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微書評

清晰、好讀、實用,幫助研究生順利完成學位論文。作者豐富的指導、評閱經驗,在中肯的建議、風趣的軼事裡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本書讓“博士學位”變得不再神秘,告訴你答辯委員關起門來的時候,都在討論些什麼。

——Jerry Wellingon,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育學教授

這本書旨在幫助博士候選人構建一個無懈可擊的論文結構。迄今讀過的唯一一本從結構角度探討論文寫作的書,非常清晰、非常好用。論文寫作必備!

——Mark A。 Fabrizi,美國東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副教授

關於如何寫出一篇無懈可擊的學位論文,這本書給出了絕佳的點子。作者利用自己豐富的評審經驗,提煉出極其實用的建議,告訴讀者如何提出真正的問題、如何編排論文章節、如何在答辯時對答如流。強烈推薦!

——Patrick Danaher,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教授

l  不限型別學科,碩博研究生通用

l  法式精裝,單手可握,可攤性百分百

l  要言不煩,直擊痛點,道破論文核心語法

l  案例豐富,步驟明確,一站式全方位指導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滴水不漏

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指南

[英]邁克·波特瑞 [英]奈傑爾·賴特 著

畢唯樂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6月

內容簡介

《滴水不漏: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指南》針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論文寫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建議。兩位資深作者將論文寫作喻為造船,其中的關鍵是,“滴水不漏”的論文要求極高的結構完整性,以至於論文的主要觀點幾乎不可能被駁倒。一篇滴水不漏的論文能夠透過評閱人和答辯委員的嚴格審閱,從而讓學位申請人順利完成答辯,拿到學位。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介紹了論文寫作的前期準備,包括論文開題、資料蒐集、撰寫大綱及釐定結構等,也包括如何安排時間進度以及如何與導師溝通。第二部分是本書的重點章節,圍繞“滴水不漏”的結構要求,循序漸進地論述了聚焦主問題、構思子問題、組織論文章節、撰寫導論和文獻綜述、撰寫方法論部分、撰寫結論部分。第三部分介紹了涉及論文答辯和發表的相關問題。

作者簡介

邁克·波特瑞(Mike Bottery),英國赫爾大學榮休教授,牛津大學哲學學士、教育學博士,曾任英國教育研究理事會會長、英國赫爾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擔任牛津大學、謝菲爾德大學、諾丁漢大學、利物浦大學等高校博士學位論文校外評審專家。已出版著作十餘部,內容涉及教育價值觀和政策、教育領導力、教育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等。

奈傑爾·賴特(Nigel Wright),英國赫爾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從事教育評估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別關注學術研究方法和學位論文指導。

譯者簡介

畢唯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

目錄

致謝

引言

第一部分 動筆之前

第一章 讓論文“滴水不漏”的必要性

第二章 撰寫你的研究計劃

第三章 前期階段的安排

第二部分 寫作之中

第四章 聚焦研究的主問題

第五章 構思研究的子問題

第六章 從研究子問題到論文章節

第七章 導論和文獻綜述的寫法

第八章 方法論部分的寫法

第九章 結論部分的寫法

第三部分 完成之後

第十章 評閱人對結構清晰性的需求

第十一章 為正式答辯做準備

第十二章 撰寫並發表你的第一篇文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精彩內容摘錄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來自兩位資深作者的建議

引 言

寫作博士論文是一個飽含艱辛、充滿困惑的過程,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研究生們可能知道自己需要為全部工作提出一個強有力的結構,但卻不懂得如何以一種清晰、理性、令人信服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本書所展現的就是如何打造這樣一篇“滴水不漏”(watertight) 的論文——如何建立論文的結構,如何使它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屹立不倒。正如書中所解釋的那樣,“滴水不漏”的關鍵在於弄清論文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從中派生的子問題又是什麼,對這些子問題的回答其實共同構成了對核心問題的回答。如果你通篇都遵循並採用這種方法,那麼你大可確信評閱人絕難以結構為由而將你的論文評為不合格。

《滴水不漏: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指南》用大量例項闡明瞭上述論點,它們會告訴你如何使論文變得更縝密。這些例子大多取自真實案例,關於論文內容、相關點評、作者身份等方面的表述,均已事先徵得作者本人同意,所引論文也已悉數列於全書最後。還有些例子是我們自己編的,用以闡明某種方法的廣泛適用性——在此過程中,我們聽取了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本書也為博士生們提供了大量練習,以便他們將書中所學運用於自己的論文寫作。

