著孩子走到這兒都是膽戰心驚,都是冷汗直流。安徽省池州市第六中學校門前的路口因為時常發生交通事故。這種情況存在了很長時間。資料顯示,三年來,這個路口共發生85起交通事故,已造成重傷6人、輕傷41人的嚴重後果。雖然說,沒有造成生命死亡,但是依然是不能忽視的交通隱患。

如何破解“校門口交通事故頻發”現象!今年3月中旬,池州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湯駿進行了調研,對“校門口的事故資料”進行了分析,終於找到了“事故頻發”的原因:該地頻繁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校門口綠化帶上高約90cm的灌木叢阻擋了行車視線。灌木叢綠化帶將外側機動車道與學校門口的非機動車道分隔開,但由於綠化帶過高,導致非機動車道上的電瓶車及行人看不到外側馬路的通行情況,而外側馬路拐進學校的車輛也看不到非機動車道上車流人流的情況,形成“視覺盲區”,隱患由此埋下。

為此,檢察院發出了“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破解“校門口交通事故頻發”的問題,責令園林綠化部門整改綠化帶,並且兩邊都加裝了護欄。由此,“驚魂路”變成了“安全路”。

“校門口交通事故頻發”是一種現象。從宏觀上來說,現象的存在是有原因的,比如人流量較大,比如孩子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但是,從微觀上來說,也有其他因素。比如說,學校周邊道路的佈局不合理,不科學,不人性化。就像報道里說的這家學校附近道路,“綠化帶導致了視線盲區”。對於“校門口交通事故頻發”的現象,任何部門都沒有權力視而不見。

一個方面是,需要最佳化校園周邊道路的佈局,降低安全隱憂;一個方面是,可以多設計一些“高架通道”“地下通道”,給學生打造“安全通道”。在這方面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嘗試;一個方面,應該讓“校園周邊道路交警執勤引導”成為標準配置;一個方面,需要約束社會車輛的出行,在上小學高峰期形成“社會車輛”禮讓“上學出行”的良好風氣。

“校門口交通事故頻發”現象原因是複雜的。但是,即便解題再難,也需要有關部門多方解題,多方部門聯動起來,一起動腦筋想辦法,就能攻克“校門口交通事故頻發”的難題。

“上學路”不能是一條“驚魂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