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可以?他居然抄自己的對聯……

今天在跟一位老先生請教對聯的時候忽然想起來以前的一些思考,重新整理一下居然有了新的發現,於是迫不及待跑來跟大家分享。

對了,各位大哥先贖個罪,本文有標題黨的嫌疑,哈哈。

很久以前,我曾經在這個公眾號上提過一些聯書裡對聯記錄有出入的情況。今天針對其中一例,我們來深入探究一下。

老先生在一篇文章裡提到了何紹基的這副對聯。說到何紹基,關注我公眾號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以前我還實地考察過他的一副對聯,就“江上此臺高”那個,結果,嗯,不說了有興趣自己翻歷史記錄。何紹基,可能研究書法的朋友比較熟悉,很厲害的一位書法家,當然同時在晚清對聯界他也是有一席之地的。關於他的介紹暫不多說,我們來看這副對聯。

這副對聯第一眼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而“荔枝”-“桃葉”對仗很精緻,後半句的自對也很大膽,的屬佳作。但是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些的話,會發現不同聯書對此聯的記載是有不同的。

嶺南荔枝成熟最早,四月上市,五月極盛,六月則將殘矣。何子貞先生癸丑二月遊廣州,四月返里,題潘園小舫聯雲:

無奈荔支何,前度來遲今太早;

又搖蘇舸去,主人不飲客常醺。

按小舫題額曰“蘇舸”。

《楹聯述錄·卷五 廨宇》林慶銓

光緒庚辰(1880)冬月侯官林慶銓識。

光緒庚辰(1880)嘉平中澣番禺丁傑序。

光緒乙酉(1885)歲何又雄書於然藜書室。

海山仙館圖暇日偶檢敝笥,得潘德畲都轉《海山仙館圖》,並有跋雲:“荷花深處,扁舟抵綠水樓臺;荔子陰中,曲徑走紅塵車騎。”圖中為一山,層巒以下,松檜鬱森,石磴百盤,拾級可上。聞此山本一土阜,當建園時,相度地勢,運石擔土,期年而成。俯臨大池,廣約百畝。其水直通珠江,足以泛舟。有舟曰“蘇舫”,題額曰“這蘇舫呵”。何子貞太史題聯雲:

無奈荔枝何,前度來遲今太早;

又從蘇舫去,主人不飲客常醺。

《南亭聯話·卷一(上) 》李伯元(1867-1906)

《南亭四話》為上海大東書局1925年12月石印出版

廣州荔枝灣某氏園,有何子貞太史題一聯雲:

無奈荔枝何,前度來遲今太早;

又搖蘇舸去,主人不飲客常醺。

(蝯叟曾兩度至粵,皆不值荔枝時節。而某氏園一水亭為舟形,名曰“蘇舸”。聯語蓋紀實也。)

《古今聯語彙選》 胡君復(生於清朝末年。民國時任職於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年(1915)十月,武進胡君復識。

道縣何子貞編修紹基,詩筆縱橫似蘇陸,徒為書名所掩,人無知之者。今得其題荔支亭聯,絕為飄逸出塵,錄如下:

無奈荔支何,前度來遲今又早;

相思桃葉杳,主人已去客猶留。

《對聯話·題署一》吳恭亨(1857-1937)

(1921年木活字排印初版本)

海山仙館為道鹹時羊城德叟棲隱之所,何子貞太史曾題聯雲:

無奈荔支何,前度來遲今太早;

又搖蘇舸去,主人不醉客常醺。

按,海山仙館繪有圖卷,太史撰聯外,並題七律詩四章,均為士林傳誦。荔支本羊城出產,舊名荔支灣,亦即在此處。見《在山泉詩話》。

《楹聯新話》陳方鏞(?-1930)

