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歡迎閱讀書畫聯盟內容

記得關注我們噢

免責宣告:圖文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平臺釋出僅限服務於書畫愛好者,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及時刪除、更改!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潘天壽 畫語錄

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

——《聽天閣畫談隨筆》

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個人風格,要有獨創性。

——1965年對輯者語

世界的繪畫可分為東西兩大統系,中國傳統繪畫是東方統系的代表。

——1957年《談談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每一個國家民族,應有自己獨立的文藝,以為國家民族的光輝。民族繪畫的發展,對培養民族獨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觀念,是有重要意義的。

——1959年《談談祖國目前的國畫情況》

民族遺產,是發展我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化的因素。因為我們的現實主義,是中國民族的現實主義。

——1955年在文藝思想討論會上的發言提綱

揚長避短。若以己之短、步趨人之長,久之,恐失己之長耳。民族藝術之前途,不可不注意於此。

——讀《孫子兵法》眉批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蓋吾國文字之組織,以線為主,線以骨氣為質。由一筆而至千萬筆,必須一氣呵成,隔行不斷,密密疏疏,相就相讓,相輔相成,如行雲之飄渺於太空,流水之流行於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氣行也。氣之氤氳於天地,氣之氤氳於筆墨,一也。

故知畫者,必知書。

——《聽天閣畫談隨筆》

中國人從事中畫,如一意摹擬古人,無絲毫推陳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孫。中國人從事西畫,如一意摹擬西人,無點滴之自己特點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隸。兩者雖情形不同,而流弊則一。

——《聽天閣畫談隨筆》

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蘊蓄於胸中,為學必盡其極,為事必得其全,旁及藝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極。

——《聽天閣畫談隨筆》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藝術為人類精神之結晶,又為人類精神之食糧。

——論畫殘稿

藝事可求師於千年百世之前,可求知於千年百世之後。

——論畫殘稿

美有如火之熱情,美有冷靜之頭腦,美有冰雪之聰明,美有自由之規律,美有無邊之真誠,美有極端之善意,美有至樂之境域。

——論畫殘稿

無靈感,即無創造。無技巧,即無繪畫。故靈感為繪畫之靈魂,技巧為繪畫之父母。然須以氣血執行而生存之,氣血者何?思想意識是也。畫事須勇於“不敢”之敢。

——《聽天閣畫談隨筆》

藝術之常,源於人心之常;藝術之變,發於人心之變。常其不能不常,變其不能不變,是為有識。常變之道,終歸於自然也。

——論畫殘稿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畫事源於古,通於今,審於物,發於學問品德,輒能不落凡近矣。

——論畫殘稿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做人之道,亦是治學作畫之道。

——《聽天閣畫談隨筆》

名利之心,不應不死,學術之心,不應不活。名利,私慾也,用心死,人性長矣。畫事,學術也,用心活,畫亦活矣。

——《聽天閣畫談隨筆》

中國畫以意境、氣韻、格調為最高境地。

——1961年中國畫講座

藝術有其真、善、美之最高境地,然此全從真實之現有世界而來。故不通世務、不明人情物理者,不能踏入其堂奧。

——論畫殘稿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作大畫亦然。反之作小幅,須有治大國之精神。

——《聽天閣畫談隨筆》

治學,一勤勉,二終身不輟,三志趣高遠,四著眼須空闊,五虛心以求多見多聞,六有獨立精神而不依賴,七做人態度要樂觀向前。

——1943年5月致國立藝專學生信

野戰,須以霸悍之筆出之。

——題《墨竹》

畫須有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諦。

——《聽天閣畫談隨筆》

畫事難於用繁,尤難於用簡。簡之可貴,在於純煉。須老辣慎密、跡簡意遠,方為上品。

——論畫殘稿

筆墨取於物,發於心;為物之象,心之跡。

——論畫殘稿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溼筆取韻,枯筆取氣。然太溼則無筆,太枯則無墨。

——《聽天閣畫談隨筆》

吾國繪畫,以筆線為間架,故以線為骨。骨須有骨氣;骨氣者,骨之質也,以此為表達物件內在生生活力之基礎也。故張愛賓雲:“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

