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請點選以上圖片觀看精彩影片(44分鐘):

《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緣起 

欲提毗盧之正印,深達諸佛之真源,天台法脈,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於陳隋之際,因實際開創者智者大師住錫於天台山,故稱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正依佛經,以《大智度論》為指南,以《中論》為助成,以《大般涅槃經》為扶疏,以《大品般若經》為觀法,引《維摩詰經》、《仁王般若經》、《菩薩瓔珞本業經》等經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內著名的天台宗法師,曾在天台國清寺追隨臺宗座主靜權大師十年,研習天台教觀,深解意趣,止觀雙運、戒定慧三學皆得教內大德讚許,一生以法華之圓頓攝受眾生。

2018年,適值智者大師誕辰1480週年之際,慧日禪寺住持傳喜法師秉悟公上人之教誨,教弘天台,行歸淨土,與慧日禪寺僧眾一百餘人共同研習靜權法師著述的《天台宗綱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誕辰100週年。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天台宗綱要》系列影片,溯天台之法脈,憶上人之德海,一起走進佛陀的一代時教!

《天台宗綱要》學記

——第十七課

第一章、藏教

(五)六即

6、究竟即

(1)小乘阿羅漢果

(2)中乘辟支佛果

(3)大乘佛果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一)小乘阿羅漢果。

阿羅漢:有二種阿羅漢,三種阿羅漢,六種阿羅漢,九種阿羅漢。

二種阿羅漢:一、時解脫阿羅漢;二、不時解脫阿羅漢。

又有二種阿羅漢:一、慧解脫阿羅漢;二、俱解脫阿羅漢。

又有二種阿羅漢:一、壞法阿羅漢;二、不壞法阿羅漢。

《天台四教儀集註》

宋高麗國沙門諦觀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三種阿羅漢:一、慧解脫阿羅漢;二、俱解脫阿羅漢;三、無疑解脫阿羅漢。

《天台四教儀集註》

宋高麗國沙門諦觀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

云何名明行足?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

問曰:神通、明有何等異?

答曰:直知過去宿命事,是名通;知過去因緣行業,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緣,際會不失,是名明。直盡結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盡,更不復生,是名明。是三明,大阿羅漢、大辟支佛所得。

六種阿羅漢:一、退法阿羅漢,二、思法阿羅漢,三、護法阿羅漢,四、住法阿羅漢,五、進法阿羅漢,六、不動法阿羅漢。

九種阿羅漢:一、思法阿羅漢,二、進法阿羅漢,三、退法阿羅漢,四、不退法阿羅漢,五、不動法阿羅漢,六、住法阿羅漢,七、護法阿羅漢,八、慧解脫阿羅漢,九、俱解脫阿羅漢。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妙法蓮華經玄義》 智者大師

退法阿羅漢,謂因遇違緣,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違緣者,涅槃經明五緣。一樂多事,二樂說世事,三樂睡眠,四樂近在家,五樂多遊行。皆名違緣也。)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無著菩薩造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何等退法阿羅漢?謂鈍根性。若遊散若不遊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現法樂住。

(二)中乘辟支佛果

辟支佛,就是緣覺,也叫獨覺。阿羅漢雖斷見、思煩惱,還有習氣存在;辟支佛則連習氣也除去了。所以辟支佛超過阿羅漢。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三)大乘佛果

藏教的佛果,乃是佛為了要度藏教的人,權宜應現,真正的大乘佛果,並不如此。

菩薩從初發心,緣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而發四宏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經三大阿僧祗劫,更住百劫,修相好因,方成一生補處菩薩,然後示現八相而成佛。

《天台四教儀集註》

宋高麗國沙門諦觀

從初發心,緣四諦境,發四弘願,修六度行。

一、未度者令度,即眾生無邊誓願度,此緣苦諦境。二、未解者令解,即煩惱無盡誓願斷,此緣集諦境。三、未安者令安,即法門無量誓願學,此緣道諦境。四、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即佛道無上誓願成,此緣滅諦境。既已發心,須行行填願,於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種相好。

《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

三種道皆是菩提:一者、佛道,二者、聲聞道,三者、辟支佛道。辟支佛道、聲聞道雖得菩提,而不稱為菩提;佛功德中菩提稱為菩提,是名菩提薩埵。

問曰:齊何來名菩提薩埵?

