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唐文宗時期,杜牧從宣州江寧往揚州方向去拜訪牛僧儒,路上被江南美景吸引。趁著興起寫下了《江南春》,全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詩中的最後兩句,說的是當年南朝從皇帝到權貴階級皆好供佛,大興土木建佛寺的景象。南朝確實是好佛,梁武帝蕭衍大肆修建佛寺不說,還三度出家。

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為當和尚,連皇帝都不想當了,可想有多信佛。但事實上不光南朝四百八十寺,北朝、隋朝、唐朝也都是十分的好佛,唐朝的好幾位皇帝也是熱衷於修建佛寺。反對佛教的韓愈,不就因為上了一封《諫佛骨表》,提出自己的反對被貶。隋朝更不用說,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從名字就可看出當時社會的風氣。

與南朝相對的北朝,同樣流行佛教,對菩薩的信仰十分流行。而隨著佛教的傳播,發展佛像、壁畫、石窟寺院等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敦煌千佛洞、龍門石窟等等都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皇帝以及權貴們好佛,修建佛寺、石窟、佛像不過是他們一句話的事,然而有時候常常要百姓付出生命的代價。

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要知道這些寺廟、佛像等等,都是百姓一點一點修建起來的,付出的代價難以想象。今天要說的這個傳說故事,便跟佛像中葬著的鮮活人命有關,事情發生在北魏拓跋宏去世之後。為了紀念他,北魏花二十四年來修建賓陽中洞,這是龍門石窟之最。還覺得不夠,遼寧營州刺史元景,便以為百姓、拓跋宏祈福為由。

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上書請求宣武帝,要在今錦州市義縣開鑿一個萬佛石窟,宣武帝元恪雖然沒有梁武帝那般痴迷。但也是非常喜好佛法,平時每年都會在宮中,親自講論佛經。他在位期間,北魏各州郡的寺廟,共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正是因著他如此崇拜佛教,底下的官員、百姓才更加篤信佛教,元景才會有修建萬佛石窟的想法。

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元景的請求,宣武帝自然是贊同的,皇帝下令了那自然是要使勁幹。具體位置選在瞭如今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城西北十八華里的萬佛堂村,前邊是大淩河,背靠著福山。西區是早在拓跋宏年間開始修的,宣武帝年間主要是修了東區,兩者距今都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宣武帝還特意拍了開鑿雲崗、龍門兩大石窟的,北魏國師曇曜法師,去主持修建。

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工期為三年,緊迫的時間,龐大的工程。可想百姓們是如何苦敢死幹,終於在工期內將其完成,修成之後十分的壯觀。正門刻著佛光普照四個字,窟內壁雕刻著千姿百態的佛像群,琳琅滿目。從佛像數量上看,除地面外,滿洞都是佛。名曰萬佛,實不虛傳,可事實上最開始完工的時候。

並沒有一萬尊佛,皇帝即將到來之前,又清點了一遍。皇帝注重儀式過程,說好萬佛就是萬佛,一尊都不能少。結果數的時候才發現,不管怎麼數,都只有9999尊。這要是被皇帝的人發現了,那可不得了,搞不好還得牽連到參與的工匠。就在關鍵時候,一個小工匠站了出來,說自己願意先模仿成佛像。

唐朝的好佛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修建佛寺?為什麼唐朝的佛寺那麼多?

等皇帝走了,再把他造出來,工匠佛像由此誕生。宣武帝看了滿洞的佛像,十分高興,也沒有注意到那尊特別的。可等皇帝一走,眾人卻找不到小工匠在哪兒了,喊了也沒人迴應。不知是睡過去了,還是出了什麼意外,幾次都沒有反應。大家都不敢打破佛像檢查,那比少了一尊佛像的後果還要可怕,只好再多喊幾次。

結果小工匠再也沒有出現,他就這樣淹沒在了眾多佛像之中,到今天也沒人能分辨。假若你去萬佛石窟,指不定還能聽到導遊講起這個恐怖的故事,只可憐那名無辜的小工匠就此失去了美好的人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