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譜》與《茶錄》

《荔枝譜》與《茶錄》是蔡襄撰寫的兩部學術專著。它以泉州乃至整個福建在荔枝和茶葉的生產、製作和食用方面的豐富實踐為背景,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和科學的概括。直到今天,它還是研究荔枝和茶葉方面必不可少的資料。

《荔枝譜》與《茶錄》

泉州在北宋年間,是我國荔枝的主要產地之一,晉江、南安最多,其他各縣也有種植,而且品種繁多,分五月熟、六月熟、七月熟三大類。五月熟者肉薄味酸,質量較差;六月熟者有早紅、桂林、金鐘、白蜜、狀元紅等,肉厚味甘,俱屬佳品;七月熟者為山荔枝,品類亦有數十種。

蔡襄在《荔枝譜》中,分為七篇三十二品,比較詳細地記述了福建等地荔枝的本源、品種、佳品、栽培護理以及果脯製法等,亦著重介紹了泉州的“藍家紅”和“清石白”等兩大佳品的產地、特性,用途以及主要栽培者,是研究泉州荔枝史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南宋的王十朋就任泉州太守,在吃了火山荔枝後寫詩讚道:

前年夔州食荔枝,同僚共賦新紅詩。

妃子名園世所貴,不似詩史堂前奇。

春冬分符來南土,半月身行荔枝圃。

三州嘉木消眼見,更閱君謨向來譜。

至於茶葉生產,泉州在北宋時也是很有名的,特別是泉州的清源、南安的英山、安溪的清水、留山等,所產最為著名。據《泉南雜誌》稱:“吾閩清源山茶,可與松蘿、虎邱、龍井、陽羨角勝,而所產不多”。

關於茶葉的專著,以唐代陸羽的《茶經》為最早,其次為北宋丁謂的《茶圖》,但陸羽的《茶經》不載閩產,丁謂《茶圖》不但論採造,又及烹試。

蔡襄是抱著彌補上述這兩部著作之不足,才決定撰寫《茶錄》一書的。書分上下二篇,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兼論烹茶之法。從《茶錄》的論述看來,我們泉州人在吃茶方面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是比較講究的。

《荔枝譜》與《茶錄》

本文選自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叢書《話說泉州》

《荔枝譜》與《茶錄》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得版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