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釋出意見: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發生大面積藍藻水華導致水體黑臭現象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釋出《關於加強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和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緊扣長江經濟帶發展目標任務,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為重點,

推進重要湖泊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構建完整、穩定、健康的湖泊生態系統,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發生大面積藍藻水華導致水體黑臭現象,確保供水水源安全。

洞庭湖、鄱陽湖、洱海、滇池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鞏固提升,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水質穩中向好。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調蓄能力持續提升,全面構建健康、穩定、完整的湖泊及周邊生態系統。到2035年,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成效與人民群眾對優美湖泊生態環境的需要相適應,基本達成與美麗中國目標相適應的湖泊保護治理水平,有效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在著力最佳化空間佈局方面,《指導意見》指出,要緊密圍繞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治理目標任務,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考慮湖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加快編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健全流域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

同時,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識別湖區重要生態系統,有效銜接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安排各類空間和要素。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佈局,因地制宜謀劃湖泊水資源利用、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生生物保護等空間。加強重點湖泊流域保護治理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嚴格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在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方面,《指導意見》提出,探索推進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構建法治化、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體系。釐清不同自然資源型別邊界,清晰界定重要湖泊流域等生態空間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積極探索取水權登記的途徑和方式,健全水資源產權制度,促進水資源最佳化配置。

實施重點湖區“4+1”工程

近日,水利部召開河湖“清四亂”典型案例新聞通氣會,釋出了包括湖南省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案等在內的10個典型案例,進一步提高地方對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重視程度,這在《指導意見》中也被明確提及。

《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水域岸線保護,依法依規劃定湖泊管理範圍,科學劃定湖泊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明確分割槽管控和用途管制要求,嚴格管控可能影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專案建設和活動,依法履行涉河建設專案和活動許可,切實落實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禁止圍湖造地,有序實施退地退圩還湖。加強湖區採砂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持續規範推進湖泊“清四亂”(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常態化開展塑膠垃圾清理,不斷鞏固清理整治成效。同時,《指導意見》對加強溼地保護修復、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持續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披露涉及重要湖泊的問題整改,一直是各地的重要任務。《指導意見》指出,要分門別類建立問題臺賬,明確整改方案,狠抓負面典型,強化執法監督。探索建立流域汙染聯防聯控機制,組織查擺深層次問題,建立湖泊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發現一起,整改一起,銷號一起。

同時,加大汙染綜合防治力度,深入推進實施湖區城鎮汙水垃圾處理、化工汙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船舶汙染治理和尾礦庫汙染治理“4+1”工程,不斷鞏固湖泊環境汙染治理成果。

不僅如此,《指導意見》還強調要提升水源地安全保障能力。合理佈局湖區飲用水水源地及取水口,制定並公佈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湖區重要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提升城鄉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水平。開展城市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和飲用水水源安全評估,推進影響飲用水安全的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

嚴格落實負面清單制度

在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要調整完善產業結構,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制度,加快產業清潔生產、迴圈化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科學構建湖區產業發展格局。

同時,強化“散亂汙”企業整治,推動太湖、巢湖等流域造紙、印染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有序推動相關產業向資源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轉移,妥善做好退出產業和湖泊禁漁等後續基本民生保障。在太湖、洱海、洞庭湖等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推進生態價值轉化。

《指導意見》還明確大力推動經濟轉型,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地制宜培育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產業。引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洞庭湖、鄱陽湖等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推動滇池、洱海等發展湖泊旅遊,建立全域旅遊示範區,做強做優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助力推進湖區產業轉型發展。

此外,《指導意見》還強調要強化河湖長制,壓緊壓實湖泊保護治理屬地責任。探索建立跨省湖泊湖長協調聯動機制,協調解決湖泊保護治理跨區域、跨流域重大問題。研究建立跨區域湖泊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區域協作與部門聯動。嚴格湖泊保護治理監管考核,健全巡查檢查監管制度。鼓勵重要湖泊所在地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重要湖泊及重要湖泊出入湖河流所在地積極探索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的新方式,協商確定湖泊水生態環境改善目標,加快形成湖泊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格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