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情裡夢裡湯顯祖》和《大明第一才子解縉》

編撰

《人文江西叢書 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

,以至於關注江西文化,於我個人而言,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緣分;是一種對江西這方工作生活之地樸素的情感表達,更是一種對江西文化深沉的致敬。我生長、求學於荊楚,早歲工作於京華。對於與家鄉湖北僅一江之隔的贛鄱大地,像其他人一樣,我更多的是透過由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朱熹、湯顯祖等文化巨人組成的明星譜系,以及以《桃花源記》《望廬山瀑布》《滕王閣序》《牡丹亭》等為代表的千古詩文,有著一種紙上文章的常識性瞭解與間接性認知。2010年,受組織委派,我有機會來到江西工作,期間主要分管文化與旅遊。轉眼過去八年,在這段寶貴的時光裡,我走遍了江西的每一個縣域。作為一個從外地赴江西工作的“進口老表”,江西文化獨特的氣韻一次次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對這方水土優美的自然風景與悠久的人文歷史,我日益瞭解,深有感觸,直至迷醉、認同。這種感覺,就如同我在叢書序言中所說:在廣袤的山川大地間行走,經常邂逅古代文化名人的舊居故地等等與他們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千載之下,流風所及,這些文化先賢,仍然給江西大地以深遠的人文影響。江西向被稱為吳頭楚尾,我這個楚人,足之所至,日久生情,由瞭解到感佩,不能自己,對江西這方土地的歷史人文,日益生出無上的敬意與溫情。與這份情愫相輔相成,受這種情愫的鞭策與激勵,在江西,我積極地、愉悅地工作,尤其是在推介與宣傳江西曆史文化方面,盡己所能,用心較多,力求透過合適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向世人展示江西這份深藏著的美好與特色。實踐工作之外,文字書寫方面,我主編了

《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

十卷本,撰寫了文化大散文

《風流江西》

,論著

《文化江西的巔峰》《江西旅遊戰略》《江西教育路徑》《江西符號》

等,與歷史學家方誌遠教授合撰了普及性的

《人文江西讀本》

,在省內外作了多次文化演講,總之,在各種場合宣講江西文化、研究江西文化。這是一種工作與服務,更是一種學習與享受。隨著實踐、思考與寫作的深入,我越來越意識到文化中最為終極的力量,無疑來自於“人”這一核心。秀美山川,因人而有精氣神;深厚文化,賴人而得以傳承與創新;江西曆史,由人來書寫與推進。正是抱著這種想法,我欣然接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的邀請,主編了這套“人文江西叢書 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叢書中,作為“開場鑼鼓”,我寫了第一本

《情裡夢裡湯顯祖》

和第七本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

,更多精彩之作,則出自各位大家之手。可以欣慰地說,叢書反映、總結了我撫摩、瞭解、解讀、體認江西文化的一段心路歷程,更表達了我對江西文化的一份崇敬與致謝。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簡而言之,豐富的江西文化資源可以用“三色”名片來歸納,即古色、綠色與紅色。古色,是她優秀的傳統文化;綠色,是她獨一無二的生態文明;紅色,是這方土地現代的紅色基因。古色、綠色、紅色,成為江西文化的根、情、魂。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具體來說,第一,江西是一幅畫,一幅綠水青山,鍾靈毓秀的秀美畫卷。

全省森林覆蓋率63。1%,居全國前茅。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武功山、黃崗山,山山相依。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拓林湖、仙女湖、陡水湖,湖湖盪漾。“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小橋流水,如詩如畫;江西贛南客家圍屋,風情濃郁,獨具魅力。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第二,江西是一部書,一部物華天寶、底蘊厚重的鴻篇鉅著。