答曰:有大誓願,心不可動,精進不退。以是三事,名為菩提薩埵。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要做補處菩薩太不容易了,就修個三十二相,每一相也要一百個福才成一個相好。那一個福,是比如大千世界一切眾生都是盲人,能替他們醫好,才算一福;或者大千世界一切人破戒、破見,能教他們得淨戒、開正見,這些功德,才算一福。

估計很多人都想不通的,想不通是很正常的。普賢菩薩的大願,“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就是說,虛空界盡了、眾生界盡了、眾生煩惱盡了,普賢菩薩的大願都不窮盡。

那我們就會想:這要到什麼時候才成佛呀?想不通。凡夫的思維就是這樣,認為做什麼事都有結束的時候,就像電影一樣,有開場、有結尾,我們出三界也是為了結束生死對吧?

但是菩薩就不一樣了。娑婆世界我們希望它有結束的一天,請問極樂世界你想不想它有結束的一天?就不想的。極樂世界那就是無窮無盡。同樣,當你的生命狀態特別好,都是正能量的時候,你想它結束嗎?就不想。眾生沒有了,虛空沒有了,我還是菩提心的狀態、大願的狀態,不願意結束。好事幹嘛要結束呢?不好的事才越早結束越好。

藏教的解脫,大多數是依靠自力,但如果從圓教的角度來說,實際上這個我們以為的自力也不是自力。《法華經》裡講到化城喻,就是藏教所證得的資糧位、加行位,包括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乃至到有學、無學,他覺得這是我的自力、我努力的結果,實際上這是化城,還是佛的力量呈現出來的,只不過他根器小,還不知道。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

問曰:幾時名阿僧祇?

答曰:天人中能知算數法,極數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千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如是數三阿僧祇:若行一阿僧祇滿,行第二阿僧祇;第二阿僧祇滿,行第三阿僧祇。譬如算數法,算一乃至算百,百算竟,還至一。如是菩薩一阿僧祇過,還從一起。

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雖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稱“我當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發言,無所畏難:“我於來世當作佛。”釋迦文佛從過去釋迦文佛,到罽那屍棄佛,為初阿僧祇;是中菩薩永離女人身。從罽那屍棄佛至燃燈佛,為二阿僧祇;是中菩薩七枚青蓮華供養燃燈佛,敷鹿皮衣,布發掩泥,是時燃燈佛便授其記:“汝當來世作佛,名釋迦牟尼。”從燃燈佛至毗婆尸佛,為第三阿僧祇。

小乘是大乘的基礎,要學大乘,必須先把小乘的教義,弄個明白。有許多人,往往空腹高心,談玄說妙,侈言大乘,對於小乘的教義,採取不屑研究的態度。結果,小乘教義,固然沒有明白,而對於平時一貫提倡的大乘教義,也往往弄得糊糊塗塗,籠侗真如,顢頇佛性,這是要不得的!

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什麼是佛性?不知道。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系統的觀修,我們都是背覺合塵的。要依著佛陀的覺,一點點從塵埃裡抽離出來,嫻熟了,才能夠即塵之時即是覺。

在剛修習的時候,能夠起覺照,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不怕妄起,就怕覺遲。凡夫是根本都不覺,天天都是妄;修行了,有妄就起覺照。覺到一定程度了,所謂的妄,哪裡有什麼妄?全部都變成覺了。所謂的“打成一片”,就達到一心的狀態了。

我們現在講佛性,實際上是名字上的佛性、口頭上的佛性,我們不知道佛性,也沒有跟佛性在一起,天天都在塵中,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所以妄起我執。這個我就是什麼也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叫凡夫。那當我們開始對治我執的時候,我執對治掉了,就開始知道了,慢慢地就開始靠近真理了。

我們現在都還是妄,妄中就沒有安全感,又本能地有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就起貪瞋痴,而且貪瞋痴起得特別“理直氣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際上這句話是佛教裡的。它的意思是說,真正的究竟利樂是學習佛法,一個人如果不能為了自己而修行,而戒惡修善、尋求真理的話,天地都是會變得生滅的,更別說我們自己了。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佛有多少功德?我們無法想象的。佛修一個相好都要百福,這還只是外相的,還不是理體的。佛的一個智慧,你說要修多久?

