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一戰役,堪稱天作之合,肢解了胡人政權,成就了一大家族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比比皆是,這些戰爭不僅使許多名將應運而生,也創造了許多無可匹敵的戰爭教材,而這些戰爭教材也為中國後世的兵家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要說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戰爭,相信每個人都會列舉出來一些,要說最偉大的戰爭,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不管怎樣列舉,有一場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幾乎可以說是無可匹敵,它的影響深遠悠長,我們現在常說的一些成語,如: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皆源於此場戰役,這場戰役就是淝水之戰。

南北朝時一戰役,堪稱天作之合,肢解了胡人政權,成就了一大家族

遊牧民族佔據北方,對南方政權蠢蠢欲動

西晉末年,社會動盪,由於“五胡亂華”等事件,華夏大地哀鴻遍野。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而在南方,則由晉琅琊王司馬睿在南京建立東晉,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前秦壽光三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苻堅雖為胡人,但他仍然大膽重用漢人王猛 ,於是藉著王猛的南征北戰,前秦國力大增,並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益二州,北併吞 鮮卑 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王猛在世時,一直勸說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尚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如若戰勝不了東晉,前秦政權可能也會分崩瓦解。

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東晉則由謝安總攬朝政。 與此同時,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一觸即發。

南北朝時一戰役,堪稱天作之合,肢解了胡人政權,成就了一大家族

特使勸降不成,反給東晉出謀劃策

苻堅率領浩浩蕩蕩的八十萬前秦軍隊,打算一舉打敗東晉,他自認為能速戰速決,並派已是前秦尚書的朱序前去勸降謝石,朱序卻私下提示謝石宜先發制人,擊潰前秦的先鋒部隊。 朱序言道:“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趁現在前秦軍隊尚未集結完畢,一舉戰勝先頭部隊挫敗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南北朝時一戰役,堪稱天作之合,肢解了胡人政權,成就了一大家族

裡應外合,三大原因致使秦軍兵敗

雖然前秦有八十萬軍隊,但是東晉並沒有給前秦軍隊集結完畢的機會。太元八年十一月,謝玄派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揭開了淝水之戰的序幕。前秦將軍梁成與劉牢之先行打了起來,經過激烈的戰鬥,劉牢之取得洛澗大捷,斬殺了梁成等十名前秦大將及五萬前秦主力。此後,晉軍與秦軍對峙與肥水,不善於迎水作戰的前秦軍隊想著退離肥水再與晉軍交戰,但苻堅認為前秦軍隊可以在渡河的時候與東晉軍隊作戰。

東晉軍隊也想著在秦軍隊渡河的時候發動戰爭,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無心戀戰只想著趕快逃亡,不善於水戰的北方軍隊在巨大的肥水面前失了魂,淹死的、踩踏致死的以及被截殺的前秦軍隊不計其數。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苻融在潰逃中被殺。

南北朝時一戰役,堪稱天作之合,肢解了胡人政權,成就了一大家族

綜合來看,秦軍主帥苻堅的決策失誤、朱序的內部支援、東晉軍隊的勇猛作戰這三大原因是前秦軍隊失敗的三大原因。

前秦分崩瓦解,謝氏成為名門

淝水之戰使得前秦的主力幾乎損失殆盡,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少數民族政權, 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淝水之戰使得北方囂張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很長時間內保持安寧,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此戰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南北朝時一戰役,堪稱天作之合,肢解了胡人政權,成就了一大家族

同時,淝水之戰成就了謝氏家族,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族自此成為真正的名門望族,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王謝一個指的是王羲之王氏,另一個就是指謝安謝氏。從這首詩中就可以看出謝氏在淝水之戰後的影響有多大。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中國古代戰爭》《烏衣巷》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更確切來說這場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獨一無二的戰役。此次戰役不僅使得傳統的戰爭思想得到很大的進步,打擊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囂張氣焰,也使得“五胡亂華”之後躲避在南方的正統中華文化得以延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