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重陽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也叫“重九”。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

有健康長壽的寓意。

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節日,

所以衍生了很多紀念活動,

比如登高、賞菊等。

歷代文人墨客,

對於重陽節,多有吟詠之詞。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重陽來源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

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重陽節最早的記載源自

《呂氏春秋》中的《季秋紀》: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

“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漢代時,重陽有了求壽的習俗。

《西京雜記》記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

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在魏晉時,

節日氣氛漸濃,倍受文人墨客吟詠。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

明清兩代,重陽節風俗盛行。

要吃花糕,登山,十分熱鬧!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重陽習俗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

登高源於古人對山嶽的敬畏和崇拜,

《禮記·祭法》記載:

“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

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古人希望透過登山來避災祈福。

明代時,每逢重陽,

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

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求壽

重陽節是九月九日。

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古人認為九有“長壽”的寓意。

所以,重陽節這天有求壽的習俗,

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賞菊、飲菊花酒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放的時節。

三國魏晉以來,

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菊花酒,

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是重陽節必飲之酒。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插茱萸

重陽節時,古人還有插茱萸的習俗。

古人認為重陽插茱萸可以避災消難。

這一天,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

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

王維有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重陽各地習俗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同一個重陽節,在不同的地區,

其習俗各有不同。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江西:曬秋

婺源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

秋季有大量新鮮蔬菜瓜果需要曬乾貯藏,

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景象。

浙江:拜訪親友,吃重陽粽

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

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

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

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

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四川:紀念岑參

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重陽節

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

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

民間舊俗,

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

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東:吃辣蘿蔔湯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

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

家家烙焦餅祭財神。

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

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山西:登高

山西晉南地區有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

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

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

“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

“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

“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湖北:釀酒

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

據說此時所釀之酒最為清洌,

且久藏不壞。

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

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江蘇:吃駱駝蹄

重陽節,

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

連綴成旗,插於庭中。

長洲縣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

無錫縣吃重陽糕、九品羹。

福建:毛豆節

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

稱為毛豆節。

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

稱為“風槎”。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重陽寄語

九九為陽,地久天長

金秋時節,菊花盛放

這是最好的秋日

王維說: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每逢到節日時,最是思念親人。

古人常言羈旅之思,

是啊,那時交通並不發達,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

都要耗費許久。

更多的時候,

詩人們身在異鄉時,想家的情感最強烈:

爹孃身體可好,弟妹是否安好,

門前的柿子樹葉子黃了嗎?

楓葉如丹,思念更濃,

在最深的秋日裡,起最濃的思念。

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你們瞭解嗎?

蔣士銓說: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有人說,

子女對父母的愛,

即使付出所有也報答不了萬分之一。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我們漸漸長大,他們漸漸老去,

這是無法改變的規律,

但是我們可以厚養雙親,

而不是在他們百年之後,

豪華的祭奠。

孝心應該在靈肉鮮活的存在裡,

不是靈肉離開的虛無空間。

多陪陪父母,讓他們知道,

你一直在他們身邊!

(此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