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揭曉,許知遠《青年變革者》入選

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名單在12月7日出爐。經過近兩個月的評選,10位初選評委和5位決選評委共同從七十餘本參評作品中選出入圍十強。

“十強”作品中《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述及梁啟超求學、進京趕考、師從康有為、結集同道、上書清帝、辦刊《時務報》,及至戊戌政變前夜。許知遠回訪歷史現場,以想象啟用史料,狀摹青年梁啟超的希望與挫敗,復活時代的細節與情緒。

評委會推薦語寫道:“梁啟超是晚清政治大變革時代的驕子,同時其個人生活又充滿著獨特魅力,兩者交織呼應,彼此形塑,其複雜多變的人生軌跡和思想閱歷給傳記寫作增加了不小難度。《青年變革者》比較充分地調動了歷史想象力,從人性和人心的角度參與體驗梁啟超做出的非凡歷史選擇,行文有血肉,有溫度,充滿靈動的生機與畫面感,提供給讀者相當獨特的閱讀經驗。”

何為好的歷史寫作?書寫歷史的目的是什麼?寫作者怎樣記錄生活、留住突如其來的思緒,又怎樣找到內心的方向?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文章《許知遠寫梁啟超:幾代人的焦灼與渴望、勇氣與怯懦》。

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揭曉,許知遠《青年變革者》入選

許知遠寫梁啟超:

幾代人的焦灼與渴望、勇氣與怯懦

樊曉武|文

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揭曉,許知遠《青年變革者》入選

“你不是在寫梁啟超,你是在寫你自己。”《十三邀》的節目裡,姜文這樣對許知遠說。

隨著耗時五年、潛心書寫的“梁啟超三部曲”的第一部《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完成,許知遠和梁啟超的相遇,也終於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對於這部傳記,許知遠有著富有雄心的期許:

“我希望這三卷本的傳記成為一部悲喜劇、一部近代中國的百科全書。我期望它能復活時代的細節與情緒,展現出幾代人的焦灼與渴望、勇氣與怯懦。”

為什麼要寫梁啟超?作為“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許知遠對今天的質疑和反思,在一百多年前的梁啟超身上找到了共鳴:

“那一代人也面臨一個加速度的、技術革命與知識爆炸的時代,他應對這些變革時的勇敢與迷惘,激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雖然日常做著很多事,但許知遠說,寫梁啟超的傳記是近期讓他感到最快樂和興奮的事。

現在,這本傳記,帶著文字的深度和溫度來到讀者面前,而且,還有許知遠特有的敘事風格和時代批判性。

在這本書裡,你能讀到飽滿的熱情、細密的考證,也能讀到作者對梁啟超生命的書寫和自我情感的投射,更能讀到在時代的風雲變化中知識分子的選擇和對命運的抗爭。

梁啟超堅定的眼神擊中了許知遠

2013年,37歲的許知遠厭倦了新聞業的碎片與短暫,想尋求一種更遼闊與深沉的表達。在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許知遠看到一張梁啟超的照片,他被與印度詩人泰戈爾和阿富汗思想家哲馬魯丁·阿富汗尼並列在一本書的封面上。

照片上的梁啟超三十歲左右,彼時的他剛剛經歷戊戌變法的失敗。他正在動員散落在世界各處的華人商人與勞工捐獻資金,希望能夠重新集結力量,營救受困的光緒皇帝,建立一個富強的中國。

在許知遠的敘述中,照片上的梁啟超,鼻正口闊,短髮整潔而富有光澤,由中間清晰地分開,豎領白衫漿得筆挺,系一條領帶,嘴角掛有一絲驕傲,眼神尤為堅定。正是這堅定的眼神擊中了許知遠。“為何不寫一部他的傳記,藉此追溯近代中國的轉型呢?它肯定足夠遼闊與深入,也與我的個人經驗緊密相連。”

從文字到現場:進入中國近代史

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揭曉,許知遠《青年變革者》入選

儘管身為知識分子、作家,但許知遠第一次寫這樣的歷史人物傳記,仍屬於進入新的領域。他在撰寫過程中做了很多努力,以此消弭書寫時心緒的複雜與不安。他大量借鑑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茅海建、湯志鈞、葛兆光、羅志田……全書400餘頁,近千條註釋,這使得本書不失其學理價值和專業性。

但文字研究是一回事,現場體驗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在蒐集、閱讀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的同時,許知遠從廣東新會茶坑村,到廣州萬木草堂,再到北京、上海及至日本橫濱,一路追尋梁啟超的足跡,以尋求歷史與現實之間隱秘而有韌性的關聯。

許知遠在茶坑村散步,品嚐陳皮製作的各種菜餚,夏日午後在殘留的萬木草堂發呆,在衰落的福州路上想象報館與青樓林立的昔日繁盛,在夜晚的火宮殿小吃攤上,猜測梁啟超抵達長沙的心情,或是在北京法源寺外閒坐,想象他與譚嗣同、夏曾佑熱烈的青春……

歷史的現場已經面目全非,想象也不可靠,但情緒卻是相通的。他在復活細節和情緒上做了超乎尋常的努力。

兩個世紀的知識分子在此相遇

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揭曉,許知遠《青年變革者》入選

100多年前,梁啟超說:“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其激越進取之精神,直到今天仍令國人振奮。青年時期梁啟超的“敏銳開放、自我創造與行動慾望”,深深吸引了許知遠:

“即使置於自己的時代,梁啟超也該進入全球最敏銳心靈的行列。這些人看到一個技術、民族主義、全球化驅動的現代世界的到來,在希望與掙扎中搖擺,梁啟超則從中國語境出發,迴應了很多普遍性問題,對於科學、民族主義、個人精神都作出獨特判斷。”

兩個世紀的知識分子,透過一本書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所以這本書裡你能感受到許知遠熱烈的情緒,幾乎溢位紙墨。

怪不得葛兆光評價此書“透過將心比心的感受復活梁啟超的生命歷程,並嘗試著以梁啟超式‘筆端常帶感情’的寫法,寫出梁啟超和他的時代。”

學者馬勇則這樣評價:許知遠的人物傳記“在很大程度上是寫作者的情感投射”。

世界低估了梁啟超

第一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揭曉,許知遠《青年變革者》入選

梁啟超

梁啟超當然是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知識分子,但在許知遠看來,“在世界舞臺上,他更是被低估的人物,他理應進入了塞繆爾· 約翰遜、伏爾泰、福澤諭吉與愛默生的行列,他們身處一個新舊思想與知識交替的時代,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存在,喚醒了某種沉睡的精神。”

所以,許知遠才包含著熱情書寫歷史,體驗那個時代的心情,重塑彼時社會生活,盡力展現梁啟超的生命歷程與同時代人的思想。

就像許知遠所說:“梁啟超所面臨的問題,今天的中國,仍然在面對。”

今天的我們何妨多瞭解一些梁啟超和他的時代,而許知遠所寫的這本傳記,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