江西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野生稻與栽培稻標本距今1。2萬年、陶片距今2萬年;景德鎮是世界瓷都,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江西是青銅王國,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多件國寶級青銅器震驚中外;江西八大山人等優美的中國畫卷獨樹一幟;江西是中國宗教文化一大中心,道教的主要發源地與傳播地在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祖庭。“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解決了佛教發展的硬體和軟體建設問題,推動了禪宗的長盛不衰,禪宗的五家七宗,有三家五宗起源於江西。江西的儒學在全國具有很高的地位,以理學昌明為標誌的儒家思想哲學化程序就是在江西完成的,江西的朱熹、陸九淵為儒學雙峰,他們的鵝湖之辯首創學術自由爭辯之風,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千年瓷都景德鎮、千年名樓滕王閣、千年書院白鹿洞、千年古剎東林寺名播五洲,向我們述說著厚重的江西文化。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第三,江西是一首詩,一首人傑地靈、俊採星馳的英雄史詩。

江西是中國著名的文章節義之邦,湧現了陶淵明、晏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朱熹、陸九淵、黃庭堅、文天祥、解縉、宋應星、湯顯祖、舒同、傅抱石等一大批文化巨擘。由隋至清,江西進士共10506人,佔全國10。7%。文科鼎甲(狀元、榜眼、探花)117人,其中狀元共48人。江西人任宰輔100餘人,在二十四史中立傳者高達500餘人。宋代江西曾出現了“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一門九進士”的驚人情形。而如果再要細分,我曾經梳理出江西的“十大文化”,就是書院、陶瓷、茶葉、藥業、稻作、造紙、礦冶、風水、宗教與商幫。不是為了刻意追求“十全十美”,實在因為這方土地上的文化過於豐富多采。我與方誌遠教授合作的

《人文江西讀本》

,就充分體現了三大板塊、十大文化符號元素。雖然不能面面俱到、無一疏漏,但我以為,這大概反映了江西文化深厚的內涵,凸顯了江西文化鮮明的特色。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人文江西讀本》

有同志問,過去有過一些寫江西曆史文化名人的書,現在你們為什麼仍要編寫?是的,江西曆史文化名人傳記並不少見,但此前出版的江西曆代文化名人傳記著作,多為零散單行本,或側身於文化學術叢書,或被收入為江西各地域性的文化叢書,如讀書界熟知的由匡亞明先生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中,收錄有不少江西曆史文化名人傳記,但少見有單獨成一叢集方陣的江西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尤其是,傳記多專業精深、注重學理,形態上多方正端莊,缺少普及性的江西文化名人傳記,未出現在廣大讀者中有強烈吸引力的江西文化名人傳記,對於陶淵明、王安石、湯顯祖、朱熹等有著世界性影響的文化名人來說,未出現與傳主地位相匹配、在讀書界廣獲好評的傳記。這種不足嚴重影響江西曆史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有鑑於此,我們試圖以一種文化性與可讀性兼具、雅俗共賞、既為專業圈叫好且讀書界叫座的大眾傳記讀物的方式,來叢集式記錄與展示江西曆史文化名人的魅力與風采。在寫法上,既拒絕毫無根據、過度演繹、“另類”消費的通俗讀物,亦不收錄學院氣息過重的專業研究性著作,而選擇“中道而行”。著作定位為歷史題材的人物傳記。在處理虛實關係時,做到大事真實,小處可以虛構;故事真實,細節可以虛構。文字重在能營造畫面感、情境感、立體感,吸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每冊篇幅十餘萬字,以適於當下讀者的閱讀要求。而整個叢書的設想是,待“名人傳記系列”成熟後,進而在“人文江西叢書”的板塊下推出“文化形態系列”(如書院、陶瓷、古村、禪宗等突出的江西文化形態或者代表性文化符號)、“地域文化叢書”(如景德鎮文化、廬陵文化、臨川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獨具的地域性亞文化板塊)等,由此人、物、文化縱橫合一,呈現出江西人文歷史的豐富內涵,從人文的角度接續歷史深處的精神動力,建構江西地域文化認同,大力傳播江西文化,服務於當代江西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希望各位同仁能就此賜教賜稿,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共襄盛舉,嘉惠廣大讀者,造福美麗江西。

朱虹:編撰《人文江西叢書·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系列》的緣起與構想

編輯:駱志俊

出品: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