——《聽天閣畫談隨筆》

用筆忌浮滑。浮乃飄忽不遒,滑乃柔弱無力,須筆端有金剛杵乃佳。

——論畫殘稿

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

——論畫殘稿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舍取,必須合於理法,故曰:舍取不由人也。舍取,必須出於畫人之藝心,故曰:舍取可由人也。懂得此意,然後可以談寫生,談佈置。

——《聽天閣畫談隨筆》

置陳佈勢,要得畫內之景,兼要得畫外之景。然得畫內之景易,得畫外之景難。多讀書多行路,多看古名作,自能有得。

——《聽天閣畫談隨筆》

畫事之用筆,起於一點,雖形體細小,須慎重從事,嚴肅下筆,使在畫面上增一點不得,少一點不成,乃佳。

——《聽天閣畫談隨筆》

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與情,畫中之靈魂也,得之則活。

——《聽天閣畫談隨筆》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毛筆畫,筆到易,意到難。指頭畫,意到易,指到難。故指頭畫,須注意於意到指不到之間。

——《聽天閣畫談隨筆》

東方繪畫之基礎,在哲理;西方繪畫之基礎,在科學;根本處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極則。

——1936年《域外繪畫流入中土考略》

藝術與科學不同。藝術在求各民族各個人特殊精神與特殊情趣之貢獻,科學在求全人類共同應用效能之增進。

——論畫殘稿

學術須先研究而後批評,方不失批評之價值。近時風氣,專喜批評,不加研究,是學術精神頹廢之表徵。

——論畫殘稿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練筆在課堂,取材在自然,立意在心上(思想)。

——轉引自1980年5月28日《人民日報》

荒山亂石間,幾枝野草,數朵閒花,即是吾輩無上粉本。

——《聽天閣畫談隨筆》

做人一定要老實,實事求是。但畫畫不能太老實,否則就沒有藝術性。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語

畫畫要用眼,又要用心。西畫用眼多,中畫用心多。

——20世紀40年代對國立藝專學生語

誰有創造,誰就能在歷史上佔一席之地;誰沒有創造,誰就會被歷史淘汰。所以,你們不要以學像我為滿足。

——20世紀40年代對學生語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我這一輩子,是個教書匠,畫畫只是副業。

——對輯者語

要記住: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20世紀40年代在國立藝專對學生語

古人云:藝者,德之華。藝專學生,一須求技巧學問之長進,二須求道德人格之建立,方可望成一真正之藝術家。

——1947年對國立藝專學生語

畫貴自立。

——論畫殘稿

畫宜有清峻之氣,古樸之風,天真之美,自然之神,雍容華貴而入大雅之堂;不可有躁氣、土氣、作氣、甜俗之氣。

——20世紀40年代在國立藝專對學生語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既貴有所承,亦貴能跋扈。

——《潘天壽詩存·論詩》

藝術是自我,亦是他我。

——論畫殘稿

畫格,即人格之投影。故傳雲: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論畫殘稿

畫事不須三絕而須四全。四全者,詩、書、畫、印是也。

——《聽天閣畫談隨筆》

文與可畫竹,胸中先有成竹,治印亦須胸中先有成印。

——1945年《治印叢談》稿

不讀書,不瞭解中國文化,就不知道什麼是中國畫傳統。

——1961年4月在“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會議”上的發言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從根本上來講,藝術家仍然要憑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來作畫,不作造化的奴隸,而要造化在心,變化在手,能察自然變化之神奇,有化天地萬物之手段。

——轉引自1981年《新美術》第一期

畫事須有高尚之品德,宏遠之抱負,超越之見識,厚重淵博之學問,廣闊深入之生活,然後能登峰造極。

——《聽天閣畫談隨筆》

山無雲不靈,山無石不奇,山無樹不秀,山無水不活。

——《聽天閣畫談隨筆》

各民族、各地域、各流派之藝術,有同有不同。同者,人類之本性、藝術之本質;不同者,環境之相異、傳習之相殊。故藝事,須在同中求不同,不同間求同。

——論畫殘稿

潘天壽:民族的藝術,是振興民族精神之結晶《聽天閣畫談隨筆》

(提示:點選小程式進入畫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