民國十年(1921)四月吳興王文濡序。

這都可以?他居然抄自己的對聯……

這都可以?他居然抄自己的對聯……

《湖南名勝楹聯》,顧平旦、常江、曾保全主編,序言落款是1984年。藉此並謝常春先生贈書。

以上諸例,大致按書籍序言時間,兼顧作者生卒年份,予以排序。

其實最早留意到這聯記述不同,是我在看到《古今聯語彙選》和《對聯話》不同的時候。今天突然想起來,又翻了一下手邊其他資料,發現事情還並不簡單。

首先我們一眼能看出的,是下聯的首句有所不同。最上面那張圖中是“相思桃葉杳”,與之相同的,是吳恭亨的《對聯話》和顧平旦、常江、曾保全主編的《湖南名勝楹聯》;另有一派,林慶銓《楹聯述錄》、 胡君復《古今聯語彙選》及陳方鏞《楹聯新話》裡,這句都是“又搖蘇舸去”;而李伯元的《南亭聯話》則作“又從蘇舫去”。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蘇舸”和“蘇舫”。這兩個詞獨立在聯語裡看都沒毛病,符合格律。而聯語旁邊的解釋:

林慶銓:按小舫題額曰“蘇舸”。

李伯元:有舟曰“蘇舫”,題額曰“這蘇舫呵”。

胡君復:而某氏園一水亭為舟形,名曰“蘇舸”。

陳方鏞:-

其實在寫到這裡之前我原本想的二打一李伯元淘汰就算了,但是複製貼上完了一看又有新的問題了,這個“蘇舸/舫”到底是個什麼?林慶銓說小舫叫“蘇舸”,李伯元說小舟叫“蘇舫”,胡君復說有個像船的小亭子叫“蘇舸”,我有點暈了。

這種東西,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就只能瞎猜了。這裡我比較認同林慶銓的觀點,一則林離海山仙館時間最近,二則林書中有番禺人丁傑的序言,番禺離廣州荔枝灣還算比較近,如果這位丁傑看了林慶銓關於這個“蘇舸”的介紹覺得有問題,他多半會說。當然也可能他根本就沒看,或者看到了沒發現,或者看到了發現但懶得說,或者看到了發現了跟林慶銓說了林沒改,都有可能。但是,我說了,猜測嘛,我就善意地猜測這位丁傑覺得這麼寫沒問題。所以,在海山仙館,我傾向於認同原作是“又搖蘇舸去”。

哦對了,胡君復說是亭子像小船,我這才反應過來,聯語前面那個動詞是“搖”阿,我可以搖船,能搖亭子嗎?U out!

那“相思桃葉杳”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其實相對容易解釋一些,特別是看了下面那本紙質書之後。吳恭亨記述的何紹基“相思桃葉杳”,是題荔支亭的,但這個荔支亭在哪,吳沒說。在顧平旦、常江、曾保全主編的《湖南名勝楹聯》中,這個荔支亭的地點出現了,它在湖南永州柳侯祠內,是為保護三絕碑(即 荔子碑)所修建的亭子。

這都可以?他居然抄自己的對聯……

荔子碑,又叫《三絕碑》,圖片來自網路

阿。。寫到這裡伸個懶腰,算是把這個問題捋清楚了,1853年2月,何紹基第二次去廣州玩,結果4月份就要離開了,沒能趕上荔枝灣最美的時候。離開之前,海山仙館主人潘仕成邀請他到自己那玩,並且請他題聯,於是何紹基就對著那個名叫“蘇舸”的小舫題聯道:

無奈荔枝何,前度來遲今太早;

又搖蘇舸去,主人不飲客常醺。

後來何紹基回到老家永州,參觀柳侯祠的時候,又有人請他留墨——畢竟書法家嘛,這應該也是很正常的——可能有點匆忙,於是何紹基仿照自己之前在海山仙館寫的對聯,在這裡寫道:

無奈荔支何,前度來遲今又早;

相思桃葉杳,主人已去客猶留。

當然這聯下聯裡頭估計還有點玄機,只是現在暫時還沒掌握什麼相關的故事予以解釋。

可能有同學問了,你怎麼就知道是先在海山仙館寫,後在永州荔子亭寫的呢?請這位同學不要激動,留意細節:上聯第二句,海山仙館是“今太早”,荔子亭是“今又早”。你說哪個先寫?

最後,留個思考題,陳方鏞《楹聯新話》提到海山仙館的那副聯和其他人都還不一樣,其他人的版本是“主人不飲客常醺”,而他的是“主人不醉客常醺”,你覺得哪個更合理呢?

頂部