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關注我們

趙宧光

(1559-1625),字凡夫,號寒山,江蘇太倉人。他是古文字學專家,所著《說文長箋》是一部有名的著作。他創為“草篆法”,在書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惜傳世《趙凡夫印譜》六冊,全是他摹刻的古銅印,不是自己創作。其他零星作品,真偽未可知。總之,我們從未見到他將草篆法應用到印章上來的作品。將草篆法應用到印章上來,一般說法是始於朱簡。

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宋珏

(1576-1632),一作榖,字比玉,福建莆田人。過去論印學者都說他開始用隸書入印,但印譜失傳,僅僅在他墨跡上看到幾方自用印章,也都用篆體,未見有隸書,不知什麼原因。當時曾有“莆田派”的名目,足見他的影響也不小。

黃樞

(生卒年未詳),字子環,福建漳浦人。他全面運用商周金文(當時稱為“款識錄”)入印,他的印譜就取名《款識錄》。他是黃道周的本家,黃道周書畫上所用印章,據說多出黃樞之手。當時漳州印學家沈鶴生、劉履丁,皆師法黃樞,成為一時風氣,並有“漳海派”的名目。

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黃經

(生卒年未詳),字濟叔,一字山松,江蘇如皋人。周亮工的好友,平日為周亮工治印最多。留心籀篆之學,有著作,周亮工、杜濬極稱之,但已失傳。印學傳播到如皋,人才輩出,黃經便是最早的一個。我們曾見他的遺譜,功力雖深,而風格不高。論者謂黃經印法是後來“飛鴻堂”一派所自出。可見他的作品在當時有一定的影響。

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江皜臣

(生卒年未詳),安徽歙縣人,客閩中,以刻玉印著名。周亮工《印人傳》說:“皜臣治玉章,則真能取法古人而運以己意者,即其鄉人何雪漁尚不屑規模之,況其下者乎”(卷二《書江皜臣印譜前》)。諸家集品印譜中偶見江皜臣作品,惜本譜已失傳。晉江人陶碧,從學最久。他的印譜亦失傳。

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僧慧壽

(1603—1652),俗姓萬,名壽祺,字年少,一字若,(江蘇)徐州人。崇禎舉人,入清為僧,號明志道人,世稱壽道人。工詩文書畫篆刻,有《隰西草堂集》。我們從他畫上看到他的自用印章,簡潔靜穆,有書卷氣,另有一種境界,與他所作山水清遠淡雅,惜墨如金,恰恰相稱,可惜他的印譜也失傳了。

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韓約素

(生卒年未詳),號鈿閣,梁袠之妾。婦女工刻印者,她最著名。《印人傳》說她“惟喜鐫佳凍,以石之小遜於凍者往,輒曰,‘欲依鑿山骨耶’。”印學界傳為美談。《小石山房名印傳真》收她為周亮工刻“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朱文八字,穩秀有法度,邊款亦佳。此印應是她的代表作。

明清之際的部分篆刻名家

何通

(生卒年未詳),字不違,江蘇太倉人,大學士王鏊家的世僕。治印功夫很深。他在王家見聞廣,看的圖書文物也多,所以成就可觀。他刻有《印史》六冊,萬曆四十八年(1620)出版,從秦李斯起到元董摶霄止,選取各時期的歷史人物,各為刻一名章。這是很了不起的。張灝《學山堂印譜》卷首開列主要的“篆刻家姓氏”,自歸昌世以下凡二十三人,最後附錄何通,注云:“此吾州王文肅公家世僕,技頗不惡,故亦錄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