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拓跋燾一代雄主,統一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弒殺而死

前言:拓跋燾自幼聰明大度, 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親自率軍征戰,善用騎兵,輕騎奔襲 ,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 驅逐吐谷渾,統一中國北方。北逐柔然,驅敵萬里 ,南擊劉宋,"飲馬長江" 。堪稱一代雄主,為北魏王朝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大破柔然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

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燾繼位 ,成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為北魏太武帝。

不久,北魏北方的強敵柔然,就進攻北魏。柔然漢紇升蓋可汗大檀率領六萬騎兵攻入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殺燒搶掠,更是攻陷了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故都。

於是,拓跋燾怒不可遏,發起了反擊。

拓跋燾率少量騎兵,殺向柔然軍,陷入重圍,北魏軍拼死突圍,大敗柔然。

始光二年(425年),拓跋燾整頓兵馬,又率輕騎突襲柔然,大破柔然軍隊主力。

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燾分兵兩路,取道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和大娥山,大舉攻打柔然。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軍長途奔襲,出奇制勝,很快就抵達慄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俘虜敵軍甚眾。

從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的25年間,拓跋燾13次率軍進攻柔然,擊潰高句麗等柔然附屬部落,擴地千餘里,後設六鎮抵禦柔然入侵。終於使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矣”。

柔然從此,不敢再南下搶掠北魏邊城,向北遁逃。

拓跋燾輕騎突襲的戰術達到了如火純靑的地步。

五胡十六國:拓跋燾一代雄主,統一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弒殺而死

2.統一北方

延和元年(432年)後魏攻打北燕, 燕主馮弘送小女兒(即左昭儀馮氏)進宮和親。

延和二年(433年)魏朝又攻佔了宋、魏之間氐人楊氏建立的仇池國。

胡夏滅亡後,北涼向魏國稱藩,後魏封北涼國君沮渠蒙遜為涼王。太延二年(436年),魏軍攻克北燕國都和龍(今遼寧朝陽),北燕滅亡。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燾親征北涼,以南涼的最後一代君主禿髮傉檀之子禿髮破羌為嚮導,兵不血刃降服北涼諸鎮,國君沮渠牧犍在內外交困之下,帶文武百官面縛出降。北涼滅亡。

先後征服鄯善、龜茲等國,驅逐吐谷渾等。在當時的中國北方,都統一於北魏王朝的統治之下。

與南朝劉宋王朝鼎足而立。

五胡十六國:拓跋燾一代雄主,統一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弒殺而死

3.飲馬長江

此時,北魏和劉宋大家看對方都覺得是眼中釘,肉中刺,很是不爽。劍拔弩張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於是,神麚三年(430年),劉宋皇帝劉義隆北伐,魏朝將士王慧龍、韓延之、安頡等人率軍頑強抵抗,反擊宋軍,宋軍無力抵抗,北魏先後攻克金墉、洛陽、虎牢、滑臺等地。

劉義隆以失敗收場,好是丟人。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不,二十年都不晚。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南朝宋經過元嘉之治後,國力昌盛,使得劉義隆又覺得自己行了,建功立業,一統天下的時候到了。

於是同年七月,宋文帝劉義隆下詔北伐。

前期進展順利,奪取了濟州,進兵圍困滑臺。

但是到了十月,北魏拓跋燾準備反攻,先派猛將陸真突入重圍,安撫滑臺守軍,隨後,一舉擊潰了王玄謨所部 。

拓跋燾進兵東平,迫使劉宋軍隊放棄了濟州。拓跋燾命令諸將,可以不顧堅城在後,兵分五路,向南長驅直入,縱深穿插:拓跋仁從洛陽出兵直趨壽春,長孫真直趨馬頭,拓跋建直趨鍾離,拓跋那直趨下邳,拓跋燾親自率中路軍出東平,攻向鄒山 。

在魯郡太守崔邪利投降,拓跋譚殲滅了胡崇之等人的三座大營,又在一夜之間擊潰了臧質的大軍 。拓跋仁攻克了趙淮防守的懸瓠,擊破劉康祖所部,俘獲胡盛之、王羅漢等人 。

到了12月,拓跋燾抵達瓜步,拓跋仁抵達江西,拓跋那抵達廣陵。幾路大軍,幾乎是在同一天來到了長江的岸邊。

一路南下,劉宋的各州郡幾乎望風而降。

劉義隆騎虎難下,這下又重演了二十年前的一幕,失敗收場。

嚇得趕緊向拓跋燾求和。

拓跋燾自知還沒有實力一下子把劉宋給乾死,於是,順坡下驢,答應了求和。

拓跋燾飲馬長江,劉義隆至死也沒有再敢北伐了。

五胡十六國:拓跋燾一代雄主,統一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弒殺而死

4.錯殺崔浩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淵,小字桃簡,清河郡東武城(今河北故城縣)人。

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謀臣之一,為促進北魏統一北方做出重大貢獻。

屢次力排眾議,根據星象和人事判斷時機,輔佐太武帝滅亡胡夏、平定北涼各擊破柔然,解除了來自北方和西北地區的軍事威脅,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被拜太常卿,遷司徒,封東郡公。

崔浩是漢人,是拓跋燾很倚重的人,在他為官的幾十年間,得罪的鮮卑貴族不計其數。鮮卑貴族們恨得崔浩牙根癢癢,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終於,崔浩因為修史,出事了。

參與其事的著作令史閔湛、郗標建議把《國記》刊刻在石上,以彰直筆,同時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經》。

他們的建議被崔浩採納,太子拓跋晃也表示讚賞。於是,在天壇東三里處,營造了一個《國書》和《五經注》的碑林,方圓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萬才告完成。

由於《國記》秉筆直書,盡述拓跋氏的歷史,詳備而無所避諱,其中直書了拓跋氏一些不願人知的早期歷史。

而石碑樹立在通衢大路旁,鮮卑貴族看到後,無不憤怒,先後到拓跋燾面前告狀,指控崔浩有意暴揚國惡。

最終,拓跋燾判處崔浩斬立決。

在送往城南行刑時,“衛士數十人溲(撒尿)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鮮卑士兵,輪番在崔浩頭上撒尿,還嗷嗷叫,這聲音一直就沒有斷過,由此可見,鮮卑人是有多麼的恨崔浩。

同時,秘書郎吏以下也都被殺,而清河崔氏同族無論遠近,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被連坐滅族,被誅九族,實在是慘烈之至,史稱“國史之獄”。

五胡十六國:拓跋燾一代雄主,統一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弒殺而死

5.被宦官弒殺

拓跋燾,自十六歲登基為帝,一生征戰南北,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打敗了諸多的強敵,統一了北方。

這麼多的赫赫戰功,不免會使得拓跋燾飄飄然,剛愎自用,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人,想幹啥就幹啥,想咋幹就咋幹,隨心所欲,無所不用其極。

特別是殺害崔浩這件事情,確實是殘暴之至。

拓跋燾所倚重的宦官,中常侍宗愛,因為與太子拓跋晃不和,用計害死了他。

眼看著拓跋燾日益殘暴,宗愛害怕遲早會東窗事發,會被拓跋燾殺死。

於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精神,宗愛發揮到了極致。

先下手為強,把雄武偉大的拓跋燾給乾死了。

就這麼地,拓跋燾征戰四方几十年,沒有死在戰場上,反而死在了一個小小的宦官手上,著實可惜 ,可悲,可嘆又可憐。

五胡十六國:拓跋燾一代雄主,統一北方,最終卻被宦官弒殺而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