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自諾曼底登陸後,德軍和盟軍對峙於諾曼底大區,在經過了足足6周的拉鋸戰之後,盟軍決心打破僵局。美軍制訂了‘眼鏡蛇行動’,這次行動完全不同於過去美軍那種‘寬戰線’,而是集中了空中力量,

以戰術飛機轟炸德軍在聖洛–佩裡耶道路以南1條長230米的戰線,重型轟炸機則對德軍主要防線後方縱深約2300米的防禦地帶展開轟炸。另有超過1000門重型火炮投入了戰鬥,對德軍防線展開飽和式的打擊。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這種打擊的目的是在於儘可能的以強大火力,對德軍防線進行毀滅性的打擊,縱然不能將其徹底摧毀,也要製造出足夠的混亂,讓美軍能夠快速突破德軍的防禦地帶。在7月25日,眼鏡蛇行動正式開始,德軍的防禦戰地在數個小時內遭到了數以千計的飛機攻擊,整個陣地都變成了一片火海。

11點整,美軍地面部隊開始發動進攻,德軍在之後的一整天裡都在和美軍廝殺。儘管德軍暫時擋住了美軍的進攻,但是德軍的戰線已經變成若干孤立的點,被打破防線只是個時間問題。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之後的時間裡,美軍的推進愈發勢不可擋,在次日美軍就佔領了勒梅尼勒赫爾曼以北的路口。儘管德軍發動了若干次反擊,可這種絕望的反擊沒能起到任何效果,反倒讓他們自己損失慘重。

美軍的攻勢不可阻擋,尤其是巴頓率領的美國第8軍,更是德軍難以匹敵的。鏖戰至8月1日,巴頓率領的第8軍衝出了諾曼底地區,這意味著德軍在法國諾曼底大區的防禦已經在實際上徹底崩潰了。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因為美軍在7月30日就攻佔了阿夫朗什,所以通往法國中部的道路已經開啟。而巴頓的目的很明確,他率領第8軍向南方和東南方向推進,其目的是為了能夠在南方對德軍形成合圍之勢。這個危險的局面之下,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撤退,但是希特勒回絕了撤退命令。

希特勒要求西線德軍集結所有的裝甲師,在8月7日發動一次反擊,以便於奪回阿夫朗什這個戰略要地,並且截斷美軍的後路,便於將其徹底消滅。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這個命令如同抽風一般,德軍現在的力量哪裡能夠發動一次像樣的反擊?現在西線的十個裝甲師已經是損失慘重,步兵師更是殘破不堪的狀態。但希特勒的命令不可違抗,西線德軍只能按照他的要求發動所謂的‘呂迪希行動’。

而這次行動的代價也是十分高昂的,雖然說德軍勉強湊了一支攻擊部隊,但這支攻擊部隊的進攻在發動進攻的8月7日當天就陷入了停滯,強大的盟軍部隊將其打的暈頭轉向。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這種進攻自然不會有什麼效果,反而是將德軍部隊送入了絕地,尤其是德國第七集團軍,乾脆已經深陷戰場無法自拔。從8月8日開始,德軍都承受著盟軍無休止的進攻,只能是勉強招架一番。

而這種招架最終演變成了一種災難,8月10日,美軍開始發動反擊,負責這次突擊的還是巴頓領導的第8軍,該軍由南向北發動進攻,目標是奪下艾倫康後向艾庫謝鎮推進,最後再去佔領阿讓唐。

這裡是美軍的前進終點,在這裡美軍將匯合英軍和其它盟國部隊。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巴頓是美軍首屈一指的悍將,他所率領的第8軍自然是前進迅速。

8月12日時,巴頓已經奪取了艾倫康,14日便佔領了距離法萊斯鎮僅有22公里的阿讓唐。

在這裡他本該等待英軍和其它盟國部隊,然而讓盟軍預想不到的是,德軍此時卻已經開始了撤退,而且是一種十分慌亂的情況下進行撤退。

而原本應該在這裡和巴頓的第8軍匯合的英軍和其它盟國部隊,如今卻完全不知去向。

等於說原本應該合攏的法萊斯包圍圈現在出了一個巨大的窟窿,德軍部隊很可能順著這裡逃出包圍圈。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造成這個問題的還是英國‘名將’蒙哥馬利元帥,他所指揮的部隊自8月9日從卡昂展開行動。但就和之前的卡昂戰役一樣,英軍的表現只能用糟糕來形容。

殘破不堪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仍舊對英軍造成了慘痛的打擊,從屬於英軍的加拿大軍也行動緩慢,攻勢一度遭到遏制。

這基本宣告著,包圍圈已經失去了最佳合攏時間,德國第7集團軍只要不傻,那就一定能夠趁此機會逃出重圍。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而德軍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早在8月10日德軍就發現自己有被盟軍合圍消滅的可能,只不過迫於希特勒的命令而不能撤退罷了。

但這種命令顯得無濟於事,德軍還是展開了撤退行動。許多被打散的德軍部隊自發的向後方退卻,在8月14日這種退卻就演變為了一種公開的行為。德軍裝甲部隊從波卡基殺出了一條血路,以避免自己遭到盟軍部隊粉碎殲滅的命運。

而當8月15日,莫德爾成為德軍西線總司令時,更是直接下達了撤退命令。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法萊斯包圍戰的勝負就取決於這一瞬間,意識到自己無法按照原計劃行動的蒙哥馬利,也在8月15日拿出了一個修改過的作戰計劃,准許美軍自阿讓唐繼續向北進攻,用主動向英軍靠攏的方式來封閉包圍圈。

而英軍和加拿大軍則是繼續向南進攻,以期能夠儘可能快的和美軍匯合,防止在包圍圈裡的德軍逃走。現在雙方都在爭分奪秒,只不過盟軍方面是為了一場勝利,而德軍是為了成功逃亡罷了。

盟軍苦心製造的法萊茲包圍圈,為何最後還有十萬德軍逃出生天?

而此時德軍趁著英軍尚未封閉包圍圈的時候,開始向狹窄的法萊斯走廊突圍,這種撤退毫無秩序可言,所有累贅都被他們拋棄到了一邊。所有的德軍都是期望能夠快一點的逃出包圍圈,而不是被留在包圍圈裡成為盟軍的俘虜。而盟軍方面也是加快了進攻的腳步,意圖能夠儘可能快的封鎖包圍圈。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英軍和加拿大軍在8月17日攻下了法萊斯,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而美軍則在19日攻佔了尚布瓦,成功的在此地和加拿大軍匯合,法萊斯包圍圈正式合攏。

(如果等待英軍和加拿大軍隊自己去匯合美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結語

可即便如此,盟軍也沒能全殲德軍部隊,有大約10萬德軍逃出生天,剩下的包圍圈裡有五萬餘德軍,最終向盟軍放下了武器,舉起雙手選擇了投降。但不可否認的是,法萊斯保衛戰原本是有機會變成一場空前大捷,卻因為英軍和加拿大軍隊的行動遲緩,而變成了一場收穫甚微的戰役。那些逃出去的德軍部隊還可以戰鬥,未來盟軍的進攻顯然不會輕鬆。至於蒙哥馬利本人,也自然要成為英國小報的攻擊物件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蒙哥馬利元帥回憶錄》

《一個士兵的故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