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臺 |第 8 7 1 期

記者 李尚 文/圖

再有不到半個月就過年了

回憶起兒時過年最難忘的事

很多人會提到皮影戲

在過去資訊匱乏的年代

皮影戲給多少人帶去了歡樂

在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的今天

寧夏

藝人王紹西還堅持著這門老手藝

他希望

這演繹永不散場

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王紹西展示自己做的人物皮影。

從學藝到傳藝

王紹西有個小箱子,裡面是師父留給他的“寶貝”——40多個人物皮影和100多個頭像皮影。這些皮影品相併不很好,有的因為太薄已經卷起來了。王紹西視它們為“寶貝”,是因為它們經歷了太多。

上世紀60年代,許多民間藝術的發展都陷入停滯,王紹西的師父也不再表演皮影戲,皮影有一部分毀掉了,一部分用油紙包好,埋在地下。改革開放後,這些皮影重見天日,師父又帶著皮影走街串巷去表演,所到之處,大人小孩都來圍觀,一片歡聲笑語。王紹西就是那時被皮影戲吸引。

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師父留下的老皮影人頭像。

1979年,11歲的王紹西開始學藝,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王紹西嗓子好,愛唱,還學過二胡,人又懂事,師父這才將他長期留在身邊。

王紹西16歲的時候,皮影戲還是很受歡迎,表演的機會多,賺的錢也多,他曾用幾個月時間賺了300塊錢,家人很高興,希望他以後能靠演皮影戲“混個吃喝”,而王紹西沒想到,後來他竟成了這門藝術為數不多的傳承人。

可是,傳承遠比“混吃喝”要難。

皮影戲就是昔日的“動畫”

過去皮影的製作、表演、伴奏等沒有明確分工,要學,就儘可能都學好。“因為喜歡,就學得認真。我本來不會唱秦腔,練了兩三個月二胡把調拉會後,自然就會唱了。”王紹西說,那時他不僅學演奏,還練唱功、寫劇本,但最喜歡的,還是皮影表演。

上週四,在銀川文化園文化藝術博覽中心非遺館裡,王紹西表演了皮影戲《武松打虎》。他坐在幕後,雙手嫻熟地操控著皮影,影布前面,一人一虎,你追我趕,上下翻騰,熱鬧非凡。

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王紹西的皮影人物。

“皮影戲就像現在的動畫片,什麼都能演出來。無論神仙妖獸、奇山異水這些現實世界中沒有的東西,還是飛天遁地、點石成金的奇效,都能展現出來。”王紹西說,能演出這些奇幻絢麗的場景,表演功夫得到位。

表演皮影不僅靠雙手操控,還得兼顧旁白、唱腔,並配合伴奏。如果沒有勤學苦練,是很難做到的。而光配合得好還不夠,演武戲的時候,手裡動作要緊鑼密鼓,流水行雲;演文戲,得把人物或悲傷,或高興,或激昂,或纏綿的情感表現出來,這樣才能聲情並茂,扣人心絃。

“動”可表演,“靜”可觀賞

學皮影戲,光學戲,不學制做皮影可不行。王紹西製作的皮影中,有一套唐僧師徒四人的皮影,因為做得精細,他自己很是喜歡。仔細看這套皮影,輪廓線條流暢,紋理雕刻處較多,每個人神態都不同,唐僧平靜祥和,孫悟空則顯得急躁威武,豬八戒一臉“小傲嬌”,沙僧又兇又愣。

他介紹,好的皮影得用上好的小公牛皮製作,薄厚適中,堅韌柔軟,皮料刮淨晾乾後,顏色透明,做出的皮影效果好。

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皮影人物孫悟空。

經過淨皮、熟皮等工序後,接著就在皮上繪圖了。王紹西說,如今印表機可以直接打出圖樣,很方便。但在過去,人們是把圖樣放在皮料下,用煤油燈的煤煙,將圖樣“燻”到皮料上,再用筆勾出來的。繪製好圖樣,用不同的刀具將皮影刻出來後,就該著色了。著色一般用的顏料不調和,因此色彩純正豔麗,這也是皮影的一個特點。之後還要經過“出水”,也就是將它熨平,才能組裝關節開始表演。

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四福同堂》作品

除了表演之用,王紹西偶爾也會設計一些圖樣,做成工藝品。在他家牆上,就掛著一幅皮影《四福同堂》。上面是四個圓頭圓腦的娃娃,每個娃娃懷裡都抱著一個花瓶,裡面是不同的花朵,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季。“即便不表演,單是靜靜欣賞這些皮影,也是很美好的。”

希望來一場過癮的演出

非遺館裡那場《武松打虎》表演結束後,王紹西將皮影仔仔細細收起來。40多年的從藝生涯,他對這些摺子戲的表演已經很嫻熟了。“現在愛看皮影戲的人少了,能聽懂秦腔的人也少了,就是每次在老年大學表演,還有一些人喜歡。”

王紹西說,平時表演摺子戲,很短,還沒過癮就結束了,他特別希望演一場本戲,三個小時,那才叫一個酣暢淋漓。只是很難有機會,這也是他作為傳承人,內心的一點遺憾。

寧夏藝人王紹西:從學藝到傳藝,一個小箱子裡有著40多個人物皮影品

▲演出之前

而說到傳承,皮影製作以及皮影戲表演,也只是這一領域中的一部分,他說,過去和師父一起演皮影戲的時候,還有更多有意思的內容,現在展現不出來。王紹西說,比如前前後後的“過場”,就很有儀式感。記得以前到人村裡或者家裡,得先來一段說唱。比如“香在爐中蠟在臺,花在瓶中四季開。一年四季生祥瑞,保佑一家人安康。”就是進人家裡該說的吉祥話。

“這樣的話可多了,我給你講上一天都講不完。”王紹西說。他滔滔不絕的講述中,似乎有一份懷念。

編輯|劉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