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2021年7月24日,“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6期“希望的田野”演講現場,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吳吉明帶來演講:《更有溫度的鄉土建築》。

大家好,我叫吳吉明,是一名建築師,同時也非常喜歡攝影與旅遊。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演講嘉賓吳吉明:《更有溫度的鄉土建築》 | 拍攝:Vphoto

我去過很多地方,把鄉村的美麗記錄下來。我分享鄉村帶給我的感動,也從中汲取靈感。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江南水鄉 | 吳吉明攝

這張圖是非常經典的中國江南鄉村,粉牆黛瓦,綠意瑩瑩,居民們悠閒而自在。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嚴田古樟 | 吳吉明攝

鄉村也是

孕育生命與希望的所在

。比如婺源嚴田水口的這棵古樟樹就令人印象深刻,它好像就是電影《阿凡達》中的那棵生命大樹一樣,成為了村落的圖騰,也成為了鄉民們聚集與交流的所在。

各個地方的鄉村都有不同的特點。中國的寶島臺灣池上村,盛產稻米,漫山遍野的稻田成為了這裡最美麗的風景線;美國加利福尼亞,這裡的田園式生活也非常令人嚮往;而日本的白川鄉,由於這裡鄉村和自然有機融合,1995年就成為了世界的文化遺產。

今天,我想從我非常喜歡的中國的土房子開始講起。

根生土長

著名的作家林語堂這麼描述中國的建築:“中國建築的基本精神是平和與知足,這種精神不像西歐哥特式建築那樣直指蒼天,而是懷抱大地自得其樂。”

中國土房子至今還保留著一種更原始的形態,這就是來自陝州的地坑院。一般來說,我們的建築往往都是向上建造,而地坑院卻是相反,這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負建築,它向下建造,完美地融入大地。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陝州地坑院 | 土上建築

地坑院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活化石,因為這種形式早在6000年前中國的仰韶文化中就已經出現。

除此之外,地坑院的建造也是

低碳建築的典範

。和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相比,地坑院的建造過程中所產生的能耗,只有現在傳統建築的3-8%,是不是很厲害?

對外界溫度變化的有效調節也是生土建築的諸多優點之一,它可以很好地平衡每天的溫度,讓室內達到一個非常舒適的條件。

但生土建築也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現在它的力學效能還有待提升,也就是說它並不結實,相對不抗震,也很難抵禦近期這樣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威脅。所以這就需要建築師用科學方法來改善,把不同的材料,化為一種更完整的、堅固的新個體。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傳統生土材料研究 | 土上建築

講到中國的生土建築,不得不講到北京建築大學的穆鈞老師。他做了很多有趣的生土專案,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就是其中一個。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2009國際建築獎中國專案 | 英國皇家建築學會

2009年,這個專案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的國際建築大獎。這個獎非常有含金量,當年同時獲得這個獎的中國專案還有:水立方、鳥巢、北京南站、首都機場T3航站樓以及臺灣省的慶福船運大廈。

在這些耀眼的地標專案之中,這個小小的土房子是不是顯得非常特別?

這個專案完全由鄉民用自然的方式建造而成,它的造價只是傳統建築的2/3。更重要的是這專案非常節能環保,當地冬季極端氣溫可以達到零下12度,而這個房子不用任何的外部能源,只靠裡面人的自然發熱,就能達到一個非常舒適的內部環境。

汶川地震之後,很多房子需要重建,但鄉村的道路非常崎嶇,經濟條件也不好,如何建設好鄉村面臨很多困難、挑戰。於是穆老師和他的團隊又來到了鄉村,幫助大家建造房子。

他們與鄉民們一同研發出了一種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安全效能,並簡易經濟的新型的建造技術。他們精細化了傳統夯土建築中土質結構的配比,同時他們在夯土體系中加入了更多的纖維材料並利用當地特產的毛竹作為結構主體的拉結。他們以傳統技藝中的糯米漿的使用為啟發。利用當地特有的石灰進行配比,以彌合傳統夯土建築中的細小縫隙。此外更精準的用水比例,更現代化工具的引入也使得這些房子變得更加的結實,也能更好的抗擊來自自然的威脅。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馬鞍橋重建 | 土上建築

穆老師是生土建築的專家,做了很多房子,也成為了中國現代生土建築的推廣大使。他和他的團隊在十幾年中,在中國的大地上做了200多個建設性的專案,非常難得。同時,他也讓中國土房子名揚世界,讓大家知道中國的土房子也可以這麼漂亮,這麼優雅。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馬岔村活動中心 | 土上建築

在穆老師的代表作中,還有很多土味十足但非常有趣的房子,馬岔村民的活動中心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它是經典的土房子,午後陽光瀉下,土房子裡暖意洋洋的,所有的小朋友們可以在這陽光下嬉戲玩耍,百姓們都覺得特別好、美的很。

雖然生土建築有很多優點,但在當地人的理解中,房子還是貼瓷磚才好,於是他們也會好奇地問:“穆老師,這房子啥時候可以貼瓷磚?”

