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仰望》之二:仙境中的驚歎|名家閱讀

《江河仰望》之二:仙境中的驚歎|名家閱讀

作者|王劍冰

我們從結古出發,向西行進,路上經過隆寶灘自然溼地,那是大片的湖水與沼澤組成的綠意盎然的國家級保護區。各種鳥類,就像幼兒園裡的孩子,在嘰喳鬧嚷。

再往前仍然是一派草原盛景。即使是偶爾下起了細雨,也讓人感到十分的舒服,忘記這裡已經是海拔三千多米,很快就將進入四千米甚至更高的地域。

是的,你看,草原愈來愈遠去了,視線出現了起伏,道路出現了褶皺。

再往前,車子開始爬坡。空氣由清新變得冷凝。開著的車窗漸漸搖了上去。文扎說,我們是在循著長江上游的通天河追根溯源,會經歷高原一年四季的特殊氣候。

上坡,上坡,翻山。翻山。雪飄了下來,雨刷器開始了搖頭晃腦,一會兒文扎就把那搖頭晃腦搞成了最大頻率。能聽見車子的小喘息,喘息在加快,一會兒就大喘氣了。剛才車裡還有人說話,這個時候都消了音。

車子再一陣喘,爬上了海拔49OO米的葉青雪山,山上以及周圍的山都是雪,白皚皚的雪,只有一條小路窄窄地盤來盤去,雪夾著雨狂掃過來,就像一簇簇帶著冷火的箭簇,窗玻璃發出撲撲的響聲。我真怕這雪中夾帶了冰雹,那樣車窗子更要經受考驗了。

我們神情緊張地都把眼睛盯在了小道上。這條道絕不是通車大道,它毫無規範,拐彎處也顯得陡峭,,又不敢頻踩剎車,實在是難為了文扎。他是剛入手的新車,效能還沒有完全掌握,一路上不停地摸索著。但是文扎總是顯出不露聲色地沉穩。 車子終於一點點向下盤去,有些地方就是滑動了,也只能聽天由命。雪將少有人走的山路罩了一層又一層,在這個冰雪世界,它或許不大願意讓誰來打攪。

依然有蒼鷹,蒼鷹一次次將降落的雪線劃斷,劃出一道道黑色的音符。它們在尋找什麼,或者什麼也不尋找,只是喜歡這樣,喜歡這降雪的世界。

在這裡是看不到地平線的,甚至找不到什麼參照物,因為一切皆白,山峰是白的,山谷是白的,河流是白的。像苫了一塊白布單子,整個地白在了一起。若沒有這蒼鷹盤旋,你簡直就認為是在一個平面或立體中。

文扎到底是雪域中的鷹,他堅定並且執拗地在一片蒼茫中,找到那條隱含而可怕的小路,一點點地向下盤去。

終於盤到了谷底,而後再往另一座山上盤,最後漸漸下山了,雪也隨著海拔的降低而不得已遠去。六月的雪,只是在高海拔的區域逡巡,那是它的領地。回首望去,恐懼依然。

轉出這片山體的時候,看到了一片遼闊的空域,那是大片的草原,草原上一條蜿蜒的沒有盡頭的小路。小路如一條拉鍊,將一塊綠色的大幕拉開了。

難道又回到了春天?我們興奮起來,要下車拍照。

文扎笑著還是往前開,好像前面有什麼在等著。車子猛然剎住,後面的車子同樣停住了。

這時我們看到了貢薩寺。它依山傍水,斑駁落寞地掛在南山坡上。它已經荒廢了。荒廢得像一幅油畫。

由此有人驚叫起來,因為它同草原形成了十分強烈的對比。

我們知道文扎為什麼要將車子停在這裡了。貢薩寺遺址被譽為三江源頭的“古格廢墟”,寂靜,殘破的牆垣和一格格的間舍,訴說它曾經的輝煌。文扎說,遠在公元12世紀,也就是800年前,撥戍達瑪旺秀的心傳弟子,秋傑次成幫巴在當地巴熱部落頭人羊圈裡建立了貢薩寺。那是一大片建築群,重重疊疊面對著一片大草原。那是多麼心曠神怡的一個靜宇。到了公元15世紀,五世達賴昂旺洛松嘉措經過此地,將寺院改為格魯派寺院。就此一直是方圓影響十分宏大的寺院。

