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488課:細說“叢(叢)”字,成語為叢驅雀何義?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丵”部的一個漢字“叢”,“叢”在現代漢語簡化為“叢”,“叢”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入1988年國家語委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表》中,因此需要著重記憶。其詳情如下:

叢(叢)。讀cóng。《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叢,聚也。從丵,取聲。”形聲字。本義是聚集。

關於這個字,《字源》李守奎先生認為:叢應當是形聲字,但“從艸,龍聲。因為“丵”在先秦古文字中本不存在。《說文》小篆是誤合來源不同的幾個偏旁而成,“叢”所從的“丵”就是“艸”旁與“龍”字所從的頂冠而成。秦簡所從“龍”字下部與“取”近同,屬於變形音化。認為“叢”的本義應當是草木叢生。”我們不認同這種觀點,在沒有過硬的證據證明《說文解字》的錯誤時,我們不能妄自否定它,實際上,艸部有字“(上艸下叢)”(具體見第111課),本義是草木叢生,“叢”應當暫依《說文》所解,它的本義就是聚集。並不單單指草木的聚集,還指人和事物的聚集。而“艸”部的“(上艸下叢)”單指草木叢生。

《說文解字》第488課:細說“叢(叢)”字,成語為叢驅雀何義?

(聚集的人群)

更重要的是,它的聲部“取”本義是割耳記戰功,引申也有“聚集”之義。所以,《說文》所說“叢”字“從丵,取聲。”是有道理的,不能直接否認,所以我們暫時仍依照《說文》解說為準。

《書·無逸》:“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伺,是叢於厥身。”亂罰沒有罪過的人,亂殺沒有罪過的人。老百姓的怨恨一旦匯合起來,就會集中到你的身上。這裡指的是怨恨的“聚集”。《呂氏春秋·達鬱》:“國鬱處久,則百惡並起,而萬災叢至矣。”國家的鬱結長期存在,那麼各種邪惡都會一齊產生,所有災難都會聚集到來了。這裡指的是災難的“聚集”。

“叢”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

(1)密集生長的(草木)。《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曰原隰……其植物宜叢物。”鄭玄注:“叢物,萑葦之屬。”五是原隰……,宜於生長萑葦之類叢生的植物。這個用法在現代漢語最為常用,比如樹叢,草叢。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雀者,鸇也”;替深淵把魚驅趕來的,是水獺;替樹林把鳥兒驅趕來的,是鷂、鷹。“為叢驅雀”後來發展為成語,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說文解字》第488課:細說“叢(叢)”字,成語為叢驅雀何義?

(樹叢:樹木聚集)

(2)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動物或其它東西。如:人叢;論叢。比如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論叢》,論叢,即論文叢書。

《說文解字》第488課:細說“叢(叢)”字,成語為叢驅雀何義?

(錢穆《中國文學論叢》)

(3)繁雜。《漢書·酷吏傳贊》:“張湯死後,罔密事叢,以寖耗廢。”顏師古注:“叢謂眾也。”張湯死後,法禁嚴密,事務繁雜,國家愈發動亂荒廢。

(4)用作量詞。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價錢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

《說文解字》第488課:細說“叢(叢)”字,成語為叢驅雀何義?

(一叢深色花)

(5)通“悤(匆)”。急迫。《廣雅·釋詁一》:“叢,遽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豐部》:“叢,假借為悤。”

此外,叢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叢氏,見《姓苑》。南唐叢鐇,許昌人,望出許昌。”

叢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88課:細說“叢(叢)”字,成語為叢驅雀何義?

(叢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88,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