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商周青銅器的龍紋,按其從尾至首的旋轉方向,可分兩類,一是順時針旋轉的天盤龍,二是逆時針旋轉的地盤龍。天盤龍、地盤龍經常鼻尖相對地成對出現,形成了大量的側面兩龍。側面兩龍的構圖方式,主要是兩類四種:第一類是豎置兩龍,有兩種主要構圖。第二類是橫置兩龍,也有兩種主要構圖。

其一,豎置側面兩龍的兩種構圖:上首下尾和上尾下首。豎置兩龍是合於天象的構圖,根據蒼龍七宿的“南首北尾”,即可判定其南北方位。豎置兩龍的第一構圖是上首下尾,多見於青銅鼎的耳部,採用黃帝族方位“上南下北”,都是卷尾龍(見上圖2-4。6、7,圖2-8。2,圖2-16。6)。

豎置兩龍的第二構圖是上尾下首,多見於青銅戈的柄部,採用伏羲族方位“上北下南”,除了卷尾兩龍(圖2-19。1~4),另有鼻祖紋兩龍(圖2-19。8~11),兩龍的龍身是拆分鼻祖紋(圖2-19。5、7),可以合為鼻祖紋(圖2-19。6) [19] 。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19豎置兩龍的第二構圖:上尾下首(上北下南)

卷尾龍是天文造型,既可用於上首下尾的豎置兩龍,也可用於上尾下首的豎置兩龍。鼻祖紋龍是宗教造型,只能用於上尾下首的豎置兩龍,不能用於上首下尾的豎置兩龍。殷墟青銅戈的柄部,左右是上尾下首的豎置兩龍,中間是貴族姓氏,所以僅是兩龍紋,並非饕餮紋,但是常被誤視為饕餮紋。

其二,橫置側面兩龍的兩種構圖:龍嘴向前和龍嘴向下。橫置兩龍也有兩種構圖,一是龍嘴向前的側面兩龍。二是龍嘴向下的側面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0橫置兩龍的兩種構圖:1、2龍嘴相對,3、4龍嘴向下

龍嘴向前的側面兩龍(圖2-20。1、2),不能合成饕餮紋的角部、面部。龍嘴向下的側面兩龍(圖2-20。3、4) [20] ,可以合成饕餮紋的角部、面部。由於中間常有鼻祖紋,更易被誤視為饕餮紋,然而仍非經典饕餮紋,僅是拆分饕餮紋。

一切商周饕餮紋,均由鼻祖紋和兩龍紋合成:兩龍或為上尾下首、龍嘴向下的豎置兩龍,或為龍嘴向下的橫置兩龍。一切商周饕餮紋,無不根據華夏天文三大要素合成:華夏天文第一要素北極帝星,形成中間的鼻祖紋。華夏天文第三要素蒼龍七宿,形成面部的兩龍紋。以上兩項要素永遠不變,時代特徵、美學風格則有差異,可以分出若干亞型。華夏天文第二要素北斗七星,形成角部主紋北斗角,但是根據不同的祭祀物件和祭祀等級,北斗角常被置換為其他角型,所以角型是商周饕餮紋三大要素的唯一變數。

根據合成饕餮紋面部之兩龍的不同角型,商周饕餮紋可以分為三類六型:第一類,僅有一型,即北斗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簡稱“北斗角饕餮紋”。第二類,共有二型。第一型是角宿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簡稱“角宿角饕餮紋”;第二型是心宿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簡稱“心宿角饕餮紋”。第三類,共有三型。第一型是牛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簡稱“牛角饕餮紋”;第二型是羊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簡稱“羊角饕餮紋”;第三型是無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簡稱“無角饕餮紋”。

1。第一類:北斗角饕餮紋。商周北斗角饕餮紋的前身,是商周北斗角人面天帝(圖2-21) [21]。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1商周北斗角人面天帝

商代晚期(殷墟期)鼻祖紋、兩龍紋定型以後,北斗角人面天帝變成了商周饕餮紋第一型:北斗角饕餮紋。構圖要素:中間是鼻祖天帝紋,左右是側面的北斗角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2北斗角饕餮紋:連身式

