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瓷器不同時期的演變

鬥彩又稱逗彩,歷史記載始於明宣德時期,明成化時期是鬥彩瓷器的巔峰,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

鬥彩瓷器不同時期的演變

鬥彩又稱逗彩,歷史記載始於明宣德時期,明成化時期是鬥彩瓷器的巔峰,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

鬥彩就是用釉下青花勾繪圖案輪廓,然後在釉上用紅、黃、綠、紫等各種彩色在輪廓線內填繪,經爐火烘燒而成的,使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在一起,互相爭豔。

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活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鬥彩瓷器不同時期的演變

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人彩爐低溫燒成。

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

成化時期鬥彩雞缸杯、天字罐、葡萄紋杯等,其畫面疏朗,畫工精湛,至萬曆時期即已價值連城。清康熙、雍正多仿成化鬥彩器物,尤其是雍正仿成化器物水平之高几可亂真。雍正鬥彩又把粉彩和青花相結合,使鬥彩更加清秀明麗。

鬥彩瓷器不同時期的演變

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 “葉無反側”、“四季單衣” 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

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對這些器物要從胎、釉、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

鬥彩瓷器不同時期的演變

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