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頭到尖頭——殲擊八爺的傳奇

50年前的1969年7月5日,一架修長的雙發戰鬥機在瀋陽郊外首次飛上藍天。被大家稱作“八爺”的國產殲8戰鬥機的傳奇由此開啟。

從平頭到尖頭——殲擊八爺的傳奇

1961年,瀋陽飛機研究所和瀋陽飛機制造廠對從蘇聯引進的米格-21飛機的全套技術資料、蘇聯樣機和散裝件進行了技術摸底、吃透工作。1964年10月,國防部第六研究院提出了由摸透轉為自行設計的新的戰鬥任務。

殲8飛機是根據消化米格-21飛機,並適當加以改進提高來設計的。在“雙發”“機頭進氣”這些關鍵問題確定後,殲8飛機總體方案最終確定。

自主研製高空高速殲擊機

1965年5月,軍方正式批准新機的戰術技術指標,殲8飛機的研製開始轉入技術設計階段。1965年下半年,沈飛又開啟了研製殲8飛機的生產技術準備工作。自1965年9月開始,經過4個月緊張而有序的工作,在基本完成技術設計的基礎上,沈飛於當年11月底完成了樣機的設計與製造。透過審查殲8飛機前機身木質樣機,進一步修改了設計,補充完善了打樣圖樣,為繪製生產圖樣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平頭到尖頭——殲擊八爺的傳奇

1967年1月,零件開工生產;至10月,01、02架飛機的零件製造基本結束,開始部件裝配。1968年4月末,用於試飛的01架殲8飛機開始總裝,兩個月完成總裝;5月1日,用於靜力試驗的02架殲8飛機開始總裝,兩個半月總裝完畢。

1969年7月5日清晨,殲8飛機成功完成首飛,標誌著中國從此能夠自行研製高空高速殲擊機。

艱苦的十年定型

殲8飛機從首飛成功到設計定型,整整走過了10年漫長的歷程。

在自行設計製造殲8飛機的過程中,遭遇了各種挑戰,例如跨聲速振動等。1978年,振動制住了,但試飛中還是有問題。1979年,要定型。試飛反映,口蓋經常掉,速壓一大以後,口蓋的固定不夠結實,螺栓選得不合適。還有一個問題,打炮的問題很大。

從平頭到尖頭——殲擊八爺的傳奇

經過10年的試飛和不斷探索完善、1025個飛行起落、663個飛行小時,道道難關終於被攻克,殲8飛機的效能終於達到設計要求。1980年3月,國家批准殲8白天型飛機設計定型。1985年7月,殲8全天候型又實現設計定型。

系列化壯大發展

殲8飛機的研製過程使中國經歷了自行設計製造第二代飛機的全部歷程。殲8設計定型後,沈飛和瀋陽所根據國防建設的迫切需要,相繼研製成功殲8Ⅱ等各種改進改型飛機,形成了系列化發展。

與殲8Ⅰ相比,殲8Ⅱ改用兩側進氣的氣動佈局,把寶貴的機頭空間用來安裝大口徑雷達,讓飛機的綜合性能實現了質的提升。其修長、俊朗的外形使其獲得了“空中美男子”的綽號。

從平頭到尖頭——殲擊八爺的傳奇

1989年6月,殲8Ⅱ飛機實物參加第38屆巴黎國際航展,引起國際性轟動。

1996年,採用進口先進航電裝置的殲8IIM出口型飛機參加第一屆珠海航展。

2009年,在殲8Ⅱ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殲擊機參加了國慶60週年大閱兵。

殲8Ⅱ系列飛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長期成為中國空軍、海軍的主要作戰飛機。

(本文改寫自《中國航空報》7月4日“不忘初心 篳路藍縷 讓“超聲速”響徹空天——記殲8首飛50週年”一文,原文請見文末連結)

————————————————-✈

聊聊關於飛行的故事,歡迎關注“海上飛行家”微信公眾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