佛為了一句法,都頭目腦髓地佈施去求取。我們現在很簡單就得到了,就以為是我們自己的。佛言佛語,跟你相不相干?好像相干,我們是佛弟子嘛,但是我們知道意思嗎?你說念阿彌陀佛多簡單,認得吧?認得;會念吧?會念。所以曾經就有人跟悟公上人說:師父,我業障重,我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上人看著他:這麼厲害,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

實際上他不懂,不懂就不知道自己口氣有多大;懂才知道,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我們老實說,就是念阿羅漢,你念得懂嗎?一個須陀洹果,都要經過資糧位、加行位,然後發八忍、八智,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才能證得。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所以我親近悟公上人的時候,上人都不輕易開口。我就疑惑,師父怎麼不講呢?後來越來越覺得有道理,那時候說佛法誰懂呢?我有時候帶一些居士,平時跟他們講佛法的,到師父面前,師父再跟他們講一些四諦、十二因緣,實際上講四諦、十二因緣已經很深了。對於上人來說,你對他有信心,他有願力度掉你,這就好了,就很簡單。跟你解釋嗎?你也聽不懂。

那佛無量劫修行的願力、無量劫的威德,一句佛號萬德洪名,眾生怎麼懂?不要說萬德,就是一個德,佛經劫勤苦所修的,怎麼跟眾生講?但另一方面,我們不是聽法的法器,不代表佛沒有這個願力。這個世間再五濁,佛只有愈加地悲憫。

佛法是有很甚深的內容的,我們要發願好好去學。既然佛說了,我們肯定可以學會。

好在除了藏教,還有通教、別教、圓教可以攝眾生;除了釋迦佛陀度眾生,阿彌陀佛也度眾生。我們的世界是凡聖同居濁土,極樂世界還有凡聖同居淨土。所以眾生還是有出路的,因為佛太慈悲了。眾生業不可思議、眾生的愚痴不可思議,但佛的功德不可思議,佛的願大到不可思議。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

問曰:若諸阿羅漢所作已辦,逮得己利,不須聽法,何以故說般若波羅蜜時,共五千阿羅漢?

答曰:諸阿羅漢雖所作已辦,佛欲以甚深智慧法試。如佛問舍利弗,如波羅延經,阿耆陀難中偈說:“種種諸學人,及諸數法人,是人所行法,願為如實說!是中,云何學人?云何數法人?”爾時,舍利弗默然。如是三問,三默。佛示義端,告舍利弗:“有生不?”舍利弗答:“大德,有生。有生者,欲為滅有為生法故,名學人;以智慧得無生法故,名數法人。”

如佛大師,自一心從弟子邊聽法,不應難言阿羅漢所作已辦,何以聽法。譬如飽滿人得好食,猶尚更食,云何飢渴人而言不應食?以是故,諸阿羅漢雖所作已辦,常在佛邊聽法。

佛住解脫法中,諸阿羅漢亦住解脫法中,住法相應,眷屬莊嚴。

佛住善法解脫中,諸阿羅漢亦住善法解脫中,住法相應,眷屬莊嚴。佛以大眾圍繞,如須彌山王,十寶山圍繞:如白香象王,白香象圍繞;如師子王,師子眾圍繞。佛亦如是,佛為世間無上福田,與諸弟子圍繞共住。

你知道佛的功德嗎?——《天台宗綱要》學記第十七課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回  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佛教慧日微信平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