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者眼中的舒爾茨:他的作品適合謄抄

翻譯者眼中的舒爾茨:他的作品適合謄抄

布魯諾·舒爾茨(1892-1942),波蘭籍猶太作家,死於納粹槍殺。生前職業是一箇中學圖畫教師,出版過《肉桂色鋪子》《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兩本小說集。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其寫作的巨大價值,被譽為與卡夫卡比肩的天才作家。

近20年來,陸源、楊向榮、施奇平、林蔚昀等人均翻譯過舒爾茨的作品,並向中國讀者推薦。今天筆者帶大家看看翻譯者眼中的舒爾茨。

布魯諾·舒爾茨是一位我深為喜愛的作家。三年前,首度閱讀這位大師,我便在札記中寫道:“舒爾茨的作品適合謄抄。”翻譯勞動可視為另一種謄抄,不過更具有創造性。實際上,翻譯《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的過程是一次悉心學習的過程。把布魯諾·舒爾茨的小說譯成中文的同時,我也把它們譯入了自己的內心。

在那篇札記中我還寫道:“布魯諾·舒爾茨往濃烈的意象調子裡摻入黑色,使之更加濃烈。從詞句上揣測,這位寫作《肉桂色鋪子》的大師應該是多麼孤獨啊。幻想學造詣的高峰與生活的孤獨,我們無法一邊追逐前者一邊又逃避後者,較好的局面是讓它們雜交,寫作者認領一切可能的收成。這是關於他如何度過一生的最重大抉擇。舒爾茨寫得很少,他既不像普魯斯特,也不像卡夫卡,但我想說天才終究不會埋沒。”

我始終相信,布魯諾·舒爾茨的作品會出現在一代代讀者的枕邊案頭,並由此進入文學史。這是因世人不斷閱讀而形成的鮮活文學史。

在另一篇虛構性短文裡,我談過布魯諾·舒爾茨對我本人造成的影響,或者說我認為應該如何向這位大師表達敬意:“為了防止越陷越深,為了不再去想那些句子,我不得不仿造一個布魯諾·舒爾茨的秋天,那種發育遲緩、百無聊賴、並不存在的絢爛秋天。這是一座浩大驚絕的地下迷宮,是一個用紙板、齒輪、繩索、發條、彈簧、滑軌與絞盤建構的冒牌秋天,可以隨處移動、轉手、販售。但它無法跟自己的原型相媲美,因為後者是無形無跡、根本不可捉摸的。應立即開始創作,永遠創作,舍此以外更無良方,讓我活下來並擺脫布魯諾·舒爾茨。”

我希望有志於寫作的年輕人都來讀一讀布魯諾·舒爾茨。

——陸源2019年《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

對布魯諾·舒爾茨的鐘情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外國文藝》上刊登的於默先生翻譯的幾篇他的小說。我記得當時是站在學校閱覽室書架過道里忽然看到《鳥》和《蟑螂》的,感覺標題都是小動物、小昆蟲。讀了片刻後,忘了是由於上課還是要幹別的什麼事兒,我匆匆離開閱覽室,從那以後就再沒有看過那本雜誌。但是此後,心裡不時惦念著那幾個標題怪怪的短篇。也許這種惦念意味著舒爾茨最終會跟我有關吧。後來,從菲利普·羅思的一本評論作家的書裡看到他對舒爾茨非常感興趣,曾專門打電話約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談論同是波蘭人的舒爾茨。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才發現這裡的舒爾茨就是我老惦記的那個舒爾茨。於是馬上找來舒爾茨的作品,幾乎不由分說就翻譯起來,也不計較能否發表。翻譯這本只有二十幾萬字的短篇小說集,陸續花了很長時間,反覆修改了多遍。但是,現在看來,無論修改多少遍,這個古怪大師總有一種抗拒我等凡人進入他的世界的神秘力量。我想,要跟他的這股神秘力量捉迷藏,需要無限地翻譯下去。

記得有位物理學家說過,宇宙要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古怪。這句話用在舒爾茨的小說上同樣適合:舒爾茨的作品要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古怪。這位足不出戶的短篇小說大師,在波蘭某個小城一幢帶店鋪的公寓樓裡營造著近乎想入非非的世界,在店鋪閣樓上安靜又焦慮地觀察和傾聽著萬物的細微動靜。在他的耳朵聽來,萬物的輕語即是喧譁,靜謐的蠕動聲中暗藏著世界的騷動。他試圖向我們揭開瑣事背後萬花筒般的奇妙境界。

——楊向榮2010年《鱷魚街》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大益文學

文學 | 品位 | 經典

大益文學微店二維碼

微訊號|taeteawenxueyuan

新浪微博|@大益文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