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物道君語:

古建築之美,不應只有仰望。

傳統文化的美好,當在生活之中。

/

你一定沒有見過這樣的玩具。

一塊塊奇形怪狀的木頭,眨眼之間,環環相扣,變成一方斗拱,挺拔身姿,簷角俊雅,不需要一顆釘、一滴膠,它就能堅固不摧。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你一定不知道它“來自”佛光寺東大殿。

那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唐朝建築,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曾仰望過、記錄過的地方,“中國古典建築中的斗拱藝術在佛光寺發揮得登峰造極。”

它,叫做斗拱積木。創造它的人,叫劉文輝。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劉文輝是山西人。

都說“地下文明看陝西,地上文明看山西”,山西,因四面天險,交通不便的緣故,反而躲避了無數戰火。那些隱匿在崇山峻嶺間的建築,也幸運地留存下來,比如佛光寺、南禪寺、應縣木塔等等。

雖然從小常常見到,但劉文輝坦言,自己真正開始懂得古建築之美,卻是年近不惑時。那一年,他剛辭去外企高管的工作,想要做傳統文化的事情,卻苦於不知要做什麼。索性獨自一人,揹著書包和乾糧,在佛光寺呆了整整一天。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陽光透過高大的樹木,照映在早已斑駁的木柱、匾額、屋簷上。他端詳林徽因先生合影過的雕像,仰望梁思成先生描述過的斗拱結構,如大鵬展翅,“縱橫恣意”。

千年的歲月轉眼即逝,建築卻靜默如詩,歷久彌新。這一切,緣於斗拱結構,它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靈魂。

斗拱,分成鬥、升、拱、翹、昂幾部分。結構上,斗拱在柱頭和梁枋之間,承上啟下,以一種優雅的姿態,解決了複雜的力學問題。

造型上,它體現著榫卯結構,在層層堆疊,嚴絲合縫中,能起到減震作用。同時,斗拱的向外挑出,既讓主體建築免受雨水侵襲,又為整體建築平添一絲英氣雄渾。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望著東大殿,劉文輝忍不住感嘆:“你看,這屋頂的斜坡就像大樹的樹冠到樹梢那一段,古人造物真的太厲害了。”

斗拱,取自山川草木之間。它本是山中的木,古人不忘其根本,依著山的弧度,做成了建築的屋頂,照著鳥的模樣,做出了展翅高飛的斗拱。

因為有了這樣的斗拱結構,中國的建築才能經風雨而不倒,歷霜雪而不改,因為古人追求從一而終。若是遭遇燒燬、雷劈等災難,亦是重返自然,因為在古人看來,木頭是會呼吸的,萬物皆有生命。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 東大殿樑架(圖:李乾朗《穿牆透壁》)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 梁思成所繪東大殿斷面圖,可見樑架結構(圖:梁思成《影象中國建築史》)

站在殿門前,劉文輝突然感覺到了什麼。寺廟落成之時,是不是也有人這般仰望過?

那一個個如鷹擊長空的斗拱,彷彿緊緊扣住了那個時代的脈搏。沿著木心的掌紋,彷彿聞得見千年前的氣息,望見盛唐,她的大氣自信,開放包容。

那一刻,劉文輝知道自己來對了。他開始尋見那個答案,那個通向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樑,興許便是這一生值得的熱愛。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或許有人會問,古建築雖美,但離今天的我們是不是太遠了?

這正是劉文輝想解決的問題:要讓古建築也可以把玩,斗拱是它的靈魂,那能不能把斗拱做成玩具呢?

於是,他開始著手倒騰積木玩具。他和團隊翻閱典籍,現場考察,拍照分析、畫圖設計,測試調整,前前後後,花了大半年時間,他才做出了第一個佛光寺東大殿斗拱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劉文輝說,做積木可不是簡單的復原建築。在做宋式六輔作補間斗拱時,一開始是跟著梁思成先生的畫稿來設計,但是做出來後,它總是前重後輕,站不穩。

有人說直接加個立柱,但劉文輝認為不可以,那就破壞了斗拱的審美語言了。後來他幾番測試,將一塊木構件改成了金屬才解決問題。

因為,梁思成先生曾說:“中國建築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每一個斗拱對應著一個建築,每一個建築留存著一個時代的審美,不可糊弄了事。

唐朝大國風範,追求簡潔大氣,雄健恢宏的美。它的體積往往最大,但也最飄逸。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 唐代佛光寺柱頭斗拱積木

宋人不愛奢華,他們追求極致與內心的感受,因而做出來的斗拱結構更小,弧度更彎,曲線更多,卻自有一股優雅之氣。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 宋式四鋪作插昂補間斗拱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 宋式六輔作補間斗拱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多用磚牆,斗拱結構的作用變弱了,但裝飾感更強了,色彩愈發豐富。那時候,越是高階的建築,越是精緻繁複。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 清式三踩斗栱積木紫禁版

有人說,建築是大地上凝固的詩篇。就像中國古建築,僅憑一方斗拱,便凝結了每一個時代的審美與氣質,滄海桑田,從容不改。

不禁明白了為何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冒著戰火紛飛,也要翻山越嶺地尋找現存的唐代建築。不僅是為了證明,更是為了看見,看見一種悠遠而古老的美,它深藏在我們的文化基因裡,你看見了,它便甦醒了。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對劉文輝來說,佛光寺也有著特別的含義。他從那裡開啟了自己的榫卯之旅,每年都要去一次。

去年的冬天,是他第五次“回去”了。山裡如結了一層薄薄的霜,蕭瑟孤肅。

那時的他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心中卻無限忐忑。到了山門時,他很想一個箭步衝到東大殿,卻不知為何,又緩下腳步。

寺中安靜,只聽得見鞋底與青石板路摩擦的聲音,他在院子裡來回踱步,走了一個多小時,遲遲不敢靠近那座大殿。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那一刻,他宛如回到了十八九歲的少年要去初戀女友,又興奮又緊張。

我問他為什麼,他看了看窗外,眼神彷彿又穿越到了某個遙遠的下午。“當你做一件事情越久,瞭解得越深,越有敬畏感,越會尊重它,越渴望愛護它。”

有些美,不得不讓人俯首稱臣。但傳統之美,亦不能只有高高在上。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講究知行合一。就像這斗拱之美,我們亦可年年去瞻仰,但除了驚歎好美,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呢?

劉文輝給了一個答案,他把古建築拆解成一個又一個斗拱,一座又一座宮殿。他說:“要讓每一箇中國人都學會造房子。”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

一生未必會去一次佛光寺這些古建築。

但是,我們在拼裝每一塊積木的過程,

就像一場穿牆透壁的旅行。

遊玩之中,去看見、去觸碰、去思考

古人造物的智慧與巧思,

去感受什麼是歷久彌新的美。

他40歲時辭去外企高管工作,玩起了古建築積木

文字為物道原創,部分圖片由「晚峰書屋」授權提供,轉載請聯絡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