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中式

君語

+

以前看陶淵明吐槽自己兒子,真是太接地氣了。

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積極的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當地混合起來,我們能夠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

要我描寫這種人生的愛好的性質是很困難的;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或敘述一位人生的愛好者的真事蹟,是比較容易的。

陶淵明,這位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產物,很自然地浮上我的心頭。

當我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一定沒有一箇中國人會反對我的話的。

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給我們什麼文學遺產,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澈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徵。

他的生活是簡樸的,風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是令人敬畏的,是會使那些較聰明較熟悉世故的人自慚形穢的。

他今日是人生的真愛好者的模範,因為他心中反抗塵世慾望的念頭,並沒有驅使他去做一個徹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和感官的生活調和起來

文學的浪漫主義,與道家的閒散生活和反抗儒家的教義,已經在中國活動了兩百多年,而和前世紀的儒家哲學合併起來,造成這麼一種和諧的人格。

在陶淵明的身上,我們看見那種積極的人生觀已經喪失其愚蠢的滿足,而那種玩世的哲學也已經喪失其尖刻的叛逆性,而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在寬容的嘲弄的精神中達到成熟期了。

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有人也許會把陶淵明看做“逃避主義者”,然而事實上他並不是。

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

如果他是邏輯家的話,他也許會決定出家去做和尚,徹底逃避人生。可是

陶淵明是酷愛人生的,他不願完全逃避人生。

在他看來,他的妻兒是太真實了,他的花園,伸過他的庭院的樹枝,和他所撫愛的孤松是太可愛了;他因為是一個近情的人,而不是邏輯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

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他就是這樣酷愛人生的,他由這種積極的、合理的人生態度而獲得他所特有的與生和諧的感覺。這種生之和諧產生了中國最偉大的詩歌。

陶淵明僅是回到他的田園和他的家庭的懷抱裡去,結果是和諧而不是叛逆。他是塵世所生的,是屬於塵世的,所以他的結論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林語堂丨人生如寄,幸好還有陶淵明

攝影 | 回形島,木紋-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