北斗角饕餮紋的連身式(圖2-22。3~5),由鼻祖天帝紋(圖2-22。1)和北斗角兩龍(圖2-22。2)合成:鼻部是鼻祖天帝紋,面部是側面的北斗角兩龍龍首,龍首與龍身相連。北斗角分為三種亞型:一是北斗角(圖2-22。3),二是拆分鼻祖紋北斗角(圖2-22。4),三是鬥形龍角(圖2-22。5)。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3北斗角饕餮紋:分身式

北斗角饕餮紋的分身式(圖2-23) [23] :鼻部是鼻祖天帝紋,面部是側面的北斗角兩龍龍首,龍首與龍身分開。北斗角也有三種亞型,同上。分身式饕餮紋面部兩旁的兩龍,又有兩種亞型。第一亞型,上部是龍身(拆分鼻祖紋的一半),下部是龍爪(圖2-23左列)。兩龍沒有龍首,因為龍首已見於饕餮紋面部。第二亞型,完整的鼻祖紋兩龍(圖2-23右列)。由於兩龍的龍首已經合成為饕餮紋面部,不易清晰辨識,所以兩旁補全兩龍,更為清晰地表達“天帝乘兩龍”(《山海經》)。

商周饕餮紋第一類,即北斗角饕餮紋,鼻部的鼻祖紋對應北極帝星,角部的北斗角對應北斗七星,面部的兩龍紋對應蒼龍七宿。內涵是表達商周宗教的“天帝駕鬥乘龍巡天”神話,正確命名應為“天帝駕鬥乘龍巡天圖”。

2。第二類第一型:角宿角饕餮紋。商周饕餮紋第二類第一型:角宿角饕餮紋。構圖要素:中間是鼻祖天帝紋,左右是側面的角宿角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4角宿角饕餮紋:1~7連身式,8分身式

角宿角饕餮紋的連身式(圖2-24。3~7),由鼻祖天帝紋(圖2-24。1)和角宿角兩龍(圖2-24。2)合成:鼻部是鼻祖天帝紋,面部是側面的角宿角兩龍龍首,龍首與龍身相連。角宿角饕餮紋的分身式,數量不多(圖2-24。8) [24] :鼻部是鼻祖天帝紋,面部是側面的角宿角兩龍龍首,左右另有完整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5螺螄角天帝(輝縣琉璃閣銅盤)

角宿角龍、螺螄角龍分別象徵天盤龍“燭龍”和地盤龍“燭陰”。角宿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數量較多,是第二類饕餮紋的第一型。但是螺螄角兩龍合成的饕餮紋數量極少(圖2-25) [25] ,不宜單獨列為一型,附及於此。

3。第二類第二型:心宿角饕餮紋。商周饕餮紋第二類第二型:心宿角饕餮紋。構圖要素:中間是鼻祖天帝紋,左右是側面的心宿角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6心宿角饕餮紋:1~5連身式,6分身式

心宿角饕餮紋的雛形,出現於商代早期的二里岡期(圖2-26。1、2):由鼻祖天帝紋和側面的心宿角兩龍合成,兩龍均為連身式。上下常配連珠紋(圖2-26。2、5),即圓點星宿紋。商代晚期的殷墟期,繼承了二里岡期的心宿角饕餮紋,兩龍也均為連身式(圖2-26。3、4)。數量較少,已非主流造型。西周早期的心宿角饕餮紋,兩龍既有連身式(圖2-25。5),也有分身式(圖2-26。6) [26] 。數量更少,西周中期以後基本消失。

商周饕餮紋第二類,即角宿角饕餮紋、心宿角饕餮紋,鼻部的鼻祖紋對應北極帝星,角部的角宿角對應角宿、心宿角對應心宿,面部的兩龍紋對應蒼龍七宿。內涵是表達商周宗教的“天帝乘龍巡天”神話,正確命名應為“天帝乘龍巡天圖”。

4。第三類第一型:牛角饕餮紋。商周饕餮紋第三類第一型:牛角饕餮紋。構圖要素:中間是鼻祖天帝紋,左右是側面的牛角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7黃牛角饕餮紋:連身式