我覺得,房子蓋得好是一方面,溝通也很重要。很高興的是,最終所有實驗專案還是土房子。這些沒有貼瓷磚的土房子並不妨礙村民們對它的喜愛,大家在這裡交流暢談,享受著純樸而土土的快樂。土房子當成了村民最愛的樂園。

老村新生

講完穆老師的土房子,下一個故事我想講老村新生。這個故事中我們將談論鄉村老齡化之後所不得不面臨的後續發展問題。

下圖是安徽省績溪縣的尚村,就像很多老村一樣,這樣破敗的場景並不罕見:隨著人口的流失、老齡化,鄉村很多房子沒有人住,就坍塌了。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曾經破敗的尚村 | 素樸建築

我國很多鄉村正經歷著老齡化、退化的過程。產業結構單一,人口外流嚴重,我們的古村落由於自然與人為的因素正面臨損毀老化與被遺棄。鄉村變得消極沒有活力。如何提升活力?這就需要專業的人員介入。

清華大學的宋曄皓老師是中國生態建築的核心專家,他對尚村進行了很深入的調研,他發現在鄉村缺乏活力和公共交流的空間,於是他決定先從村內現有的一片廢棄地開始他們的改變。宋老師要給大家搭建一個公共交流的竹蓬。

但宋老師並不是直接送給大家一個竹蓬。他把所有的村民叫到這片廢墟,和大家一起對現場進行了整理,他們挖出了很多非常好的老磚、老瓦、老木頭。這些老物件,成為了未來建設很重要的基礎與源泉。

有趣的是宋老師用了很現代化的手段來建造竹蓬,當農民看到一些現代化工具時,非常好奇:“竟然蓋房子還能這麼幹?”

所以,很多的老工匠、老藝人們也都湊了過來,大家都說我們這些本事是不是也能派上用處。工匠們由原來的觀望變成了積極的參與,

蓋竹蓬成為了每一個人的工作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本土材料蒐集與傳統建造工藝 | 素樸建築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村民參與建造與運營 | 素樸建築

建完以後的竹蓬非常漂亮、非常現代,也成為了當地發展的一個新起點,以此為契機推動了尚村經濟合作社的建立,它將村民團結凝聚在了一起,這也為村裡後續更多的建設樹立了樣板。

竹蓬有很多功能,前面的門樓是原來老宅留下的,沒有拆除。這個門樓正好把竹蓬分成內外兩部分,外頭很熱鬧,緊靠馬路,平常村民們可以在這唱唱卡拉OK、聊聊天,給地區帶來很大的活力。而門樓之內的空間則相對私密,這裡成為了鄉民們議事、堂會的最佳所在。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尚村竹棚 | 素樸建築

一個小小的竹蓬,就能給鄉民帶來無限的機會與可能,各種各樣的角度,各種各樣的空間,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老村新生的變化。

寶貴的石花花

講完宋老師的尚村竹蓬,我想分享另一個農民匠人“變廢為寶”的故事。他是農民,卻將建築垃圾變成了最時尚最漂亮的一種藝術品,他就是我們行業裡的寶貴大叔。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寶貴大叔(左一)和村民 | 寶貴石藝

圖裡的這個人叫張寶貴,1987年的時候,他帶領30多位農民來到了京北一個叫奤夿(hǎbā)屯的地方。一群農民開啟了他們的新營生。

在這裡那些只會拿鋤頭,捏窩頭的手,搞起了石花花。這是一種將破舊的建築垃圾粉碎後再粘合成型的新型工藝。其成品可以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外表面裝飾。

但這種技術沒有任何先例,沒人知道怎麼做,於是寶貴大叔便帶著農民們自己一遍遍地試、一遍遍地做。寶貴大叔信任建築師,也配合建築師進行各種各樣的研發。建築師們很喜歡他的東西,不斷提各種各樣的要求與設想,建築師與農民匠人們不斷溝通、不斷地在探討中前行。

就這樣,一個農民寶貴,帶著一群農民,造就了一個新的低碳再造石帝國。

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從寶貴大叔的實踐中看到自然的影子,看到社會的影子。在與建築師不斷的磨合與交流之中,農民寶貴大叔成為了行業中的“哲學家”。

他說:建築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它像莊稼一樣從土裡生長而來,細胞在分裂和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阻力,會形成各種各樣的變化,其中免不了轉折起伏,或者我們叫它妥協與包容,從中我們可以感到很強的張力與生命力,這種張力和生命力是自然的、是社會的。

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從寶貴的實踐中看到自然的影子,看到社會的影子。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西侯度遺址 | 曹百強攝

寶貴大叔和很多著名的建築師都有過合作。這其中有院士也有行業大家:吳良鏞院士稱寶貴為“大師”;著名建築師張永和與寶貴大叔探討如何創造新的建築形式;西侯度遺址的實踐中寶貴大叔與王輝的合作讓曾經的輝煌得以再現。

農民寶貴大叔還建立了自己的低碳雕塑園,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變成了藝術品。下圖這張圖片裡的燈罩也是用混凝土和廢料做成的,非常漂亮、非常藝術。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低碳雕塑園 | 寶貴石藝

我問寶貴大叔:你的燈是怎麼做的?

