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買兩座礦,只為進軍鋰電行業,盛訊達玩得轉嗎?

近日,斯諾威股權拍賣如火如荼,直到11月29日,斯諾威股權拍賣進入第三輪,此輪起拍價為6億元,不久報價達到8億元。斯諾威股權拍賣吸引了協鑫能科、盛新鋰能(002240。SZ)、天華超淨(300390。SZ)等上市公司的競逐,引發市場關注。斯諾威的搶手,是因為它擁有大中型鋰輝石礦。本文的主角是另一家上市公司盛訊達(300518。SZ),其以800萬元的價格收購宇瑞科技80%的股權,從而獲得兩座鋰礦48%的權益。

早在11月3日,盛訊達新設立全資子公司海南盛潔華韜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涉及電池製造等業務。對此,監管發函詢問其是否存在主營業務變更的情況。然而,不管是從資金成本還是技術門檻來說,在鋰電行業毫無積累的盛訊達要藉此跨界進軍鋰電池行業並非易事。

800萬買倆礦

近日,盛訊達釋出公告稱,盛訊達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濟南駿華新能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駿華新能源”)手裡的宇瑞科技80%股權,交易價格800萬元,並向宇瑞科技增資1。47億元。

資料顯示,宇瑞科技成立於2021年11月,由兩名自然人趙乾、黃利共同出資600萬元設立。2022年2月,其註冊資本由600萬元增加至3600萬元,其中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簡稱“瑞福鋰業”)新增認繳出資1836萬元,持股51%。今年9月-11月,經過多次股權轉讓,駿華新能源獲得宇瑞科技80%股權,瑞福鋰業持有宇瑞科技20%股權。

駿華新能源是盛訊達實控人吳成華控制的企業,透過股權穿透可知,駿華新能源還持有瑞福鋰業42。033%的股權。

今年8月,盛訊達大股東、原實控人陳湧銳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6。22%股權轉讓給嘉興嘉潔成祥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潔成祥”),交易價格為3。87億元,還將22。56%表決權委託給嘉潔成祥行使。上述交易完成後,嘉潔成祥合計控制盛訊達28。78%股份表決權,其實際控制人也變更為吳成華。在入主盛訊達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吳成華透過駿華新能源逐步收購宇瑞科技,並在取得宇瑞科技80%股份不到半個月,便轉手賣給盛訊達。

2021年,宇瑞科技資產總額7855。66萬元,負債總額為8152。96萬元,股東權益為-297。31萬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宇瑞科技資產總額達到5。78億元,負債總額達4。2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股東權益為575。93萬元,而其淨資產評估價值卻達到1063。61萬元,較宇瑞科技合併報表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賬面價值整體增值84。68%。

今年2022年3月和2022年6月,宇瑞科技分別競拍取得三門峽金渠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光宇礦業49%股權和11%股權,兩次交易對價分別為1。7億和3806萬元,合計2。08億元。彼時,宇瑞科技並未實際經營,資金從何而來的不得而知。

光宇礦業持有河南省盧氏縣官坡鎮蔡家鋰礦和南陽山鋰礦100%權益,收購宇瑞科技80%股權後,盛訊達間接持有蔡家鋰礦和南陽山鋰礦48%權益。本次交易完成後,盛訊達間接持有蔡家鋰礦和南陽山鋰礦48%權益。

也就是說,盛訊達“花了800萬元買了兩座鋰礦”。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交易完成後,盛訊達將向宇瑞科技增資的1。47億元。以此計算,本次交易盛訊達所花費的成本大約在1。55億元。溢價收購的背後,是為了宇瑞科技旗下的兩座鋰礦。

800萬買倆礦

據悉,蔡家鋰礦保有礦石儲量274。09萬噸,保有氧化鋰資源量19766。9噸,平均品位1。13%;南陽山鋰礦保有礦石儲量29。12萬噸,保有氧化鋰資源量3280。26噸,平均品位僅0。009%。自獲得採礦權以來,蔡家鋰礦和南陽山鋰礦至今還未正式開採,目前蔡家鋰礦和南陽山鋰礦持有的《採礦許可證》已到期。

盛訊達在公告中表示,蔡家鋰礦預計投產時間為2023年6月,達產後預計年產鋰精礦3。18萬噸。不過,有專家認為,上述兩座礦的品位太低,開採難度比較大,且總量不多,價值較低。

盛訊達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透過佈局鋰礦資源切入新能源產業上游核心領域。今年11月3日,盛訊達新設立全資子公司海南盛潔華韜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涉及電池製造等業務。對此,深交所發函詢問其是否存在主營業務變更的情況。

然而,要就此跨界鋰電池行業,並非易事。2021年12月1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釋出了《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1年本)》,該檔案指出,企業應具備以下條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註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鋰離子電池行業相關產品的獨立生產、銷售和服務能力;研發經費不低於當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3%,鼓勵企業取得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主要產品具有技術發明專利;申報時上一年實際產量不低於當年實際產能的50%。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告訴鈦媒體APP,不管是鋰礦開採還是鋰電池製造,大致都要符合上述條件。“盛訊達要涉足鋰電池製造,估計還要收購一家電池廠,收購之後要消化吸收,轉化成自身能力。”

鈦媒體APP對比部分鋰礦企業發現,不管是體量還是資金實力,盛訊達都難以和鋰電行業內的企業匹敵。

對於跨界進軍鋰電行業,墨柯表示,目前行業技術總體呈現發散狀態,門檻越來越低,但這也意味著,如果技術有特點別人很難抄襲的話,能享受到的技術紅利也會很凸顯。鋰礦和鋰電行業對資金的要求很高,但最大的困難是市場,若是沒有願意買單的客戶,《規範條件》要求的產量和產能的50%就很難實現。(

跨界鋰電行業 盛訊達玩得轉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