我們最終決定不在書中詳細討論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和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的方法論進路。我們認為,本書採用的方法對這兩者依然有效:它們也需要建立論文的結構,使之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屹立不倒;它們也需要一個核心問題和一些共同回答它的子問題。然而,要探討這兩種進路各自的複雜性,須佔用與這本小書頗不相稱的額外篇幅。因此,我們為那些對之感興趣的讀者推薦了一些更有針對性的參考書(見附錄1)。

《滴水不漏: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指南》將為博士生們的求學生涯提供更清晰的研究思路——它將使整個研究過程變得更易於理解、更富有樂趣,最重要的是,它將使博士論文答辯變得更加輕鬆。

為什麼要讓論文“滴水不漏”?

(節選自《滴水不漏: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指南》第1章)

對於上一代或再上一代的博士新生而言,入學後的頭幾個月自然是圍繞某個主題展開閱讀,直到他們慢慢開始瞭解一篇博士論文需要包含哪些內容。儘管主題閱讀是前期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如今學生和導師都面臨著新的壓力:學生都想如期畢業,他們有的自費讀博,有的拿了一筆要求在規定年限內完成學業的獎學金或資助,有的甚至還需要養家餬口;而無論哪個國家的博導,也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保質保量地如期完成學業,按照既定的職業規劃繼續發展;此外,導師們還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對其學生按時畢業的要求。因此,學生和導師都想盡可能少浪費時間,儘早確定論文的研究主題、相應的篇章架構,以便接下來順利開展研究、收集相關論據、最終給出結論。

我們曾為來自世界各地、專業背景各異的學生指導和審閱了160多篇博士論文——這半個世紀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很多博士生在入學時並不清楚讀博意味著什麼,不清楚一名優秀的博士該是什麼樣,也不清楚怎樣把時間花在最有用的地方。他們不太明白動筆之前該做什麼,尤其是在總體結構的編排方面。本書從一開始就會為他們解決上述問題,特別是幫助他們用一種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方式確立論文的結構,使之能夠貫穿於整個研究過程。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就必須打造一篇無懈可擊的學位論文。

這本書主要是寫給博士生的,但它可能也對新晉的博士生導師和論文評閱人有所幫助。那麼首先,我們想解釋一下“滴水不漏”的論文會有哪些其他論文所不具備的優勢。同時我們還要打消你們的疑慮,證明我們在此介紹的方法不只是兩三個英國學者的“偏方”,而是全球通行的。

*

從根本上講,“滴水不漏”的論文是指一篇結構完整性極高,以至於其主要論點幾乎不可能被駁倒的論文。這意味著,如果你的論文是以這種方式編排的,那麼評閱人基本不可能以結構(這是評價博士論文的一個關鍵指標)為由打出不及格的分數。我們在這裡所強調的“滴水不漏”,其實借用了造船業中的“水密”(watertight)概念,因為內河船舶和航海輪船的建造者都需要全力以赴地做好防水工作,以確保船艙內部、乘船人員以及所載貨物在水面上保持乾燥狀態。要做到這一點,船舶設計師需要遵循一些原則,具體來說,他們要確保:

●    船舶設計合理;

●    根據指定用途選擇合適的材料;

●    在船舶施工中,設計和材料二者能協同發揮防滲水作用。

上面這些都需要試驗,而且不是直到出海前才試驗——試驗必須貫穿船舶施工的全過程,其中包括檢驗船舶水密性的航行試驗。你會發現論文寫作的前期階段與之頗為相似。在“設計”環節,我們需要確定研究的大致領域,構思適合聚焦的關鍵問題,規定問題探討的語境範圍,最終確定能得出相應結論的論文架構。在“材料”環節,我們必須確定回答關鍵問題需要哪些論據,並確定獲取和收集這些論據的調研方法。研究的實際“施工”必須呈現為一篇結構合理的論文,這樣才能保證問題、語境、論據、分析四者協同發揮作用,才能對最核心的問題作出正當有力的解答。在談到“試驗”環節時,我們要避免使用“最後”一詞,因為這會給人一種它只需在最後階段進行的錯覺:事實上,所有論文都要先經由導師初步審議,再透過中期進展考核 ,在此過程中,你的研究成果會被細緻入微地審查——這使得博士論文能在考核過程中不斷反覆修改,並根據需要儘早進行調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