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只雞?

我國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享譽千年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這些名字我們都是張口就來。不過也有一些詩人,提起他們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知曉,就說起他們寫的詩卻又是人盡皆知。就像“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們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說起這首詩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說起它的作者崔護,知道的人卻並不多。還有時常被人用來感嘆物是人非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有些沒讀過書的老人都能說出口,但是關於這首詩的作者劉希夷,知道的又有幾人?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只雞?

在讀書時,相信大家都學過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很多吃飯的食堂裡也曾看過到這首詩。對於這首詩的熟悉程度相信也不需要筆者贅述,不過對於這首詩的作者,其實很多人其實都印象不深。而在學這首詩的時候,老師對於這首詩的作者講的也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只雞?

這首詩的作者名叫李紳,是唐代大詩人,曾官居宰相之位。如果對他沒有了解,相信很多人都會和筆者開始一樣,想當然地認為能夠寫下《憫農》這樣詩篇的人,一定是一位悲天憫人,憂國憂民之人,無形中對於他也會有頗多好感。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李紳非但不是什麼清官,還是一位讓百姓憎恨的酷吏。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只雞?

小時候的李紳其實生活很苦,父親早逝,留下孤兒寡婦相依為命,在封建社會,家中主要勞動力早逝,這家人的日子可想而知。不過好在李紳也是爭氣,一直刻苦讀書,最終科舉中第,完成了逆襲。

不過逆襲之後的李紳,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貧困的日子壓抑太久,得了權勢便開始“驕奢淫逸”。據載李紳當官後,生活日漸奢靡,吃飯也是越來越會吃,他尤為喜歡吃雞舌,每頓飯都要有一盤炒雞舌。要知道一隻雞身上就一條雞舌,還那麼小,李紳這一盤雞舌就要耗費300多隻活雞,相當於一頓飯就要“吃”300只雞,他的奢靡可見一斑。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只雞?

當然,如果只是個人生活奢侈,外人也沒有什麼太能夠說道的地方。李紳在為人處世上也是把“小人得志”的嘴臉暴露的淋漓盡致,他本有一族叔,在家貧之時,李紳經常去族叔家吃飯,見面也是“叔叔”叫得十分親熱。但是等他得了權勢,這位族叔見他時,有意奉承,便自降輩分,稱李紳為“哥”為“叔”,但凡是知禮之人這樣的稱呼又怎麼會應下。可李紳不僅應下,而且尤不滿意,直逼得這位族叔在他這裡自稱“孫子”才罷休。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只雞?

其實李紳剛開始得勢時,也曾心有百姓,要不也寫不出《憫農》這般悲天憫人的詩篇。但怎料貪慾使然,他終究未能抵制住那些誘惑,最終背離自己的初心,成為自己當初鄙夷的那種人,說來也是惋惜。

對於李紳的《憫農》和他的為人,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