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哲學上的貢獻無愧“萬世師表”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而他主要的貢獻體現在道德學說、政治學說、教育學說、經濟學說等方面。

孔子在哲學上的貢獻無愧“萬世師表”

哲學

在道德學說方面,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整思想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並是作為個體的人類擁有了源自靈魂的思想行為準則。

孔子在哲學上的貢獻無愧“萬世師表”

在政治學說方面,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主張的較低政治目標是“小康”社會,有禮、仁、信、義,所以稱為小康。這種思想很大程度的保障了社會的穩定,強化了人民安居樂業內心世界。

孔子在哲學上的貢獻無愧“萬世師表”

巍峨漢文化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這使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基礎上透過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極大的引導人類發揮本身的創造力和韌性。

孔子在哲學上的貢獻無愧“萬世師表”

教育開萬世

在教育學說方面,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同時孔子對教育的貢獻是身體力行的,這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表率,現在的很多教育方法還在沿用孔子的教育方法,比如因材施教、學思並用、由博返約等。

孔子在哲學上的貢獻無愧“萬世師表”

學者

而這些學說涉及的範圍涵蓋了人類社會幾千年來都非常關注的幾乎所有問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