牛角分為兩種亞型,一是黃牛角,二是水牛角。黃牛角饕餮紋,多為連身式(圖2-27) [27] ,少有分身式。可能原因是黃牛角較小,連身式較易造型,分身式不易造型。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8水牛角饕餮紋:分身式

水牛角饕餮紋,多為分身式(圖2-28) [28] ,少有連身式。可能原因是水牛角較大,分身式較易造型,連身式不易造型。

5。第三類第二型:羊角饕餮紋。商周饕餮紋第三類第二型:羊角饕餮紋。構圖要素:中間是鼻祖天帝紋,左右是側面的羊角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29羊角饕餮紋:1~4連身式,5~8分身式

羊角饕餮紋,既有連身式(圖2-29。1~4),也有分身式(圖2-29。5~8) [29] 。可能原因是羊角大於黃牛角,小於水牛角,連身式、分身式均易造型。

6。第三類第三型:無角饕餮紋(豬耳饕餮紋)。商周饕餮紋第三類第三型:無角饕餮紋,亦即豬耳饕餮紋。構圖要素:中間是鼻祖天帝紋,左右是側面的無角兩龍。

饕餮紋角部面部解密——(三)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

圖2-30 1、2人面天帝,3~6無角饕餮紋

無角饕餮紋,多為分身式(圖2-30),少有連身式。可能原因是無角饕餮紋的上部為兩眉,兩眉的寬度接近水牛角的寬度,分身式較易造型,連身式不易造型。正如商周的鬥型角饕餮紋源於商周的鬥型角人面天帝,商周的無角饕餮紋(圖2-30。3~6),也源於商周的無角鼻祖紋天帝(圖2-30。2)。而商周的無角鼻祖紋天帝(圖2-30。2),又源於商周的無角人面天帝(圖2-30。1) [30] 。

商代早期,既有饕餮紋雛形(包括鼻祖紋雛形、兩龍紋雛形),也有鬥型角人面天帝和無角人面天帝。商末周初鼻祖紋、兩龍紋定型以後,鬥型角人面天帝被改造為鬥型角饕餮紋,無角人面天帝被改造為無角饕餮紋。無角饕餮紋源於無角人面天帝,酷似人面(側面兩龍的龍首由於無角而較難辨識),必有人類獨有的眉毛。眉式統一,均為眉梢下勾的下勾眉。然而獨體的商周龍紋,均無眉毛。

由於饕餮紋的面部由側面兩龍的龍首合成,所以饕餮紋的角型、眼形、耳形、牙形、爪形、鱗形,無不源於側面龍紋的造型細節。只有眉毛是饕餮紋獨有的造型細節,並非源於側面龍紋的造型細節。

二里岡期的饕餮紋雛形,雖由鼻祖紋雛形和兩龍紋雛形合成,但是尚無眉毛,直到殷墟期的經典饕餮紋才出現眉毛。人類面部無毛而有眉毛,獸類面部有毛而無眉毛,所以眉毛為人類獨有。經典饕餮紋均有人類獨有的眉毛,證明饕餮紋是商周宗教的人格化天神。因此把“饕餮紋”改稱“獸面紋”,仍是錯誤命名,正確命名應為“神面紋”。

順便一說,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和《殷周青銅器通論》是研究青銅紋樣的早期名著,但他無視饕餮紋既有角又有眉,而把饕餮紋的雙角錯誤視為雙眉,再把角型視為眉型,進行了一系列無意義的錯誤分類和錯誤命名。

合成無角饕餮紋面部的無角兩龍,儘管無角,但均有耳。由於龍耳取形於豬耳,所以無角饕餮紋實為豬耳饕餮紋。牛角饕餮紋,羊角饕餮紋,豬耳饕餮紋,分別對應祭祀三牲牛、羊、豬。

商周饕餮紋第三類,即牛角饕餮紋、羊角饕餮紋、豬耳饕餮紋,鼻部的鼻祖紋對應北極帝星,角部的牛角、羊角、豬耳對應祭祀三牲,面部的兩龍紋對應蒼龍七宿。內涵也是表達商周宗教的“天帝乘龍巡天”神話,正確命名也是“天帝乘龍巡天圖”,只是祭祀功能與商周饕餮紋第二類不同。