文扎說,可惜毀去於1958年。一去去了60年。貢薩寺老得不成樣子了,老成了一片廢墟。不知道深切的原因,或者知道沒有人細說。後來人們還是懷念著貢薩寺,他們帶著敬仰,將新的貢薩寺建在了距治多縣城13公里的的阿尼尕保山南坡下,背靠大鵬一般的諾布玉則山,遠處看去,那山形簡直就是一座風水極好的椅子背,面朝的東南方是一片更為廣闊的墨綠草原。

從文扎的介紹中,知道貢薩寺在草原人心目中的位置。後來我們去了新寺院,比老寺院規模更加宏大,建築面積達到了900多平方米,寺記憶體有大量的《甘珠兒》《丹珠爾》等佛經,以及明代的文物,還有珍貴的《中觀應成論》,是國內僅存的黑氈紙金墨佛經,更加讓人驚心的,是寺內宗喀巴銅製鍍金佛像,那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內銅質鍍金佛像,也是目前格魯派寺院內所供奉的最大的宗喀巴大師室內銅像。2008年竣工後,它上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站在新貢薩寺的最高處,我的目光毫無遮攔地放牧出去,隨著那一束陽光,將那大片草原橫掃了一遍。很快就掃到了草原中的一汪水,在我的目光中閃了幾閃,終於藍在了藍天下。

《江河仰望》之二:仙境中的驚歎|名家閱讀

不遠處有一條河靜靜地流淌著,後來知道那就是通天河。

遠遠的河邊,有一戶藏家,我徑直地走過去。土掌房前正在玩耍的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看到我也跑過來。他們跑得很快,我們很快就會合了。兩個孩子臉上都印著小太陽,拖著長長的鼻涕。他們的身後,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在往這裡跑來。

我們互相看著,互相問著。互相都不大能聽得懂對方的語言,但還是能夠交流。我由此知道他們是姊妹,後邊的是弟弟,這裡只有他們一家。他們的父母靠著這一片草原生活。靠著那一條河。

他們問我是從哪裡來,我說是治多,他們感覺治多很遠。他們指著我的相機問我是不是也是從治多買的,我笑著說是。他們感到很滿足。然後就是照相。那個小孩子也趕到了。他們不停地在鏡頭前做著樣子,然後要看,看了就笑,笑得很滿足。

我發現,鏡頭裡的男孩女孩都很好看,長大了一定都屬於格薩爾和珠姆的形象。守著這一片空曠,他們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他們的全部就是這空曠。他們不知道北京,不知道中原,不知道西寧,甚至不知道玉樹,只知道治多,治多縣在他們心裡,是一個天堂。他們的父親也過來了,那個瘦瘦的漢子也只是笑著,扶著他們的孩子笑著。我說他們穿的太少,要凍感冒的,他仍然笑著。他對他的孩子很自信。

接著我們去拜訪了距貢薩寺舊址不遠的夏日寺,夏日寺周圍是一片原始松林,同貢薩遺址一樣,坐在高大的南山懷抱裡。這個時候竟然聽見了鳥的叫喚,那般清脆,久違的清脆,讓人想到中原的麥收,是的,這個時候應該是中原最忙碌的。此時此地卻像在仙境,鳥兒越叫,越顯得靜寂。

原來是喜鵲。叫聲傳上去,一直越過了山峰,雲在峰中纏繞著,卻又將喜鵲的飛翔透視在上面。穿著紫紅袍子的僧人三三兩兩地在白塔前後走過,像一幅畫,映照在陽光中。河流恰在山前的暗處湧過。好一座夏日寺。好一座山。好一道水。

