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民×白燁×楊早:聊聊司馬遷的遺產 | 早會

“在歷史面前為文學贏得光榮”,這個題目是我起的。

原話出自福民老師《北緯四十度》的《序》:

我希望透過這次寫作開啟一種被遮蔽的歷史面相,從而在不同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現出自己的歷史觀。我還希望透過這種寫作,

在歷史學領域為文學贏取她應有的光榮與尊重

初看到這段話,就很激動。而且能感覺到,這就是福民老師給《北緯四十度》的任務與使命。

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福民老師與我曾數次聊起,對《史記》的景仰與模仿,司馬遷那種融文史為一爐,以史筆為後世留下一個又一個充滿血肉氣息的文學/歷史形象的偉大能力,讓每一個觸及歷史的中文寫作者都神往不已:“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本週末,我就要與陳福民、白燁兩位“文學批評”的前輩,聊聊《北緯四十度》是怎樣繼承了司馬遷的遺產。

來嗎?

“北緯四十度”是一條神秘且偉大的線,它與萬里長城生死相依成就彼此;它穿越了整個北中國,那是中國最壯麗的山河;“萬山之宗”崑崙以它為主線,蜿蜒盤桓一路向東,橫亙在中國北方;它橫穿了中國諸多各具特色的城市和風景;它承擔著中國的政治經濟腹地和亞洲人文中心的職能。

學者陳福民以漫長的華夏曆史為經,以北緯四十度地理帶為緯,繪製了一幅別放的千古江山圖。他從公元前300年的趙武靈王直至十七世紀尾聲的康熙黃帝,書寫在北緯四十度上演的千年人間大戲,在歷史學領域為文學贏回她應有的光榮與尊重。

9月12日,學者陳福民將攜新書《北緯四十度》來到崑崙書集,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楊早、讀者一起,分享他鬱郁獨行在北緯四十度的真實目的。

陳福民×白燁×楊早:聊聊司馬遷的遺產 | 早會

時  間

2021年9月12日

(本週日)

下午14:30

地  點

崑崙書集

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壹中心A座1層

分享嘉賓

陳福民    白  燁    楊  早

參與方式

☆無需報名,免費參加☆

嘉賓介紹

陳福民×白燁×楊早:聊聊司馬遷的遺產 | 早會

陳福民

學者、批評家。

先後就讀於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與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文學研究室工作。

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作協理事,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文學委員會副秘書長;多屆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著有文學評論集《閱讀與批評的力量》、歷史文化隨筆集《北緯四十度》等。

目前致力於邊疆史地研讀與寫作。

陳福民×白燁×楊早:聊聊司馬遷的遺產 | 早會

白燁

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作家協會理事、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術專長為當代文學思潮、作家作品評論與宏觀走向考察。近年來主要致力於新興文學現象的跟蹤考察及年度文學走向的觀察與評估。

在當代文學的理論批評和作家作品評論方面,著有《文學觀念的新變》《文學新潮與文學新人》《批評的風采》《文學論爭二十年》《賞雅鑑俗集》《觀潮手記》《熱讀與時評》《演變與挑戰》《邊看邊說》《文壇新觀察》《新實力與新活力》等10多部文學理論評論著述;自本世紀以來,主持或主編有“文學藍皮書”、“中國文壇紀事”等多種文學研究報告與文學年度選本。《文壇新觀察》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陳福民×白燁×楊早:聊聊司馬遷的遺產 | 早會

楊早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閱讀鄰居讀書會聯合創始人。

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民國了》《野史記》《說史記》《早讀過了》《傳媒時代的文學重生》《拾讀汪曾祺》《元週記》《早生貴子》等著作,參編《話題》系列十年》《沈從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汪曾祺別集》,譯著有《合肥四姊妹》。

好書推薦

名家推薦

關於這個偉大的緯度,牽扯出來的何止是悠長的時空,同時還有“一個文化歷史概念”,那裡還有盤旋千年時空中的愁雲和不解,還有諸多有價值、有說服力和隱秘的歷史細節未被發現或提及。面對想象中的幾千年,他(陳福民)滿懷深情和敬意探究的,是他歷史的關切,並且要用文學的方式再現它——這才是他鬱郁獨行在北緯四十度的真實目的。

——孟繁華

著名學者、批評家

在“北緯四十度”的地理框架之下,是歷史的鉤沉和文學的喚醒,但又何止於此。文明的割裂與交融,是一個恆久話題,無論何時何地。陳福民借於種種分合、變故,做出一種當下反思。

——冉偉嚴

美術評論家、作家

近期

TAN

TOP5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