綜上所述,商周饕餮紋三類六型全都有首有身,證明宋代金石家根據《呂覽》所言“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而命名為“饕餮紋”完全錯誤。大部分商周饕餮紋均有人類獨有的眉毛,證明現代學者把饕餮紋改名為“獸面紋”也完全錯誤。商周饕餮紋均有精確的天文對位和宗教神話內涵,既不是食人惡獸“饕餮”,也不是害人惡神“蚩尤”,更不是普通野獸,而是“天象之神”,簡稱“天神”。

商周饕餮紋分為三類六型的原因,可以參考《國語·魯語》對祭祀物件和祭祀等級的記載:

夫祀,國之大節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根據《國語·魯語》相關記載,饕餮紋的三類六型,對應三種祭祀物件和三種祭祀等級,以及不同等級的祭品、犧牲。

第一類一型:北斗角饕餮紋,根據三大天文元素而構圖,角型取象於北斗七星,表達北斗七星、蒼龍七宿(代表二十八宿)圍繞北極帝星旋轉,是第一等級的“北極天帝駕鬥乘龍巡天圖”,《山海經》的神話表述是“天帝(鼻祖紋)珥兩蛇(北斗角)乘兩龍(兩龍紋)”,對應華夏宗教的至高神:北極天帝。採用祭神最高等級“禘祭”,祭品為玉,犧牲為人(主要是商代,西周以後漸少)。對應神話始祖,即鼻祖(實無其人),虞夏黃帝族稱為“黃帝”(太陽黃道之帝),商代黃帝族改稱“虞舜”(即帝俊,採袁珂說),周代黃帝族改稱“帝嚳”(即帝俊,採袁珂說)。

第二類兩型,角宿角、龍星角饕餮紋,分別對應天盤北斗、地盤北斗。根據兩大天文元素而構圖,角型取象於蒼龍七宿,表達蒼龍七宿(代表二十八宿)圍繞北斗七星旋轉,是第二等級的“北斗星君乘龍巡天圖”,《山海經》的神話表述是“天帝(鼻祖紋)乘兩龍(兩龍紋)”,對應華夏宗教的次高神:北斗星君。採用祭神次高等級“祖祭”,祭品為玉,犧牲為人(主要是商代,西周以後漸少)。“祖祭”之神,既是北斗星君,又是對位北斗星君的直系始祖(實有其人,尊奉為神),故稱“祖祭”。虞夏黃帝族的直系始祖為“顓頊”,商代黃帝族的直系始祖為“商契”,周代黃帝族的直系始祖為“后稷”。

第三類三型,牛角、羊角、無角(豬耳)饕餮紋,角型、耳型取象於三大犧牲牛、羊、豬,對應祖族、宗族、支族祖神,《山海經》的神話表述是“天帝(鼻祖紋)乘兩龍(兩龍紋)”。

第一型牛角饕餮紋,對應夏商周黃帝族的祖族祖神(實有其人,尊奉為神):有虞氏為堯,夏為鯀,商為冥,周為文王。採用祀祖最高等級“郊祭”,祭品為帛,犧牲為牛,所以角型改為牛角。

第二型羊角饕餮紋,對應夏商周黃帝族的宗族祖神(實有其人,尊奉為神):有虞氏為舜,夏為禹,商為湯,周為武王。採用祀祖次高等級“宗祭”之一,祭品為帛,犧牲為羊,所以角型改為羊角。

第三型無角饕餮紋(豬耳饕餮紋),對應夏商周黃帝族的支族祖神(實有其人,尊奉為神),即每一諸侯國的開國始祖:比如魯國的周公旦,燕國的召公奭,齊國的太公尚等等,採用祀祖次高等級“宗祭”之二,祭品為帛,犧牲為豬,所以取消饕餮紋之角,因為豬有耳無角。

由於上古以降華夏天文、華夏宗教的共通性,夏商周三代所祭之神相同,每代所祀之祖不同,各諸侯國所祀開國始祖也不同。

小草葉紋鏡鏡預訂請聯絡以下微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