《江河仰望》之二:仙境中的驚歎|名家閱讀

三 我們這是要去哪裡?車子走了幾次錯路,都找不到要去的路。

好容易看到幾個牧民,文紮上前打問,才確定了方向。這個時候楊勇的皮卡一聲呼喚衝到了前面,而大鬍子歐沙的皮卡車已經從另一條小路晃晃蕩蕩地走遠,他或許知道另一條道路。

翻過一個又一個陡坡,就像是在摺疊一個幾何圖形。拐彎處車子都經過了打滑、沉陷的艱難,最後爬上了一個山峰。

翻過這座山峰,已經沒有什麼明顯的路徑。一條小路是唯一的選擇。順著這條小路繞過去,再爬上一座山峰,終於停了下來。各自找位置剎牢車子。然後徒步,再往上爬去。上面是什麼呢?

在窄窄的山脊上,弓著腰在用力,沒有路,腳在隨意選擇,踩著前面人的腳印,有些山石上沒有腳印,只能自己判斷該如何下腳。

有人掉隊了,站在那裡只顧著喘氣,這裡的海拔,少說也在4500以上。果然,有人一邊喘著一邊看手機給出的資料:海拔4590米!阿瓊像個野小子,瘦弱的身軀,竟然早早上到了前面去。歐沙車裡的人從另一個方向攀了上來,他一定按照自己的判斷,把車子停到了這座山的對面。

只顧著腳下,爬上去猛然抬頭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盆地,盆地實在是太遼闊,它能裝下裝得下千軍萬馬。一個國王的馬隊和羊群趕在這裡,也不會有擁擠的感覺。

盆地裡滿眼是綠色的草,泛著青黃。這些草正在改變的顏色嗎?不是,是雲中的陽光在忽隱忽現地掃描,掃到的地方,就泛黃地亮閃。

文扎還在領著往上攀,上面一定有什麼在等待著,不只是這個龐大的盆地草原吧?

攀爬了都有半個多時辰了。

攀到最上面的時候,感覺地形十分怪異,猛然回頭,一聲驚呼從每個人的口中噴出。原來,在絕壁的下面,是一個U型的河流,這是通天河第一灣,也就是萬里長江第一灣。這個灣彎得那麼地奇巧,周圍有三大神山高高環擁。它順著一座山谷急匆匆而來,到了這裡猛然一座絕壁擋道,發一聲吼,再撞不出去,只有折回。又一個大回環,繞向了遠方。

從高處看這個“第一灣”,那真是高拔奇邁,蕩氣迴腸,直讓人歎為觀止。奔流的江水到這裡不得不放慢速度,遠遠看去,就像一條絲絨哈達環繞著青色的大山。景色那般撩人,讓你感慨,可不是仙境中的神奇景觀。

深深的峽谷之上的山峰,沒有任何遮攔。這裡還沒有開闢旅遊線路,來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也沒有誰設立警示標誌,建立防護圍擋。如果不注意,就會滑下萬丈深淵。現在,這些人什麼也不顧了,他們要找到最好的角度,他們要在這裡興高采烈,面對著一條大河和一個盆地歡呼。

我知道文扎他們的用意,他們是想讓我們把治多的美多看一下。他們不動聲色的行為,表達著對長江之源這塊土地的熱愛之情。文扎他們在對著這條母親河膜拜。文扎說,通天河流域的“源文化”是一條宗教信仰的走廊。文扎把通天河沿途的文化作了精彩紛呈的解說,他的解說充滿了宗教般的激情。那麼,這長江第一灣,也帶有了宗教的色彩。

路還是溼漉漉的,山峰到處是溼漉漉的,剛下過一場雨,不,或許是雪。這裡經常是雨雪霏霏的氣候。

好在沒有云霧,如果是雲霧繚繞,那或許就什麼都看不見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