他說:簡單,你見過農民老太太納鞋底嗎?納鞋底的時候,她們會打袼褙(gē bei)。打袼褙是什麼?就是一層棉漿一層布不斷地打,然後最後形成一個結構。這個燈也是打袼褙,打出來的。所不同的是我們將棉漿換成了玻璃纖維,一層漿一層氈子,最終它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這些形狀輕薄高強,而且透光又透氣。土到極致卻也是一種絕對的創新。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對自然的熱愛與執著成就了寶貴大叔,“土土的”寶貴大叔的低碳建材進入了中國最高的藝術殿堂。如果大家去過國家大劇院,可以關注一下那裡的音樂廳。這裡的吊層就是寶貴大叔的“土建材”。而他用垃圾所做的藝術品也成為了國家禮物,出現在各種重要的外事場合。

從城市更新到鄉村復興

最後,再講講我自己。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八仙山鄉宿 | 勤。設計工作室

一個好的建築作品,也許並不需要很高階的建築材料,不需要很多繁瑣的設計,但它需要理解自然,並且能很好地跟自然和諧相生。這是這兩年和我的好朋友劉勤共同完成的一個鄉宿專案——八仙山鄉宿,它位於天津薊縣。

未來的鄉建是應該是與自然更加和諧相融的。這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劉勤老師的一個作品。這是坐落與天津薊縣不知山腳下的一片小小的鄉宿。一個好的鄉建專案,是應該是更自然的,應該讓人感到放鬆,它也許並不需多麼奢華,但一定應該幫助遊客可以更好地體會自然並且可以與之對話。

好的鄉建專案也應該是可持續的,鄉村的更新應更被我們所重視。當今中國的城市化程序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們的鄉村已經初步完成了基礎性建設。我們的關注開始從原來的“有沒有”轉向了對更自然更加綠色的生存環境的追求。針對於此,我所在的北京建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

北京建院是成立於1949年是新中國的第一家建築設計院,在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日子中,我們也更關注新時代背景下更加可持續的鄉村建設。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局裡磚舍鄉建 | BIAD

這是局裡磚舍,是我們針對北京郊區的一個定向扶貧。除了建造房子,我們還教百姓如何來自己打造、運營、維護它。授人以漁的同時,在專業的策劃團隊支援下,我們為他們打造了一種獨特的鄉村民宿的新形態,如今的這裡也成為了區域的特色旅行目的地。

作為一個國有大院,我們參與了很多鄉村的建設,但可持續始終是我們思考的重點。門頭溝潭柘寺紫暘山莊,我們思考如何將中國北方的特色傳統風貌得以再現,荔波的薰衣草山莊,我們思考如何與原生的自然景觀相融。透過我們的鄉建,我們期待可以讓百姓們重回鄉村,我們也期待鄉村中的青山綠水可以成為鄉民真正的金山銀山。

這座土房子又實用又優雅,鄉民都說好,問啥時候給它貼瓷磚?

長安運河水鄉 | BIAD

這張圖我也很喜歡,這裡也曾經是鄉村,但如今這裡已是北京副中心的核心區域。我們建設時,將這裡定位為長安街與大運河交匯所在,是匯聚之源。

如今這個地方已經變得非常繁華,成為了區域活力的發源地。所以我也認為,未來我們的鄉村也完全可以成為聚合各種各樣的能量與機遇的所在,是可以將人文藝術與自然完美地結合的。

今天是一個科學的分享,所以我希望用一個“鐘擺同頻共振”的實驗影片來結束我今天的分享。這次活動,我也從前面幾位專家的故事中學到了很多。大家分享鄉村,是源於我們對於鄉村的熱愛以和對科學的嚮往。在對待鄉村建設這件事上,或許我們思考著眼點並不相同。但隨著更多今天這樣的活動,相信我們也一定可以相互學習,也相互進步。或許我們每一個人看待鄉村的方式並不相同,但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各方學習,改變了別人,也改變著我們自己,而最終我們將同頻共振。

當大家看到如此一致的擺動時,大家是否感覺到一種別樣的心曠神怡與自信呢?這或許也就是中國的力量,科學的力量!

最後再做一個小小的廣告,我是北京土木建築學會的吳吉明,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幫助大家蓋房子、設計房子並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幫助傳播我們對於鄉村的嚮往與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建造更加美好、更加具有活力的未來的鄉村。

謝謝大家。

吳吉明演講影片: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更有溫度的鄉土建築 | 吳吉明 我是科學家36期”,“vid”:“z3270250dm7”,“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3917471949_640480/0”,“desc”:“”})

作者:吳吉明

策劃&監製:吳歐

編輯:小米 小販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