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郭德綱帶領著德雲社締造了相聲帝國,創造了相聲傳奇,他和他的默契知己于謙風雨同舟二十多載,也被傳為佳話。郭德綱曾言:“我願意和謙哥說相聲到老。”相聲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他甘願用一生來傳承?今天文史君和大家一起回顧相聲的歷史。

一、古代俳優——孕育了相聲的根“逗”

相聲最初的基因來源於古代的俳優,俳優是古代對滑稽藝人的稱呼,最初是供貴族統治者們娛樂消遣的。《史記·滑稽列傳》中就記載了一則有關藝人的故事:一名叫優孟的藝人伶牙俐齒,思維活躍,經常逗楚莊王開心。楚莊王有一匹非常喜愛的駿馬,他給駿馬穿上最華美的衣服,讓它住在雕樑畫棟的屋子裡,用最好的食物來餵養它。馬因為長期不運動,患肥胖病死了。楚莊王竟要臣子們按大夫的規格給馬操辦喪事。近臣們紛紛勸阻楚莊王,莊王非但不聽,還下令要處死再來勸諫的人。優孟聽聞此事後,就去拜見楚莊王,一進大殿就放聲痛哭。

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優孟影象

莊王吃驚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哭呢?優孟說,這是大王最珍愛的馬,用大夫之禮來安葬他怎麼夠呢?請大王按照君主的禮儀來安葬它。這樣的話各國都知道馬比人都受大王重視。楚莊王聽了不經感慨道,我竟然糊塗到了這種地步。這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嗎?於是便讓下臣妥當處理了這匹馬。這可以算是關於“搞笑藝人”比較早的記載了。

二、漢代名嘴——助力於相聲的“說”

《漢書》中記載了一位名士——東方朔。他是漢武帝時的名臣,在任職期間,他經常在漢武帝面前談笑取樂,深得漢武帝喜愛。

據記載,在東方朔做常侍郎時,漢武帝賞賜肉給侍從,然而負責分肉的官吏卻遲遲未來。東方朔便自己切肉帶回了家。後來,官員們將此事上報給漢武帝。漢武帝詢問東方朔:“昨天吃肉,你為何不等官吏分肉,私自做決定呢?”東方朔立即向皇帝請罪,漢武帝說:“那你就站起來反思反思自己的過錯吧。”東方朔回答道:“東方朔啊東方朔,你不聽命令就私自割肉,是多麼無理的行為呀!你割肉割得不多,又是多麼廉潔呀!你把割來的肉送回家給妻子吃,是多麼有仁愛之心呀!”漢武帝聽後笑著對他說:“你呀你呀,讓你反思自己的過錯,你反而誇了自己一把。”一高興又賞賜給東方朔一些肉和酒,讓他帶回家送給妻子。

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大漢天子》東方朔

三、隋代笑話——助力於相聲的表演主題

隋代有一則笑話與相聲《打燈謎》有相似的因素。隋代笑話講的是北齊高祖經常宴請群臣,在宴會上高祖和群臣玩射箭猜謎遊戲,高祖的謎面被動筒(石動筒,著名御用戲子)射中了。高祖問是什麼,動筒回答是煎餅。高祖讓動筒出一道謎題自己來射,然而卻沒有射中。高祖問動筒答案是什麼,動筒回答還是煎餅。高祖哭笑不得:“怎麼還是煎餅?”動筒說:“我趁大家鐺子頭還是熱的,就又攤了個煎餅。”

四、唐代參軍戲——助力於相聲的表現形式

參軍戲的表演方法與現在的對口相聲有很大的相似度。唐代參軍戲主要也是由參軍和蒼梧兩個人來扮演角色,以滑稽諷刺為主。《優語錄》中記載了由李可及表演得非常著名的參軍戲《三教論衡》。

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參軍戲

李可及以滑稽出名,其思維敏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一次,李可及表演參軍戲時,身穿儒服,坐在人群的中央,開始了三教論衡的表演。這時一個坐在角落裡的人問:“你既然說自己對三教都十分了解。那麼我問你,釋迦如來是什麼人?”可及回答說:“是一個婦人。”提問的人十分吃驚:“怎麼會是這樣呢?”可及說:“《金剛經》中有記載,敷座而坐,如果不是一個婦人,為什麼要勞煩丈夫入座之後再坐呢?”那人又問道:“太上老君是何人?”可及回答說:“也是一個婦人。”接著解釋道:“《道德經》言‘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復何患’,如果不是一個婦人,怎麼會懷孕呢?”皇上聽了十分高興。又問道:“文宣王是何人?”可及回答道:“還是一個婦人。”“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可及說:“《論語》有言‘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如果不是婦人為何待嫁呢?”這場參軍戲廣為流傳,也深受皇帝喜愛。

五、宋代叫果子——助力於相聲的“學”

宋代百戲雜陳,盛況空前。其中“叫果子”與相聲中的“學”比較類似。叫果子就是模擬聲音。《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樂未作,集英殿山樓上教坊樂人效百禽鳴,內外肅然,止聞半空和鳴,若鸞鳳翔集。”學習鳥的叫聲竟達到了如此逼真的境地。相聲中也有“學”這一門功課。例如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的《改行》,模擬鬧市的喧囂聲十分逼真,常常引得觀眾掌聲不斷。

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宋代的“叫果子”表演

六、清中後期——相聲的破繭

相聲界流傳的祖師爺張三祿和朱紹文在這一時期完成了相聲在曲藝中的脫離,使相聲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在完成了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之後,張三祿率先開始了創新和整理工作。相傳張三祿原本是北京的八角鼓藝人,精通口技、戲法等技藝。據云遊客(即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闊如先生)《江湖叢談》載:“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兒為張三祿,其藝術之高超,勝人一籌者,仗以當場抓限,見景生情,隨機應變,不用死套話兒,演來頗受社會各界人士歡迎。後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擠,彼憤而撂地。當其上明地時,以說、學、逗、唱四大技能作藝,遊逛的人士皆願聽其玩藝兒。張三祿不願說八角鼓,自稱其藝為相聲。”朱紹文繼承了他的事業,使得相聲這門藝術更加鮮活。

德雲男團點燃相聲希望,說學逗唱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都是源於古代

清代相聲表演的情景

文史君說

相聲是一種兼具遊戲性、嘲諷性、大眾性、典雅性、社交性等特點的藝術。作為一門產生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的藝術,相聲的創作素材來源於平常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社會作用,它可以實時地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變化。相聲藝人將他看到的社會現象,透過藝術手法昇華,誇張、荒謬地展現給觀眾,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相聲是中國傳統藝術,繼承發揚相聲可以傳承中華文脈,弘揚優秀的傳統觀念,對於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

如今郭老闆帶領著德雲社突出重圍,在現代流行藝術中闖出一片天。然而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並不是相聲火了,只是郭德綱先生火了。相聲還是處於需要我們弘揚與傳承的地位。相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曲藝的一部分,具有獨特的魅力,值得我們學習它、研究它、弘揚它。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著:《史記·滑稽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

(東漢)班固著:《漢書·東方朔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

(唐)李百藥著;《北齊書·尉景傳》,中華書局 1972年版。

倪鍾之:《中國相聲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